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脫貧攻堅·村村道」修公路·跑專案·謀產業——七星關區安山村脫貧致富初見成效

簡介值得一提的是,西瓜基地的建成不僅給安山村帶來了發展的希望,還有營坪村、青林村、青龍村、法都村和青槓村都參與了西瓜基地種植專案,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鄉卡卡里是哪裡

團結鄉安山村位於畢節市七星關區西北方,距市區47公里,是貴州省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下轄10個村民組,315戶153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3戶512人,貧困發生率為33。4%。近年來,在“村支兩委”及全體村民團結髮展下,貧困發生率已從33。4%下降至19。52%。如今的安山村,道路乾淨整潔、產業紅紅火火,村民的笑容越發燦爛。

「脫貧攻堅·村村道」修公路·跑專案·謀產業——七星關區安山村脫貧致富初見成效

遠瞰安山村通組路

 跑專案 謀產業

2018年1月2日,七星關區紀委監委副科級幹部葛建被選派到團結鄉安山村擔任第一書記。“接到要駐村的訊息後,我就一直在琢磨怎麼才能利用自身的優勢帶領安山村脫貧致富。”葛建說到安山村之後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讓他著實傷透了腦筋。

“主要是安山村地理條件實在太差,山高坡陡、地形狹窄、土地貧瘠,根本就沒辦法發展規模產業。”葛建談起剛到安山村時看到的景象時仍感慨萬分。

今年2月,葛建聽到訊息,貴州伊乃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把在團結鄉青龍村馬桑灣實施耕地提質改造專案中流轉的800畝土地,無償贈送給團結鄉政府發展西瓜種植產業。團結鄉繼續流轉400畝,建成了1200畝的西瓜種植基地。

葛建從中嗅到了安山村打破貧困僵局的希望。他立即與該鄉扶貧工作分管領導聯絡,申請500畝流轉土地劃分給安山村,打破了安山村因地理條件制約經濟發展的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西瓜基地的建成不僅給安山村帶來了發展的希望,還有營坪村、青林村、青龍村、法都村和青槓村都參與了西瓜基地種植專案,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葛建介紹,西瓜基地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入股分紅模式,把基地收益的70%分紅給入股貧困戶,覆蓋帶動了安山村及其它4個村500多戶貧困戶共同發展,其中覆蓋了安山村所有貧困戶。

“我是真的做夢都沒想到,我能在安山這個山卡卡里找到工作,而且一天還有100元,我從育苗就在基地幹活,到現在得了2000多元工資啦!”安山村村民趙高祥說,因為安山村土地貧瘠又山高坡陡,以前就是靠零零散散的土地種點苞谷,根本沒有其他收入,從沒想過能在家鄉找到工作。

“就在今年7月,我們第一季1200畝西瓜大豐收,沒多久就銷售一空,我們安山村從中分到了20萬!”葛建說,再過幾天就要給貧困戶發放分紅,每戶可得1900餘元。

脫貧攻堅,產業為先;盤活土地,再收一季。

為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西瓜採收後,“村支兩委”在西瓜基地及村裡自有土地裡又發展種植了600畝蓮花白,分紅佔比與西瓜產業相同。

“蓮花白種植是和貴陽一家農業公司簽了訂單協議的,明年4月蓮花白成熟後,他們將上門按照市場價收購。”葛建說。

同時,安山村還積極爭取到上級資金髮展5。5畝生態魚養殖專案,養魚基地採取“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的模式覆蓋全村66戶未脫貧貧困戶。

「脫貧攻堅·村村道」修公路·跑專案·謀產業——七星關區安山村脫貧致富初見成效

葛建在基地檢視蓮花白幼苗

補短板 夯基礎

“基礎設施不完善是制約鄉村經濟發展的瓶頸。”葛建到村工作後,透過加強與包村領導、幫扶部門對接協調,爭取到276萬元專案資金,新修龍角至謝家寨、下灣至塘坊兩條通組路(共3。6公里),至此安山村水電路訊網實現全覆蓋。目前,謝家寨至龍角通組路已經通車,另一條通組路將於本月底硬化完畢交付使用。

“兩條通組路打通後,惠及3個村民小組160戶900餘人,徹底解決他們出行難的問題。”安山村村主任謝國柒站在新修的公路上,感慨萬分:以前人們出行靠走,種出點農產品還要人背馬託才能運到集鎮,新修了通組路就等於幫三個組的村民打開了脫貧路、致富路。

有了產業,修了公路,但安山村的村容村貌、環境衛生卻還是一個問題。

“沒有好環境,怎麼談脫貧形象、鄉村振興?”去年以來,葛建聯合村幹部,挨家挨戶動員全村村民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大行動中來,期間,他向七星關區生態公司協調了15個臂垃圾箱、掃帚、鐵鍬等環衛設施。

安山村先後召開鄉村振興動員大會和黨員村民代表大會10餘場,組織黨員、護路員、護寨員集中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40多次。時間長了,在安山村慢慢形成了一種看不下、坐不住、動起來、快整治的氛圍。

「脫貧攻堅·村村道」修公路·跑專案·謀產業——七星關區安山村脫貧致富初見成效

近年來,透過大力整治,安山村徹底清除農村陳年積存垃圾,基本實現村莊整潔、地面乾淨、庭院衛生的目標,實現了垃圾不落地、整治無死角、清運無盲區,引導農民養成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幫助廣大村民樹立起愛整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快兩年的工作,我親眼看到了安山村在一點一滴慢慢變好,真的十分不容易,這是我們全村一起團結發展的成果,以後我也將竭盡所能幫助鄉親們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葛建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夏民

通訊員 翟倫 陳一兮

編輯 任詩音

編審 晏海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