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看似講述職場奮鬥的《安家》,但過程中這些育兒真理,你應該知道

簡介在房家,房似錦排行老四,是家裡的第四個女孩子,當她剛生下的時候,作為母親的潘貴雨頭上的防月子病的頭巾還沒摘下,就決定把孩子扔到井裡淹死

餘化龍到底愛誰

最近,一部以賣房子為主題的電視劇《

安家

》正在火熱播出,作為孫儷的老粉絲,這部電視劇自然是不能落下的。

但最近看著看著,就被劇中兩個女人氣得頭疼,一個是潘貴玉,另一個是大表姑奶奶。

潘貴雨是房似錦的媽媽,劇中她多次為了要錢不顧女兒的面子,當著眾人大吵大鬧,甚至還在女兒的家門口打起了地鋪。

看似講述職場奮鬥的《安家》,但過程中這些育兒真理,你應該知道

大表姑奶奶是一個富豪家的窮親戚,為了錢,不顧惜當初親戚的援助,守在別人家的房子面前要錢。可以堪稱是氣到全網口吐芬芳的兩個女人了。

看似講述職場奮鬥的《安家》,但過程中這些育兒真理,你應該知道

看似是一部講賣房子、職場奮鬥的劇,但在劇中發生由房子牽扯出來的育兒經,也是不能忽略的。

一、 父母的三觀,決定了孩子的基礎;

劇中有一幕:房似錦和徐姑姑重新自我介紹:你好,認識一下,我是房家要扔在井裡沒死成的老四,

房四井

聽起來會覺得匪夷所思,誰會把剛出生的孩子扔到井裡?沒錯,這個人就是房似錦的親生母親潘貴雨,一個

極度重男輕女

的家庭婦女。

在房家,房似錦排行老四,是家裡的第四個女孩子,當她剛生下的時候,作為母親的潘貴雨頭上的防月子病的頭巾還沒摘下,就決定把孩子扔到井裡淹死。

看似講述職場奮鬥的《安家》,但過程中這些育兒真理,你應該知道

好在最後是爺爺搶過來救下了她,而在之後,房似錦就成了房家的提款機器。

在房似錦還是十幾歲的時候,潘貴雨就逼著她輟學打工,賺來的錢都用到了自己的小兒子身上,以至於後來房似錦工作業績突出,年入百萬,卻依然穿著最普通的工裝,過著艱苦的生活。

後來,為了給兒子要房貸,潘貴雨不惜跑到女兒工作的單位去鬧,完全不顧惜女兒的聲譽,甚至都鬧到了網上,讓她差點沒有了工作。

心理學家弗蘭克 卡德勒說過: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是來自我們的家庭,並且這種磨難是可以遺傳的。

最開始,很多人都認為潘貴雨的弟弟是個不學無術,整日無所事事的角色,但在後面的劇情中,發現弟弟其實和姐姐的感情很好,而且還總是幫助姐姐。

所以房似錦之所以對潘貴雨那麼言聽計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對弟弟的感激和疼愛。

然而,潘貴雨卻在三觀裡對“性別”有偏見,對兒子百般疼惜,甚至連兒子

吃一頓泡麵都心疼得不行

。卻對一直在為家裡事奔波忙碌的女兒不聞不問。

看似講述職場奮鬥的《安家》,但過程中這些育兒真理,你應該知道

潘貴雨的區別對待,也給房似錦的成長埋下了厚厚的陰影。作為一個女孩子,她吃東西從來都不是細嚼慢嚥,同事都嘲笑她的吃相難看,只因為小時候經常捱餓;

她搶同事的單子,卻還振振有詞,不懂得和別人怎麼樣相處,只因為從小到大,她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愛。

同理,大表姑奶奶和潘貴雨是同類人。

年輕時的逃難,得到了有錢親戚的收留,多年的照顧和幫扶,沒有換來她的感恩,反而是遭到她背後痴心積慮的分房產。

而她的子女們,在母親的教唆下,也學著霸佔人家房子,張嘴就要5000萬,當強盜還當得那麼理直氣壯,簡直是可笑至極。

看似講述職場奮鬥的《安家》,但過程中這些育兒真理,你應該知道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三觀不正的父母,就是孩子的噩夢

。這些不正的觀念,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逐漸地烙印在孩子的思維裡,讓孩子“傳遞”給下一代。

三觀不正的家庭,培養不出來品質上乘的孩子,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辨別能力和邏輯體系。

優秀的家庭,一定是始於陪伴、陷於教育,忠於三觀的。父母的三觀,決定了孩子對世界的眼光,對人生的看法,對價值的衡量。

二 、父母的焦慮,是孩子學習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其中有一個劇情,為了幫助餘化龍開人生第一單,需要想辦法讓對門的鄰居搬走。徐姑姑就假裝串門,套路了一位

為孩子學習頭疼的媽媽

當得知徐姑姑也是一個“七年級孩子”的家長時,媽媽把所有的煩惱一股腦的都倒了出來:每天孩子寫作業要寫到11、2點;每天活得好累,血壓都上來了;頭都要炸了……

看似講述職場奮鬥的《安家》,但過程中這些育兒真理,你應該知道

事實上,因為學習,這位媽媽已經和孩子的親子關係產生了縫隙。面對孩子學習不用心,她輔導的聲音能吵到鄰居,導致孩子甚至見了媽媽就跑開。

心理教育學家武志紅老師曾經說過:父母的焦慮,給孩子傳遞的資訊是“你不如我”。

尤其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看到如此簡單的一道題目,教了十遍孩子還是睜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

而其他的孩子已經在探索奧數的秘密了,同樣的起跑線,卻看著被別人越拉越遠。

這樣的焦慮,就像帶有傳染性一樣,讓父母心力交瘁。而孩子也會在父母焦慮的情緒中,自我否定。

看似講述職場奮鬥的《安家》,但過程中這些育兒真理,你應該知道

每當有學習內容在面前,內心總會有聲音在說:“

你不行

”。

壓力確實可以產生動力,但不健康的壓力——焦慮,卻只會讓人越來越透不過氣,而孩子的牴觸放棄就是對孩子的自我保護。

教育不僅僅是“教”,還有“育”。事實上,促進孩子學習成長的,往往是榜樣的力量。

也就是說,一個愛學習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即使不是學霸,對學習的興趣也不會太差。

三、 父母對孩子,最好僅僅付出一半;

為人父母后,常常都會有種錯覺:那就是怎麼付出,感覺給孩子得都不夠。

劇中一開始就出來,靠賣包子的嚴叔嚴嬸,用積攢了大半輩子的積蓄300多萬,給兒子在上海買了一所房子,還寫上了兒媳婦的名字。

結果,在老兩口還憧憬著抱孫子,享受著天倫之樂的時候,卻被毫無付出的親家母捷足先登。

看似講述職場奮鬥的《安家》,但過程中這些育兒真理,你應該知道

更可氣的是,兒子看見父母搬來的行李,卻裝傻地把父母拒之門外。

回想當初老兩口買房子的時候,徐姑姑就曾經建議過要分期付款,但老兩口捨不得利息,又害怕兒子辛苦,就拿出了全部家當。這樣的結果就是兩個人窩在包子鋪力唉聲嘆氣。

其實,這樣的父母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為了孩子,哪怕是把

身體的能量都掏空

,也心甘情願。

看似講述職場奮鬥的《安家》,但過程中這些育兒真理,你應該知道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聰明的父母,懂得愛孩子要留一半。那一半,要孩子自己去容納他們自己的靈魂和身體。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教育孩子,就像放風箏。焦慮的父母,看見的總是孩子的缺點,三觀不正的父母,想著的總是眼前的利益;愛的太滿的父母,往往更不懂得什麼是愛。

歸根到底,是

父母的格局

,決定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

格局大的父母,深刻的懂得,風箏線在自己手裡,任意放飛和一味死拽,風箏都不會飛得好、飛的遠。

只有鬆弛有度,風箏才能翱翔天空。

父母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多麼豪華的房子,也不是銀行卡上那一串串數字,而是教會他們建造自己的房子,創造屬於自己財富的能力。

最成功的教育,應該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陽光。自信、善良,懂得伸手拉一把需要幫助的人,也會停下來給自己擁抱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