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頻現迷之操作的理想,是要砸爛整個新勢力的招牌?

簡介”還沒從理想 ONE 降價、停產帶來的輿論風波緩過來的理想汽車,又因總裁沈亞楠的連續減持股票套現被推上風口浪尖,成了熱搜榜單的常客

葉問家是佛山首富嗎

頻現迷之操作的理想,是要砸爛整個新勢力的招牌?

“ 理想真的不‘理想’了嗎?”

還沒從理想 ONE 降價、停產帶來的輿論風波緩過來的理想汽車,又因總裁沈亞楠的連續減持股票套現被推上風口浪尖,成了熱搜榜單的常客。

9 月 15 日,# 理想汽車 # 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點進詞條內部,可以看到眾多媒體和網友都在報道、討論一件事——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 5 天套現超 9000 萬元。

港交所檔案顯示,9 月 2 日和 6 日,沈亞楠兩度減持理想股份,累計 100 萬股,持股比例從 1。74% 降至 1。68%,合計套現 1316。38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9113 萬元。

實際上,從去年 12 月開始,沈亞楠便已多次拋售持有的理想股票,最近的兩次日期比較接近,數額也比較大。

公開資料顯示,沈亞楠於 2015 年加入理想汽車,為聯合創始人,多年來擔任總裁一職,負責公司的整體戰略、業務發展、銷售和營銷等等。

同時,沈亞楠還位列理想的董事會,擁有投票權,屬於統領全域性的元老級人物。

簡單來說,減持股份的目的無非就兩個,一是有更好的投資標的,為了調整資產配置減持,二是手裡現金不富裕,透過減持套現。

而鈦媒體釋出的 2020 年高管薪酬榜顯示,沈亞楠的年薪達到 3600 萬元,排名 25 位,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如此高的年薪足夠與 “ 差錢 ”、“ 手頭緊 ” 等詞語劃清界限。

因此沈亞楠大手筆減持資訊曝光後,引起了投資者、車主和網友們各種偏負面的猜測,“ 連自家總裁都不看好,理想是不是要完了 ”、“ 理想的泡沫要被戳破了?”、“ 這是想捲款跑路?”。。。。。

9 月 15 日港股開盤,理想股價持續走低,最終收跌 2。26%,有分析人士認為,高管的拋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資者們的恐慌情緒。

頻現迷之操作的理想,是要砸爛整個新勢力的招牌?

對於沈亞楠減持事件,理想汽車方面給出的解釋是:

屬於正常行為,不必過度解讀

上市公司高管在公開市場拋售自己公司股票本就是是個人的自由和權利,而且沈亞楠去年至今已進行了多次減持,可以說已成為常規操作。

市場對近兩次減持會如此敏感,除了日期接近,主要是因為理想近期本就一直處於輿論漩渦中,二季度淨虧損擴大、8 月交付量 “ 腰斬 ”、唯一的爆款車型理想 ONE 降價和停產後引起車主集體維權,都讓質疑、不看好理想的聲音越來越多。此時大規模減持的訊息無異於火上澆油。

另外,除了沈亞楠的減持,也有不少人提及理想最大外部股東——美團創始人王興此前的減持動作。

理想處於資金缺乏、各路不看好的時期時,王興多次帶著美團 “ 救火 ”,參與了理想的數輪融資,因此王興在今年 3 月減持理想股份時,也一度引起外界對理想未來發展狀況的擔憂。

如今的理想,正處於產品更新迭代的關鍵期,第二款車 L9 剛開始交付,被稱為理想 ONE 升級款的 L8 將在 11 月推出。

從訂單資料來看,理想的新車有一定的爆款潛質,沈亞楠 8 月初就曾透露,L9 自 6 月釋出以來,累計預訂量已經超過 5 萬輛,確認定購定單數量已經超過 3 萬。

李想也曾預計,

屬於正常行為,不必過度解讀

L9 在

L9 在

9

9

月便可實現交付量過萬

月便可實現交付量過萬

作為對比

作為對比

新款車賣得好,理想處理老款車時卻又犯了個 “ 老毛病 ” ——未及時告知車主老款車將停產,甚至用降價來促銷,讓眾多剛用原價購車的車主認為自己被 “ 割韭菜 ”,甚至在自家車上拉起橫幅維權,理想的品牌口碑、形象因此嚴重受損。

頻現迷之操作的理想,是要砸爛整個新勢力的招牌?

新能源時代的造車潮中,蔚來、小鵬、理想和其他新勢力車企似乎已經成了某種程度上的 “ 連體嬰兒 ”,一家的負面新聞往往能讓輿論自動關聯至其他車企。

舉個例子,蔚來去年發生輔助駕駛事故後,暴露出過度宣傳自動化程度的問題,小鵬和理想也成了被 “ 討伐 ” 的物件,最終主動更改了關於輔助駕駛功能的表述。

同樣的,今年 8 月,一輛小鵬 P7 車主在使用輔助駕駛功能時發生追尾事故後,蔚來、理想也 “ 躺槍 ”,自動駕駛技術和有無誇大宣傳又被拿出來分析、討論了一番。

理想停產老款車、讓消費者 “ 清庫存 ” 的做法發酵後,不乏有其他新勢力品牌的車主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擔憂,害怕自己是下一棵 “ 韭菜 ”,更多本就不看好新勢力的網友也藉此再次 “ 炮轟 ” 了理想和其他品牌。

小鵬、蔚來們果真是 “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

沒有可與特斯拉、比亞迪和其他傳統車企相提並論的製造經驗和技術沉澱,新勢力車企本就很難建立消費認知,因此在打造品牌口碑的關鍵時期,更應該注意首批消費者的體驗感,維護信任度。

畢竟外部競爭越發激烈的大背景下,如果內部發展不能保持穩定,企業出現危機只會是時間問題。

從 “ 活下來 ” 進入 “ 活下去 ” 階段,新勢力車企們更需要將重點放在產品上,修煉內功,用產品和服務質量贏得更多使用者。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鮑星娃

編輯 / 曾憲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