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這個絕美的女子令雁落平沙,無畏地走向苦寒大漠,成為歷史的經典

簡介入宮數年,見不到皇帝,王昭君生了悲怨,忽然有一天,漢元帝派人到後宮下旨,說北方匈奴王呼韓邪單于來和親,有想去的報名

雁落平沙是什麼意思

漠北的深秋,颳著冷冰冰的朔風,肆虐的黃沙遮蔽了太陽,模糊了視線,冷茫了人的心,一隻孤雁用力地煽動翅膀,努力向著心儀嚮往的南方飛去,在這隻大鳥的心中,南是歸宿,是天堂,是遠離苦寒大漠的棲息地。

孤雁揹負著漫漫黃沙,不經意地朝下看去,只見浩渺無邊的茫茫大漠中,一個驚豔的女子坐在馬背上,後面是一大隊長長的兵馬,他們正在由南向大漠的深處義無反顧地前行。女子豎抱著琵琶,左手輕輕地按弦,右手五指緩緩地彈奏出著一首悽婉的曲,那琴聲飽含了深深的無奈、濃濃的鄉愁,還有對前方絲絲的憧憬,聲聲惹人憐愛,音音催人淚下。

同是天涯的獨行者,同處在荒涼的漠北大漠,孤雁眼望絕世驚豔的女子,聽著悽婉動聽的琴聲,那音色逸氣橫秋,曠而彌真,雁兒心兒如醉,忘記了煽動翅膀,撲落於大漠的平沙之上。

這,是千古絕唱“平沙落雁”,打動孤雁的美女子,便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王昭君。女人美到這個程度,琴聲彈撥到如此境界,竟將南飛的雁兒徹底誘惑,想不成為歷史的永恆,都難。

這個絕美的女子令雁落平沙,無畏地走向苦寒大漠,成為歷史的經典

漠北位於今天的蒙古大高原,海拔在1500米左右。南至戈壁,東到克魯倫河,西以杭愛山與阿爾泰山一線。歷史上的漠北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領地,是這些北方遊牧民族向中原大漢民族政權發動侵略的根據地。那裡有一個湖,名曰貝加爾湖,譽稱西伯利亞的眼睛,

一個面容姣好的女子,卻為何絕決地從中原出發,懷著一顆堅定的心出塞到匈奴把持的漠北?不要說西漢,今天的漂亮女子你給她金山銀山,她也未必敢走進蠻荒的漠北高原。

《後漢書》記載的王昭君是這樣的:

昭君字嬙,南郡(湖北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焉。

這句“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足以說明王昭君緣何出塞的原因。

中國古代的皇帝,後宮佳麗如雲,宮廷裡的生活對於成千上萬的妃子來說,並非美好,而似地獄,她們在大好的青春年華中苦苦煎熬,企盼有朝一日能得到皇帝的臨幸和寵幸,但是,這種希望微乎其微,如果碰上李隆基那樣的混蛋皇帝,只寵愛一個女人,其他的妃子們只能在深宮大院中守著梳妝的銅鏡,在歲月的折磨中慢慢老去,青春年華就在庭院深深的極度寂寞中慢慢枯萎凋零。妃子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宮女了。王昭君被選入宮做了宮女,她也像其他的宮女一樣,顧影自憐,孤獨度日,任時光在無聊中緩慢地流逝,一晃數年。

如果女人們之間相安無事,尚且可以靜靜地憧憬好命運的降臨,但是,現實卻永遠與理想狀態有差距,宮中的女人們為了得到皇上的賞識,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栽贓陷害,鬧大了,甚至會出人命。

這是人呆的地方嗎?不是!

這是皇帝的樂土,女人的活墳。

王安石有詩“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道出了王昭君出塞的最直接原因。

入宮數年,見不到皇帝,王昭君生了悲怨,忽然有一天,漢元帝派人到後宮下旨,說北方匈奴王呼韓邪單于來和親,有想去的報名。猶如樊籠中的宮女們爭著搶著想出去,可是一聽,要到遙遠的漠北給匈奴王當老婆,都退卻了。

我們猜測,當時的王昭君也是經過了殘酷的思想鬥爭,不甘心做白頭宮女才決定前往匈奴和親的。

與其孤獨地終老一生,不如以一種神聖的方式走出去,王昭君這步算是走對了,不僅飛出了噩夢般的囚地,而且成就了千古流芳永留青史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自私的、並非那種懷揣著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理想的決定,卻能起到救國救民、拯救眾生的目的,一個小人物也因此可能演化成千古不朽的英雄形象。

像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原本是諷刺西班牙社會的騎士現象和騎士小說,卻成就了世界上最偉大的騎士小說,成就了堂吉訶德這個“永遠前進的形象”,也成就了自己大師的不朽地位。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事實上,真正的王昭君沒有那麼偉大,也未必那麼身懷大義,在去往匈奴領地的路上,她一定是有悔不當初的想法,“平沙落雁”是藝術加工,但卻反映了當時她那種心境的悽苦和迷茫,

這個絕美的女子令雁落平沙,無畏地走向苦寒大漠,成為歷史的經典

王昭君到了匈奴,嫁給了匈奴王呼韓邪單于,生了一個兒子,叫右日逐王。三年後,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一命嗚呼,依照當地習俗,“父死,妻其後母”,王昭君應嫁給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復株累單于。昭君滿心地不願意,也許是文化衝突所致,她向朝廷上書,希望回到漢地終老,漢成帝下一敕令曰“從胡俗”,意思是說,你既然嫁到胡地,就別回來了,按照胡人的習俗辦,嫁給你前夫的大兒子吧。

皇帝的旨意不可不遵,即使自己一萬個不願意,對於一個隻身在胡地的女子,又能如何?

於是,王昭君嫁給了前夫的兒子復株累單于,兩人生有二女,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後,復株累單于登天。

王昭君卒年不詳,去世後被匈奴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背靠一座大青山,腳傍滾滾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王昭君出塞和親,漢族與匈奴自此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她為民族和解作出了貢獻,是和平女使者的象徵,因此,她的故事能一代代地源遠流長。

中國古代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優這樣的記載:

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其形,案圖召幸。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閒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鉅萬。

說的是漢元帝后宮的女人老鼻子了,皇帝一般不見真人,他命令畫工給後宮的女人們畫像,如果他喜歡畫像上的女人,就召來,幸之。於是,妃子宮女們紛紛拿錢賄賂畫工,惟有王昭君不肯做賄賂畫工的骯髒勾當。有一天,匈奴王來到大漢和親來了,畫工提供給皇帝的恰是王昭君的畫像,皇帝看著畫上的女人像,這也太醜了!好,就她了,給匈奴當老婆去吧。等到匈奴帶著王昭君將要出塞那天,皇帝召見王昭君,一瞅,哎呀,我了個去,王昭君和畫上女子的長相簡直是天壤之別,只見那昭君容貌嬌美,體姿曼妙,身材魔鬼,絕對堪稱後宮佳麗第一名。昭君舉止嫻雅,問她話,對答如流,咔咔的。皇帝腸子都悔青了,但是為時已晚,大漢已經跟人匈奴說好的事,豈能改變主意,於是,皇帝忍痛割愛,在淚光中送走了天下第一美人王昭君。痛定思痛,漢元帝一琢磨,不對呀,是王八犢子畫工坑了我,讓我失去了美人。於是,棄市殺了那個為昭君畫像的畫工(據說叫毛延壽),抄沒其家產數萬錢。

所謂“棄市”,乃鬧市執行死刑並將犯人曝屍街頭之刑法也。

《西京雜記》為晉人所著,權威性遠遜於《後漢書》,而在《後漢書》中,無此情節,因此,《西京雜記》中關於王昭君的描寫被史學家認為是胡謅瞎白活,不靠譜。

後世的《漢宮秋》是元朝赫赫有名的馬致遠寫的歷史劇,全名叫《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其情節相似於《西京雜記》。我最喜歡劇本中下面的段落,堪稱經典的唱詞:

(梅花酒)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餱糧,打獵起圍場。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這段是漢元帝送走王昭君後,在路上和回到宮中的心境描寫。真後悔呀,可是,晚了。

後人還有一支《五更哀怨曲》,表達了王昭君身在三千里之外的滿腔幽怨。

一更天,最心傷,爹孃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裡,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孃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裡,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痴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裡,苦難當,悽悽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淒涼。

五更裡,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裡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是呀,“命裡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王昭君的命運註定是孤獨、漂泊、無奈、清苦,然而,她不知道,她孤苦的一生被永遠記載在了中國的歷史中,她若有靈,可含笑於遠離故土的大漠深處、安靜地長眠了。

女人,常常被人比喻是水,那麼,王昭君則是水的最高境界的表現狀態,她是遙遠的蒙古高原上最純美、最乾淨的一泓柔水,在歲月的長河中默默地閃爍著一縷清亮的光,像一盞永恆不滅的明燈照耀在歷史的天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