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為什麼中秋節會吃月餅?

簡介除了吃月餅,中秋節還有一大習俗,互贈禮物

月餅是怎麼發明的

為什麼中秋節會吃月餅?

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它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春節是為了慶祝一年的開始。事實上,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慶祝新年的習俗。中國人想吃餃子和年糕。西班牙人新年吃葡萄;丹麥人會扔盤子;厄瓜多人要燒稻草人。可見,新年到來,辭舊迎新是所有人的共識。

只有中國人發明了中秋節。想起來,這個節日有點奇怪。農曆八月十五既不是一年的開始,也不是一年的中間。為什麼中國人在這一天慶祝節日?

節日離不開儀式,尤其是在古代。節日的核心往往是某種儀式,比如祭祀太陽、月亮、山川、祖先等等。舉辦儀式需要很強的組織能力,所以很多儀式一開始都是壟斷的,這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徵,中秋節也是這樣。

拜月在古代之前非常流行,主要是因為人們對自然無能為力,缺乏科學知識來解釋,所以人們才會有“萬物有靈”的觀念,對自然充滿敬畏。這種敬畏很簡單。我祈禱對方不要給自己添麻煩,所以原始人崇拜月亮,並不偶像化。祭拜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直接向月亮跪拜。比如晚上走路看到月亮升起,就不再磕頭鞠躬,沒有固定的場所和複雜的手續。

對於普通人來說,

中秋節就像一本賬,我們會把各種美好的想象存入這個賬戶。

接下來,我們開啟這個賬戶,看看中國人在這個“意義賬戶”裡都存了些什麼。

最能代表中秋節的一定是月餅。今天中秋節,其他習俗可以省略,但總要吃一口月餅。

月餅是怎麼來的?

關於月餅的起源,民間有很多傳說。有人說元末朱元璋起義時,把號召起義的紙條藏在麵點裡,約定八月十五日聯合起義。後來,為了紀念起義的成功,人們開始吃月餅。還有一種說法是,芝麻、核桃從西域傳入後,人們把核桃塞到麵餅裡做成胡餅。唐玄宗和楊貴妃覺得“胡兵”這個名字不好聽,於是在月圓之夜把它改名為“月餅”。

唐代中秋節的主題是賞月飲酒,是文人和市民的閒情雅緻。明代中秋節的主題是團圓,社會各階層都忙著慶祝中秋節。這樣的節日氣氛投射在時令食品上,月餅是最合適的。作為拜月的貢品,月餅小巧精緻。月餅作為時令小吃,好吃又不貴,家家戶戶都買得起。作為互贈,有各種不同檔次和風格,完全滿足送禮需求。作為節日象徵,月餅的形狀像一輪滿月,符合中國文化中大團圓的形象,能給人留下好印象。

正因為如此,月餅在明代就形成了,直到今天,也總能保持基本特徵不變。600年來,中國人在滿足共識的前提下,各顯神通,創造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品種。現在的月餅按地域風格可分為京味月餅、廣式月餅、蘇式月餅、雲南式月餅、臺式月餅等類別;按餡料可分為五仁、豆沙、火腿、海鮮月餅等。按皮分,有糕點、果肉皮、混合糖皮;按口味分,有甜口、鹹甜口、辣口;按外觀可分為蕾絲月餅、光面月餅、圖畫月餅、兒童喜歡的動物月餅。中國人聚集在月餅的大標誌下,充分展示他們的個性。

除了吃月餅,中秋節還有一大習俗,互贈禮物。這種習俗也是在明代形成的。朋友和親戚會互贈月餅和水果。這是中國人親近對方,表達內心感受的重要方式。

中秋節是中國人心中最特別的“賬”。幾千年來,中國人在這個賬戶裡儲存了很多含義。起初,古人對月亮的崇拜只是單純的敬畏。後來,向月亮獻祭成了一種特權。到了唐代,詩歌的繁榮促進了中秋節。600多年前的明朝,中秋節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節日。此時,重人倫、重親情的主題逐漸凸顯,月餅成為標誌性符號。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同的習俗已經遍佈全國。

它是中秋節的代表,其他傳統節日,如清明節、中秋節、冬至節……還有許多古老的民間節日,它們的起源都與土地、農耕時代的生活和祖先的純樸夢想有關。……如果說歲月的積累形成了歷史,那麼,這樣的日子的反覆疊加,就是參與了一個種族,一種文化的建設。當它們在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透過書面或口頭的方式代代相傳,逐漸積累成一種大眾記憶的時候,它們也在鑄造著某一個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們有一種集體的認同感和共同的歸屬感。這是一種無聲的浸潤,潤物細無聲。在我們懵懂的童年,它已經潛移默化地進入了我們的血脈,影響著我們思考和行動的方式和路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