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認識信仰:虔誠與通透(五)

簡介作者想,這位薩滿的故事如果傳揚開來,很可能會被別人認為是死心眼、有病

斷塵緣是什麼意思

藝術來源於生活,並不等於生活。

認識信仰:虔誠與通透(五)

在之前的分享中我們瞭解了有關恐懼的故事,顱骨穿孔、預言能力或者孤獨的夢境,都讓精神病人們感到恐怖。在現實生活裡,我們也會害怕,害怕未知,害怕改變,其實面對恐懼、戰勝恐懼的過程,也正是我們突破自我、不斷前進的過程。

本篇我們將一起來看看《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的最後一部分,一起看看精神病人們,各色各樣的奇特信仰。

最後的撒旦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長得很帥的年輕人,眉眼間帶著些邪氣——並不是現在流行的“邪魅一笑”的邪氣,而是令人不舒服的邪氣。

他的父母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的祖祖輩輩,往前數很多代,都是信徒。

他年紀輕輕,不上學,不工作,對未來的打算是繼承遺產混日子,花完了就去殺人搶劫。他還到處在牆上畫惡魔的形象,在女友的背後強行刺五芒星,連病房裡其他的病人都被他嚇壞了,“殺傷力”可見一斑。

他問作者:你有宗教信仰嗎?

認識信仰:虔誠與通透(五)

作者說:我基本是無神論者。

他不屑地說:信仰神的是光明,你無神論者是中間派,而我是黑暗。一切邪惡的事物,我都信仰。

這位年輕人認為,人類天生就是不純潔的。每個人的本性裡,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惡魔般的慾望,讓人墮落,而靈魂裡高尚的那一面,又讓人剋制。人類只能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掙扎,可是這沒有意義,因為人性的本質裡就有骯髒下流的部分,這是去除不掉的。

作者說:但是,你可以選擇。

他說:你錯了,人類要向善,不是靠選擇,而是靠動力。沒有外力,永遠是貪慾強於剋制,卑鄙強於高尚。人只有面對邪惡時才會激發出高尚的一面,只有面對邪惡時才會正義,只有面對恐懼時才會無所畏懼。神的旨意就是這樣。

作者問:如果這世上並沒有神與魔呢?

認識信仰:虔誠與通透(五)

他大聲說:那更證明了一切都是人的本質問題。人本來就是競爭動物,連嬰兒都會為了牛奶而爭搶。我信奉惡魔又怎樣?自甘墮落又怎樣?我的存在就是為了證明光明的存在,就是為了激發人心裡的善。如果世上只有惡魔,就沒有了惡魔,世上只有神,也就沒有了神。沒有我,就沒有對比,人的高尚情操也永遠不會被激發出來。這就是我存在的意義。只有我存在,才能襯托光明的存在!

這位年輕人最後因為情緒太激動,而被護士架走了,只留下作者一個人愣在那裡。

後來,作者和年輕人的父母聊過幾次,才知道這位年輕人以前一直很虔誠,充滿信仰,但不知為什麼忽然就變成這樣了。父母很希望,兒子可以回到原來虔誠的狀態。作者卻覺得,他其實還是很虔誠,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而已。

行屍走肉

說起虔誠啊,作者還遇到過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常年吃素,經常向高僧請教佛法,也常常勸人向善、給人解惑。這些都算是好事,但是太過偏執,可就說不上是好事了:他經常去找那些有不同信仰的人辯論,說他們是“邪魔”。在他眼裡,不認可他的觀點,不以他的方式來信仰佛教,就是分不清善惡,這還怎麼了得?

作者和他聊得越久,就越覺得他偏激,於是給他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作者年紀還小的時候,曾經遇到過一個雲遊和尚來化緣。作者給了他不少食物,他只拿了饅頭,就著自己隨身攜帶的一瓶水,一邊吃,一邊同作者閒聊。他說的話,聽起來都很普通,但是很有深意;說話的態度平和自然,不卑不亢,讓人如沐春風。所以,作者對和尚的印象一直都很好,也認為這個雲遊和尚一定是一位高僧,骨子裡就氣度不凡,用不著像這個偏執的佛教徒一樣,急赤白臉地跟人講經傳道。

可這位信徒卻說:那人只是小乘,只度自己,不度別人,到不了極樂淨土的。我信奉的是救人濟世,而不是光滿足自己。所以我要到處去找人辯論,告訴所有人,只有了卻塵緣,拋下所有牽掛,把世間的一切都當作幻象,才能最終到達極樂世界。

他甚至認為,活在人世,就證明你修為不夠。因為,如果你修為深厚,成神成佛,就可以無悲無喜,清淨自然,不去在乎虛幻的塵世。

作者說:我不這麼認為。假設真的有神佛,應該是大愛無邊,憐憫每一個人,親情、愛情、友情,都不會被割捨。

沒想到,那位虔誠信徒竟然憤怒地說:你這是邪道!你斷不了塵緣,還找這麼多借口,真是可悲。

作者默默看著他,心想,佛教讓人戒除貪嗔痴,而這個人既偏執,又動不動就發怒,這不正是痴與嗔的表現嗎?

這位信徒過於虔誠,反而走向了佛教精神的對立面,甚至強迫別人受教,難免讓人討厭。這就是古話說的“過猶不及”。有時候啊,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要小心,不要把事情做過了頭,也別把問題想得太絕對。

薩滿

說完了天主教徒和佛教徒的故事,下面我來給你說一個關於薩滿祭司的故事。這位祭司的家裡,藏著各種流傳了百年的圖騰、頭骨、人皮書,鄰居發現之後,出於驚恐報了警。這位薩滿便被送進了公安局。

薩滿教作為一種古老的宗教,早已銷聲匿跡多年。這次的曝光,給了作者一個寶貴的機會,親眼見到薩滿祭司,並聽他講述薩滿家族的真實故事。

這位薩滿說,他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薩滿。他的祖先對自己家族施了詛咒,以血脈的弱勢換取薩滿的傳承,所以家族裡的每一代大都是獨子,最多也只有兩個孩子,一個傳承血脈作為薩滿,另一個沒有後代,或者早早夭折。這位薩滿是在15歲時,才從父親那裡得知家族的秘密。父親死後,他留下了父親的頭骨,並把父親背上的面板做成書本,用自己的血來書寫,成為了新一代的薩滿。

這位薩滿認為,他的所作所為雖然看起來原始又古怪,卻和精神正不正常,沒有關係。他本人也有正常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身份,是一名紡織機械工程師。但私底下,他的個人身份就是一位薩滿祭司。他完全接受科學知識,並認為這和他的信仰沒有任何衝突。他家裡還有兩位世交好友,也是薩滿。如今,他們不再跳大神,也不會用薩滿的身份來譁眾取寵,或者耍把戲騙人。他不會引導別人去信仰薩滿教,因為信仰什麼,是每個人的權利;也不會引導別人成為薩滿,因為薩滿的身份,是一種擔負。他甚至不會把自己的身份告訴別人,只是默默傳給下一代。世世代代的薩滿都是這麼做的,這只是為了記住自己的身份。

作者想,這位薩滿的故事如果傳揚開來,很可能會被別人認為是死心眼、有病。然而,他卻覺得,這位薩滿身上有一種可貴的堅定與純粹。正因為有他這樣的人存在,罕為人知的薩滿文化,才沒有變成書本上記載的單薄傳說,而是依然鮮活地存在著。

靈魂深處

薩滿在作者的朋友圈裡不常見,可精神科醫師和心理醫生在作者的朋友圈裡卻很多。

接下來的故事,就來自作者和一位精神科醫師的對談。

這位醫師覺得,自己出了點兒問題。因為她不但非常理解精神病人的想法,有時甚至還很認同。她發現,這不是因為患者感染或同化了自己,而是因為她有一種特質。這種特質沒有一個專門的詞語來形容,但是可以大致地歸結為執著。不少普通人也挺執著的,但是精神病患者,往往把執著推向了極端。

很多精神病人可能很聰明,甚至遠遠超過一般人的聰明。他們之所以患病,並不是因為喪失了理智,而是因為太過死心眼兒。他們大都是在一件事情上,過於專注,過於堅持,甚至到了鑽牛角尖的地步。更糟糕的是,一旦他們的想法不能被身邊的人理解,他們往往就會想不開。

醫師說,她發現很多精神病人,以及特別執著的普通人,其實都有一種隱秘而矛盾的孤獨感。他們其實很想得到別人的關注和理解,可是他們的傾訴,換來的往往是打擊和誤解。

總有人會對他們說:

“你想這麼多幹嘛?”

“你有病吧?”

“你不能幹點正經事嗎?”

久而久之,這些敏感而執著的人們,關閉了心門,還上了鎖。

醫師自己正是這樣一個執著的人,也正是由於那種矛盾的孤獨感,她才選擇了現在的職業,因為在面對精神病人時,她會覺得是在面對自己。

醫師聽說作者在接觸精神病人,立刻就明白,作者一定有相同的心態。接觸精神病人,其實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情,她原本還擔心作者會承受不住壓力,精神出問題。和作者聊過以後,她才明白,作者是在真正地關照和尊重精神病人,而且能夠豁達地面對別人的誤解,她才完全放下心來。

醫師說,面對這種危險的“執著”特質,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認真去做一件事。

只有當你全心全意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才能拋開那些偏激的胡思亂想,也不會因為別人不理解你,就感覺痛苦、想不開。心態豁達、淡然,你就不會輕易地走向極端,乃至走向瘋狂。

認真去做一件事情,甚至會讓你更加深入地認識自我。

對此,醫師詩意地說:認真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靈魂的深處。

果凍世界

我們最後要講的故事,可能是這本書最宏大的故事之一。這個故事就發生在一間小小的病房裡,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動人的奇女子。她的身邊有很多追隨者,其中包括物理學教授,也包括她的精神科醫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危險人物”。

她對作者說,我能告訴你這世界是怎樣的,能解開你所有的疑惑。

她認為物質世界裡,一切都是相互關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切,都是一體的,只是人類能力有限,無法看清所有的關聯,才誤以為萬物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絡。想清楚這一點,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為什麼有時兩個人之間,會有心靈感應?因為一切都是一體的。鬼魂、UFO、超自然現象,我們解釋不了,也是因為看不到事物之間所有的關聯。

其實,“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因果,所有的上下前後左右,所有的你我他,全部都是連在一起的。”

就像一大塊果凍,雖然包含了砂糖、果汁等等不同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已經完全地融為了一體。這個果凍的內部,是均勻的,每一個部分,都和其他部分沒有區別。不過,這只是物質世界的情況,並不包含精神世界。

那麼人的精神又是什麼呢?奇女子說,人的精神,就像果凍裡的氣泡,它不屬於物質,卻受限於物質。

在各種不同的宗教中,都有關於聖地的傳說,例如基督教說的天堂,佛教說的極樂淨土。這些傳說中的聖地,其實就相當於果凍之外的廣大天地,是最廣闊、最強大的精神領域,遠遠超出了物質世界存在的範圍。我們的精神如果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就好像氣泡跳出了果凍,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無法想象的領域。

作者問這位女子:你知道嗎?你有兩個追隨者自殺了。

奇女子嘆了一口氣,說:我知道。我只是說了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但沒想到他們承受不住,或者有了誤解,這的確是我的責任。

奇女子說,精神不屬於物質,誰都無法控制。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怎麼樣,往往對他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一個精神開放、心態很好的人,可能敢於去探索和嘗試,他的生活也就很精彩。而一個精神上很封閉的人,可能會牢牢地束縛住自己,不去尋求更多的可能性,甚至鑽進牛角尖裡,連最普通的生活都無法維持。

那麼面對著這個果凍世界,我們究竟該不該鼓勵大家去探究那些比較深邃、甚至有點危險的問題呢?

奇女子說:“好奇想弄個明白的人,就去研究好了;懼怕未知不想問為什麼的人,那就不去追尋;現在沒決定到底要不要去探索的,那就先猶豫著。”

這番話,對於容易產生執念的人來說,或許是最通透的提點。

信仰 虔誠 靈魂 精神 關聯

看完今天的故事以後,你也許會發現,信仰的含義,可能比我們想象得更寬泛,不單單隻能用在宗教上。比如說,一個極度相信科學的人,其實就是科學的信徒。再比如說,一個極度拜金的人,其實就是金錢或者消費主義的信徒。你過著怎樣的生活,取決於你相信什麼觀念,又根據這些觀念,做了些什麼。人生的意義,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而不是與生俱來的。那麼,你相信什麼呢?你想怎樣度過一生呢?這些問題,值得反覆去想。

請您思考:

1。你認為“無神論”本身是否也屬於一種信仰呢?

2。對於薩滿家族默默傳承薩滿舊俗的行為,你怎麼看?

到這裡我們基本上了解完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在之前五個部分的分享中,我們一起聊了有關宇宙、生命、真實、恐懼和信仰的故事,一起看到了世界的廣闊,也看到了生命的豐富多彩。有句話叫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相信這些故事,能夠為你帶來啟發和思考。最後,我要給你講講,作者是怎麼想到要寫這樣一本書的。

作者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好奇心非常強烈,什麼問題都想了解。從文學、經濟學、心理學,到醫學和物理,他差不多是看見什麼學什麼,也不管記不記得住,不管看懂了沒有。可是,他的疑問反而更多了,甚至成倍地增長,這讓他很迷茫,很苦惱。

也是因為強烈的好奇心,他開始和精神病人有了接觸,和他們聊天,把他們說的話記下來。他發現了一件很好玩的事:很多精神病人,心裡有了疑問,很快就能找到某種解釋作為答案。不管是神仙鬼怪也好,物理生物也好,他們總是很堅定地就確認了。可是作者呢,還是因為未知的事情太多,而感到迷茫和恐慌,他甚至懷疑自己有問題。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醒悟過來:能認真地去思考,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不停地去探索世界,尋找答案,這個追尋的過程,本來就很美好,也很有價值,所以,他用不著感到害怕。幾年以後,他以研究、探索的心態,把採訪精神病人的記錄,作了整理,寫出了這本《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作者說,不要輕易地用已知去否定未知,或者沒有真正深入地思考過,就去否定未知。照搬和粗魯,是很糟糕的事情。面對未知,沒有必要害怕,而是要學會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實,那也是對自己的尊重。給自己一個去了解、去辨析的機會,才能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

我們生活的世界很複雜,有很多事情,也許就像天才和瘋子之間的界限一樣,曖昧不明,難以分辨。但也正是這樣的世界,值得我們去不斷探索,也值得我們去溫暖包容。這本書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我希望,屬於你的思考會一直持續下去。感謝大家惠閱。

認識信仰:虔誠與通透(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