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聚文創之力 揚匠人初心——貴安新區夜郎谷“天字一號房”工作室走筆

簡介2012年,版畫專業的杜慶偉和正在鑽研篆刻的田茂江一拍即合,兩人立刻著手辦起了工作室,並於2017年國慶前夕,並搬遷至夜郎谷內

地字一號房什麼意思

20餘年,一個人,一座城。宋培倫數年堅持,修葺而成一座奇幻、神秘的夜郎谷古城。

而今,一批批熱愛藝術的年輕人聚集於此,讓這座神秘的古堡更富魅力,同時谷內在無聲地傳遞著一種工匠精神,漸漸成為了他們的信仰和準則。

“天字一號房”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位於夜郎谷內,匠心獨具使其從夜郎谷內眾多文創工作室中脫穎而出。

聚文創之力 揚匠人初心——貴安新區夜郎谷“天字一號房”工作室走筆

匠人初心尋一方藝術天地

走進工作室二樓,推開厚重的木門,房屋內的古樸氣息迎面而來。

“當時我們看了《東成西就》電影后,覺得天字一號房這個橋段特別有意思,就決定將工作室起名為‘天字一號房’。”工作室創始人杜慶偉介紹起工作室的淵源。

2008年,28歲的杜慶偉來到貴州,和田茂江等人合資開辦了一家室內設計公司,血氣方剛的青年藝術家在設計行業碰了不少壁,也吃了不少虧,漸生退意。2012年,版畫專業的杜慶偉和正在鑽研篆刻的田茂江一拍即合,兩人立刻著手辦起了工作室,並於2017年國慶前夕,並搬遷至夜郎谷內。

“剛搬過來時,我們只有一層工作室,2018年7月,我們蓋了旁邊的小屋,緊接著9月份,我們又蓋了工坊,10月份擴建了二樓。”工作室負責人田茂江回憶道。

一年來,工作室不斷擴建,已頗具規模,建成了三間工坊,一個陳列室,一個茶室等。工坊常年對外招收學員,並開設了木刻版畫、油畫與金石篆刻等相關課程。

聚文創之力 揚匠人初心——貴安新區夜郎谷“天字一號房”工作室走筆

田茂江正在為客人雕刻印章。伍尚邱葛 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杜慶偉常掛在嘴邊,正是懷著如此初心,他們倆人在夜郎谷的山水間敲敲打打,一磚一瓦,皆是自己動手,只為尋求一方藝術創作的天地。

匠心匠藝作一幅精美畫作

工匠精神是敬業與專注的真實詮釋,是對精緻與卓越的孜孜追求,匠人秉承匠心,用實幹詮釋工匠精神。《舌尖上的中國3》的熱播,使得章丘鐵鍋一售而空,爭先恐後的訂單背後,是人們對36000多錘精心鍛造的工匠精神的渴求。

工匠精神存在於章丘鐵鍋的錘錘敲打中,存在於宋培倫老師數年的堅持中,也存在於杜慶偉和田茂江的作坊中。

“我曾花了兩年時間作完一幅畫。”杜慶偉樂在其中,他認為只有經歷了時間的打磨才能成就好作品,歲月的積澱使創作更細緻、精巧。

匠人在創作中始終持有一顆謙遜平和的心去感知世界,在時間的打磨、沉澱中精雕細琢。“最愜意的時候就是完成了一幅畫,往哪兒一坐,這時是最舒服、最享受的時候,覺得任何事情都不重要,這就是最重要的,正是由於這份喜愛才支撐著我們繼續往下走。”

聚文創之力 揚匠人初心——貴安新區夜郎谷“天字一號房”工作室走筆

“天字一號房”工作室產品展示區。伍尚邱葛 攝

按時計費的年代,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使大多數人不願將大把的時間花費在同一件事情上,而藝術家則不使然,一旦選擇了就是一輩子,並窮盡一生,矢志不渝地為之奮鬥。先放蜷杜慶偉、田茂江就是這樣的匠人,在藝術領域不斷創新探索,以期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文創之路。

“這個桌子大的框架很粗糙,甚至連鐵錘的印跡都顯而易見,但其間的精細之處就在於細節上的思考,木材風化了多少年?又形成了怎樣的紋理?釘子要找專門的鐵匠打造……”田茂江指著桌子向我們娓娓道來,藝術創作的精細並不只是流於表面的能直觀看見的東西,它是搭配了一定思考呈現出來的溫度。

“做點粗狂的東西,但粗狂中帶有精細,融入了創作者精妙的心思。”杜慶偉鍾拉說道,流水線生產的物品可能缺乏溫度的表達,但手工製作能展現出措繩度每件物品獨一無二的特質。

聚文創之力 揚匠人初心——貴安新區夜郎谷“天字一號房”工作室走筆

天字一號房”工作室手工製作的小物品。伍尚邱葛 攝

文化從來都不是速成品,在文創時代,文化有了更大的空間,創意融合有了更廣的天地。然而,要打造一個好的作品,需要沉下心來,歷經多年精心雕琢,這考驗著匠人的定力和耐力。

匠人築魂承一種尋道精神

文創產品不是剛需,文創產品價值更多體現在賦予的文化意涵和美學價值。由於缺乏對文化與美學的認知,消費者對於文創產品的價值並不認同,便不會多花錢購買文創產品,因而,文創產品一度面臨市場窘境。雖說藝術與市場無關,可藝術家的生存仰賴於必要的市場價值。

“我們的銷售很被動,情況不是很樂觀,我們一直在尋找其他方法來補貼維持我們繼續做下去。”田茂江篤定自己一定能尋求到適應的藝術生存之道。

聚文創之力 揚匠人初心——貴安新區夜郎谷“天字一號房”工作室走筆

杜慶偉作畫室一角。盧世容 攝

“每當遊人問宋培倫老師為什麼很多建築沒有做完就算了,然而宋老師總會說,剩下的一半交給自然,交給時間。”大概,這也正是杜慶偉和田茂江遵從的藝術道法自然。

手工的杯具、檀木的書籤、題詩作畫的團扇……為維持自身可持續發展,他們動起了“小心思”,將尋常物件賦予藝術價值,以此博得客人眼球,贏得一線商機。

以文創為發展契機,全心全意致力藝術,市場也在積極回饋這群默默堅守的匠人,據瞭解,一把繪畫了蓬萊松的精美團扇曾以比較高的價格售出,儘管類似的情況少見,但依舊時刻激勵著他們。

聚文創之力 揚匠人初心——貴安新區夜郎谷“天字一號房”工作室走筆

貴安新區夜郎谷“天字一號房”工作室一角。盧世容 攝

通往藝術的道路且阻且長,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走完,往往需要為此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繼續在這條路上走,要具有一種尋道精神,做好一輩子都會很窮或者沒有名氣的準備,只因單純的喜歡,所以不願回頭,這就是所謂的藝無止境。”得益於吳冠中老先生的影響,杜慶偉、田茂江對腳下的路更加堅定。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伍尚邱葛

阮甜

實習記者

盧世容

編輯 朱迪

編審 田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