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簡介三門峽工程是蘇聯援建新中國156個重點專案中唯一的水利工程,設計三門峽大壩的蘇聯專家對黃河水文特徵缺乏足夠認識,只考慮水壩高庫容大,忽視了黃河泥沙淤積問題

黃河安瀾國泰民安是誰寫的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三門峽水利樞紐

20世紀50年代,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在中國家喻戶曉。三門峽位於陝晉豫交界黃河中游,相傳因為大禹在此劈開“人門”“神門”“鬼門”三條水道而得名。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中國第二大河,世界第五長河,也是一條多災多難的河。從公元前602年至1949年的2500多年間,黃河決口氾濫近1600次,改道26次。新中國成立後,把治理黃河作為頭等大事,經過論證,決定在三門峽建設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征服黃河的水利工程。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吳作人《黃河三門峽 中流砥柱》油畫

為了實現消除黃河水患這個曠古未有的壯舉,三門峽工程可謂是舉全國之力,傾全國之情。《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征服黃河的開端——舉國矚目的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為題進行了報道,並發表《大家都來支援三門峽啊!》社論。從全國各地調集近2萬人的施工隊伍,配套建設了工廠、倉庫、鐵路、住宅、學校、醫院、商店及文化設施,成立了由河南省直接管轄的三門峽市。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對三門峽工程關懷備至,有20多位中央領導蒞臨建設工地視察。文藝工作者深入施工現場,創作了大量歌頌三門峽工程和建設者的作品,畫家吳作人描繪了氣勢恢弘的《黃河三門峽組畫》,作家冰心創作了深情無限的散文《奇蹟的三門峽市》,詩人賀敬之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三門峽梳妝檯》詩篇。這首革命英雄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長詩收入中學課本,鼓舞了一代中國人。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位於大壩下面的王母娘娘“梳妝檯”

三門峽工程於1957年4月開工,1960年9月基本建成,其間遭遇了“三年困難時期”,以當時的國力和技術條件,這項前無古人的水利工程僅用了三年半,比設計工期提前了兩年。從此結束了黃河三年兩決口的歷史,實現了黃河下游歲歲平安。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三門峽大壩

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存在一定差距。三門峽工程是蘇聯援建新中國156個重點專案中唯一的水利工程,設計三門峽大壩的蘇聯專家對黃河水文特徵缺乏足夠認識,只考慮水壩高庫容大,忽視了黃河泥沙淤積問題。在討論蘇聯設計方案過程中,中國水利專家黃萬里的否定性意見未被決策者接受。結果大壩建成一年後,從潼關到三門峽的河道淤積泥沙竟達15億噸,導致黃河水位抬升,渭河變成地上懸河,關中平原農田出現鹽鹼化和沼澤化,嚴重影響了陝西生態環境和農業發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964年以來,三門峽大壩進行了多次改造,最終使河道淤積大為減輕,進出水庫泥沙基本平衡,實現了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目標。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三門峽水庫

時光過去了六十多年,雖然曾經風光無限的三門峽大壩今天有些落寞,但是登上長713米、高106米的主壩,還是令人震撼。“萬里黃河第一壩”將上游的河道變成了面積200平方公里的水庫,濁浪滔天的黃河在這裡變成了清水河。從大壩頂部乘電梯下降到建在河床上的分水壩,抬首仰望近40層樓高的大壩,安如泰山的磅礴氣勢撲面而來。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分水壩

分水壩把大壩下面的河道分成兩個區域,右邊是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左邊用於蓄清排渾、調水調沙。三門峽大壩調水調沙通常安排在六七月份,遺憾的是我們來的不巧,未能看到開閘衝沙的壯觀場面。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中流砥柱

三門峽“人門”“神門”“鬼門”三座石島,已經化作大壩的基石。所幸中流砥柱、梳妝檯、張公島等景觀保留下來。中流砥柱是一塊三角形巨石,傲然挺立在黃河激流中。傳說它是大禹治水留下的鎮河石柱,也是漢語成語“中流砥柱”的原型。千百年來,中流砥柱一直是中華民族崇尚的堅強獨立、不屈不撓的品格象徵。唐太宗李世民、書法家柳公權都為它賦詩讚美。中流砥柱是黃河上的航標,又是行船的保護神,被黃河船伕稱為“朝我來”,船在黃河上闖過“人門”“神門”“鬼門”後,在激流挾持下不由自主朝中流砥柱衝去,就在船撞向中流砥柱一剎那,迴旋在中流砥柱前面的波濤,像一隻無形的巨手將船推出險境,上演了絕處逢生的神蹟。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張公島

沿著分水壩行至南端的張公島,島上有老子的“煉丹爐”和王母娘娘的“梳妝檯”。賀敬之《三門峽梳妝檯》的創作靈感,便來自這塊古老的岩石。

清澈的河水裡,浮現一群黃河鯉魚,為了躲避湍急的水流,它們游到一塊岩石後面,鱗片透過河水,反射著碎金般的陽光。這些黃河精靈,或許正在養精蓄銳,準備跳越龍門吧。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大壩上的河南山西界石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投入執行後,為黃河下游防洪防凌、沿岸地區工業和農業用水、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區生態平衡等做出了巨大貢獻。僅發電一項,截止到1986年,已經全部收回建設投資。這項新中國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為丹江口、小浪底、葛洲壩、三峽等水利工程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經驗和教訓,為新中國水電工程事業培養了大批工程技術人才,也為世界各國治理多泥沙河流和渾水發電提供了成功經驗。

三門峽大壩: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截流石

由於三門峽工程對黃河上游最大支流渭河造成的危害沒有得到根治,2001年底,位於三門峽大壩下游130公里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後,一些專家學者再次提出了三門峽大壩的去留問題。

陽光之下,三門峽大壩上的“黃河安瀾,國泰民安”八個巨大紅字分外醒目,表達了中華民族千年夢想。承載了當代中國人民理想信念與壯志豪情的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更是一座時代精神紀念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