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為何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簡介沒有陵寢下葬,鞏焴不得不再次找到李自成,提議趕緊為崇禎修建陵寢

故宮午門幹嘛的

1644年,34歲的崇禎皇帝拔劍砍向2個女兒。只見寒光一閃,公主瞬間倒在血泊中。隨後,他帶著太監王承恩跑向煤山,自縊而亡。

歷經276年,有過16位皇帝的大明王朝,就此滅亡。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為何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崇禎皇帝死於煤山,為什麼他現在會在明十三陵的思陵呢?

他為什麼會自縊?田貴妃的陵寢又為何會變為崇禎的思陵?他被厚葬了嗎?

要解開這些問題,先要從一個人說起。

真正與崇禎皇帝下葬,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正是大明的掘墓人李自成。

1644年,除夕剛過,崇禎便大張旗鼓地在奉天殿舉辦正旦朝會,他想借朝會之機,給奄奄一息的王朝,注入一些朝氣,只可惜結果恰恰相反。

為了激勵臣民,崇禎正站在大殿上,激昂地演說著。可這時,一個訊息猶如晴天霹靂,直接將崇禎擊中,他瞬間癱軟地跌坐在龍椅上。

原來,已經佔領西安多日的義軍首領李自成,偏偏也選在這天舉辦正旦禮,並自立為帝,建立大順朝,正式對明宣戰。

聽到這個訊息,崇禎費勁地擠出幾個字:“緊急回乾清宮,議事。”

豈料,這一議就議了2個多月。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為何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直到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崇禎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可再看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出那兩個字“南遷”,甚至多說一句話都不敢。

崇禎心如刀絞,祖宗的基業就這麼毀在自己手上了。想到這,他在御案寫下六個大字:文臣個個可殺,淚水漸漸模糊了眼眶。

隨後,崇禎心一橫,做出個重大決定,他要帶著家人為大明殉葬。

據《明史》記載:帝曰:國君死社稷,正也,朕志定矣。

說起殉葬,崇禎首先想到的就是後宮妃嬪。

在崇禎的勸說下,皇嫂張皇后、周皇后,以及袁貴妃紛紛含淚自盡。

然後,他派人將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送出避難。

可是,當看到自己的2個親生女兒時,他猶豫了,最終理智戰勝了親情,他還是拔劍砍了過去。

就這樣,毫無後顧之憂的崇禎,換下龍袍,穿上大褂,帶上貼身太監王承恩和護衛,向城門跑去,他還妄想著可以逃出城。

只可惜,當他跑遍3個城門後,徹底失望了。在王承恩的陪伴下,崇禎的雙腿猶如灌鉛了一般,他步履艱難地向煤山走去。

在山頂,他再次看了一眼這片熱土,隨後,毫不猶豫地脫下衣服,在衣服上奮筆疾書,寫下遺言,在一棵樹下自縊,王承恩也陪伴而去。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為何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據《明史》記載:朕登基十七年,雖薄德匪躬,然皆諸臣誤朕,致逆 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就這樣,34歲的崇禎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結束了大明王朝。

李自成滿心歡喜地闖進紫禁城,可還沒等他在龍椅上坐穩,卻聽人報:崇禎不見了。

他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當即下令活捉崇禎。

據《明季北略》記載:乃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夷族。

三天後,崇禎的遺體被發現,李自成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隨後,李自成下令“厚葬”崇禎。

李自成真的心甘情願“厚葬”崇禎嗎?

我認為,並不是。

如果不是有這三個客觀因素,他才懶得理崇禎的喪事。

一、安撫天下臣民的應付之舉

這個命令一下,代表了李自成對崇禎的“仁慈”,可以廣收人心。

結果正如他所料,有的人甚至為他拍手叫好。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為何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李自成在確認是崇禎的屍體後,他命人隨便找來兩口棺材,將崇禎與周皇后的遺體,一同放在東華門的簡易靈棚內,以供明朝官員前去祭拜。

李自成心裡明白,此時還有遼西和山海關一帶的明軍,需要招降;同時,關外的多爾袞,也正在虎視眈眈地盯著大明這塊肥肉。

如果不妥善安置崇禎後事,勢必會引起臣民的不滿。

出於這方面考慮,他也不得不“厚葬“崇禎。

二、明朝舊臣李國楨的助力

然而,得知崇禎殉國的訊息後,能夠冒死前來弔唁的只有30多人,有的匆匆從棺材旁走過,根本不敢哭拜,有的只是遠遠地看了一眼,就走了。

最後,只有襄城伯李國楨,踉蹌地來到靈棚內,跪在梓宮前,嚎啕大哭。

義軍見李國楨反應如此強烈,當即將他送到李自成面前。

李自成萬萬沒想到,還有如此忠心的臣子,他十分欽佩,勸李國楨歸順自己。

可剛烈的李國楨,以頭觸階,頓時鮮血直流。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為何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隨後,李國楨斬釘截鐵地說道:“我投降可以,但答應我3件事:1、不能破壞明代君主們的陵寢;2、以天子之禮下葬崇禎皇帝;3、不能傷害太子與二王。”

李自成聽後,連連點頭答應。

就這樣,李自成當著眾人的面答應李國楨,要以天子禮儀為崇禎下葬。

對於剛剛佔領北京的李自成來說,他是國君,怎可出爾反爾。

可最後來看,李自成還是沒有做到。

三、只動嘴不掏錢

“厚葬”崇禎的命令下達後,李自成的面子工程又上演了一番。

這一次,崇禎萬萬不會想到,他精心送出去避難的3個兒子,又被人原封不動地送了回來。

李自成再次顯示了自己的“大度”,封太子朱慈烺為宋王,朱慈炯為定安公,朱慈炤為永平公,並特別安排侍從,好好照顧3位皇子。

安排完一切,李自成匆匆趕回紫禁城,他要去抓緊享受自己的勝利果實。

可是,大順的禮部尚書鞏焴接到聖旨後,這才發現,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崇禎皇帝短時間內是下葬不了了,他沒給自己修建陵寢。

按例,大明自從永樂帝朱棣,來到北京後,每一位皇帝都要在天壽山皇陵內修建自己的陵寢,可崇禎卻是個例外。

沒有陵寢下葬,鞏焴不得不再次找到李自成,提議趕緊為崇禎修建陵寢。

早已演完戲的李自成,哈哈大笑:“你讓我給前朝皇帝修陵寢。”隨後,李自成板起臉來:“別說修陵寢,就是錢,我也不會出一分,這個事,你看著安排吧!”說畢,拂袖而去。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為何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看著李自成走遠,鞏焴一下懵了,這個鍋實打實地背到了自己身上,想甩都甩不掉。

此刻,怎麼安置崇禎夫婦,他都不會有好果子,安葬得不好,會被眾人戳脊梁骨,安葬的好呢,首先錢是一個問題,更嚴重的是會受到李自成的猜忌,這可是容易掉腦袋的事情。

這時,有人帶來了好訊息,崇禎夫婦有地方安葬了。

殊不知,崇禎在位的17年裡,他雖沒給自己修建,但可給別人修建了陵寢,而且一建還是2個。

崇禎皇帝被厚葬了嗎?

現在來看,明十三陵內崇禎的思陵,雖然規模不大,但是也算一應俱全。

可在真正的歷史上,崇禎的下葬卻極為寒酸。

這要從崇禎在世時,修建過的2個陵寢說起。

一、德陵:

其實,崇禎登基後,就開始按照祖制,著手修建陵寢,只不過不是給自己,而是給自己剛剛病逝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

位置:大明王朝200多年來,到崇禎朝,天壽山陵區內,已經修建了將近20座陵寢。輪到明熹宗時,幾乎沒有好的位置,崇禎勉強為哥哥找到位置。

銀兩:崇禎剛即位時,雖已出現衰敗之象,但國庫還有銀兩,足夠給明熹宗修建陵寢。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為何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解決了這兩大問題,德陵歷時5年,終於修好。

可輪到崇禎自己陵寢時,尷尬了,這兩個問題都無法解決。

據《罪惟錄》記載:崇禎初年,徧求天壽,無吉壤。至十三年,始召劉誠意孔昭及張真人甲,協視地,得薊州鳳台山。雲地善而難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以後,不及事。

陵寢的修建,從最開始的沒有好地方,一直拖到戰火不斷的崇禎13年。

再加上,崇禎向來身強體壯,他索性就把陵寢一事撂在了一邊。可沒想到,直至李自成打進來,也沒建起自己的陵寢。

二、田貴妃墓

1642年,崇禎喜愛的田貴妃,因所生皇五子病逝,一直鬱鬱寡歡後離世。

雖然正值亂世,可崇禎出於對田貴妃的思念,他還是堅持給田貴妃在天壽山內,修建陵寢。

歷時2年,崇禎17年正月,崇禎下旨,將田貴妃葬入陵寢。

可這時,李自成已經宣佈攻打北京,崇禎只能下令匆忙將田貴妃墓的地宮關閉,但地面上的建築,根本來不及修建。

可悲的是,崇禎至死都不會想到,他最後會葬在這裡。

三、崇禎悽慘下葬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為何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田貴妃剛剛下葬2個月,崇禎便以身殉國。

此時,跑到鞏焴面前的這個人,恰恰是當時參與田貴妃喪葬的辦事人員。

他向鞏焴提議:可以將崇禎夫婦一起葬到田貴妃墓中。

這可解了鞏焴的燃眉之急,他當即拍手稱快,定下此事。

最後,事情被推到毫無可推的昌平州吏目趙一桂的手中。

可此時,府衙庫房,早已一貧如洗,拿不出一分錢來安葬崇禎皇帝,沒辦法的趙一桂,只能硬著頭皮貼出告示,向城內富戶鄉紳募捐。

終於,在大家的捐助下,趙一桂湊到了233兩銀子。

隨後,趙一桂用這點錢,勉強地將崇禎夫婦的棺槨送入田貴妃墓中。

可再沒有錢請人,趙一桂只好找來當地百姓,將崇禎帝簡陋的陵寢封土。

這時的陵寢太過寒酸,趙一桂實在看不下去,他拉上一個昌平生員,一人拿出5兩銀子,買來青磚,在封土周圍搭起磚牆。

一代帝王的陵寢,才看著不那麼悽慘。

好在,崇禎最終還是葬在了天壽山陵園,得以與祖宗們團聚。

大清入關後,多爾袞為了安撫民心,將崇禎的陵寢命名為思陵,並按帝王規格,為思陵修建地面建築,同時,他下令將地宮開啟,重新將崇禎皇帝風光下葬。

乾隆年間,思陵得到再一次的修復與擴建。

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為何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說在最後

崇禎皇帝,不是一個具有很強才能的人,他多疑,善妒。在位的17年間,換了50位內閣,而在他之前的200年間,一共加起來也就用了20位左右的內閣。

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不玩物,不喪志,生活簡樸,勤於政事,更不沉迷酒色,這對於一個將亡之國的君主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相比於大明後期荒唐怠政的君主們,崇禎算是做的很好的,還能去要求他做什麼呢?

只怪他生不逢時,以他一己之力,怎麼能扭轉大明滅亡和滿清入關的歷史趨勢。

好在,他最終葬入皇陵,過程已不再重要。

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他以身殉國,也算對得起列祖列宗。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