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求而不得之苦,實是相思之盛

簡介有學者認為,詩中的“白露”是主人公感情的凝結:“求佳人而不可得,於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

蒹葭白露為霜未晞未已寫出了什麼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求而不得之苦,實是相思之盛

《詩經》依據體裁可分為風、雅、頌三類。其中,“風”有160篇,在“詩三百”中數量過半,乃是核心部分,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被稱為“十五國風”;“雅”分為“小雅”和“大雅”,共105篇,大雅多出於宮廷宴飲,小雅多出於作者個人抒懷;“頌”共40篇,多用於祭祀場合,數量最少,分“周頌”、“魯頌”和“商頌”。《蒹葭》出自風”中的“秦風”,為大約2500年前流傳於秦地的一首民歌。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求而不得之苦,實是相思之盛

關於《蒹葭》所寫的內容,由於記載並不詳實,背景難以確證,歷來就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二是“招賢”說,三是“愛情”說。其中流傳最廣,接受人群最多的是“愛情說”。秋風蕭瑟,朝陽初升,河裡是茂密的蘆葦,一片濃密的綠色夾雜著幾縷白。蘆葦葉上滾動著晶瑩的露水,遠遠望去像結了一層霜,對岸的景色彷彿也因此變得朦朧了。男子極目望去,蘆葦蒼蒼,對岸那婀娜的身影忽隱忽現,正是他的夢中人。他驚喜異常,急急忙忙想過到對岸去。秋水森森,逆流而上,水路漫漫,困難重重,彷彿沒有盡頭,那個身影到底在何方?順流而下,在霧水朦朧中尋尋覓覓,歷盡艱辛,那個讓人日夜思念的人遍尋不著,怎麼就像在水中央那樣,看似近在眼前的人兒,就是找不著?主人公可望不可及的苦澀與淡淡憂怨感染著每一位讀者。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求而不得之苦,實是相思之盛

有人評價:“古之寫相思,未有過《蒹葭》者。”《蒹葭》的相思之情一詠三嘆,重疊反覆,繚繞心間。全詩一共有三章,三章之間描繪的內容十分相近,只改動了部分字詞,使得全詩有反覆吟詠、一唱三嘆之妙,主人公的追求所在也愈發飄渺不可尋,增加了詩歌的淒涼和哀怨。“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表現的是時間的推移和追求過程的漫長;“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是地點的轉換,“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伊人不知身在何處,主人公只能不斷猜測;“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則是直接描寫追尋過程的艱難,從而突出了主人公的執著和堅韌。尋而無果,追而無終,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一種無奈。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求而不得之苦,實是相思之盛

《蒹葭》寫相思,還勝在意象的選取。詩歌以“蒹葭”為題,蒹葭其實是蘆葦。蘆花飄零,使得蘆葦這個意象本身就具有一種淒涼感。“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古代人常透過蘆葦來抒發時間流逝的感傷和流浪無家的漂泊之感。“別岸扁舟三兩隻,葭葦蕭蕭風淅淅。”在柳三變筆下,蘆花飄飛,何其蕭瑟!白居易的《長恨歌》也曾寫到蘆葦:“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狄花秋瑟瑟。”可見蘆葦承載著古人的離愁別緒,何其哀傷。主人公將情感寄託於蘆葦,這“蒼蒼”、“萋萋”、“采采”的蘆葦開遍,亦是情感滿溢的寫照。求而不得之苦,實是相思之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求而不得之苦,實是相思之盛

另一意象白露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諺說“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預示著天氣轉涼,北雁南飛。《蒹葭》中的“白露”,不但暗示季節,提示時間的變化,還為全詩渲染了凝重、哀傷的氣氛。有學者認為,詩中的“白露”是主人公感情的凝結:“求佳人而不可得,於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求而不得之苦,實是相思之盛

《蒹葭》是一首抒情詩,然通讀全詩,一切朦朦朧朧。讀者既不知道是誰在抒情,也無法確證抒發的是怎麼樣的情感。這也許正是《蒹葭》的絕妙之處,雖情不可知,然情可感可嘆,可怨可念。似乎這場相思是一場虛幻,但從詩中感受到的相思,又是那麼的真切,鏗鏘而悠長。這樣的《蒹葭》,實是相思之首。好了,今天的文章就講到這裡,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轉發、評論和分享,我們下期見,拜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