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資治通鑑》這樣讀(8):關於穆公以來秦國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簡介在秦國曆史上,秦獻公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賢君,他在位期間把都城從雍城遷到櫟陽,支援地主和自耕農獲得土地所有權,也支援他們透過戰功獲得爵位,擴大了秦國兵源和稅源,促進了秦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化,又趁著韓、魏兩國產生矛盾和吳起出走楚國,發兵進攻魏

重壓之下必有勇夫什麼意思

周顯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資治通鑑·周紀二》

這是秦孝公繼位後釋出的變法詔書,也就是他正式釋出的施政綱領,也是激勵秦國幾代國君奮發圖強,銳意進取,實現民族復興之夢的根本遵循和指導方針。

這份詔書要是放到現代,就是《關於穆公以來秦國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但它不是統治者集體智慧的結晶,而是秦孝公政治抱負的集中體現,當然也是全體秦人的夢想,因為在那個時代,國君的意志就是國家意志。

《資治通鑑》這樣讀(8):關於穆公以來秦國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秦穆公

這是一份管長遠的綱領性的檔案,在它光輝思想的指導下,孝公以後歷代君主接續奮鬥,終於在140年後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

如果沒有這份檔案,秦國及後世中國的歷史會是什麼樣,我們無法想象也不能假設。因此,這份詔書對秦國及整個中國的歷史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作為歷史愛好者,我們完全有必要對其核心要義進行一次全面的再學習、再領會。

01、詔書出臺的歷史背景

東出中原一直是秦人的夢想,但實現這個夢想卻是非常困難的,東方的諸侯們絕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雖然當年秦穆公曾經叱吒風雲、稱霸諸侯,但也僅僅限於西部地區,從來沒有越過黃河和崤山函谷。

穆公以後的歷代君主大多都不爭氣,搞得國家烏煙瘴氣,河西的大片地方被他國佔領。到了獻公時代,雖然出現的中興的氣象,但秦國和山東諸國相比優勢還不明顯,特別是這個諸侯聯合起來,秦國更是沒有絲毫優勢。

當孝公繼位的時候,秦國面對的是黃河及崤山以東韓、趙、魏、齊、楚、燕等六個強國和淮泗之間十幾個小跟班。 這些大大小小的諸侯,雖然也是爾虞我詐、矛盾重重,但對秦國的態度卻出奇的一致,認為秦國是未開化的蠻夷,根本不配參加中原地區的諸侯會盟。特別是魏國和楚國,他們都和秦國接壤,都是當時的強國,更是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從秦國身上咬下一塊肉來。

《資治通鑑》這樣讀(8):關於穆公以來秦國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戰國初期形勢圖

秦人要生存、秦國要發展,唯有變法圖強一條道,否則遲早會被六國聯合絞殺。

02、詔書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

這份至關重要的詔書共有四部分組成,是一份邏輯嚴密、內涵豐富,極具遠見卓識的綱領性檔案。

《資治通鑑》這樣讀(8):關於穆公以來秦國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秦孝公

一是回顧穆公霸業,喚起國家記憶。

秦穆公是秦國第九代國君,在位長達三十九年,他廣納人才、勵精圖治,先後扶立三代晉君,兼併二十餘國,擴地千里、稱霸西戎,被周襄王封為西部諸侯之長,是秦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秦孝公回顧他的豐功偉績,目的是為了喚起國家記憶、激發民族自豪感,為實現秦國復興打下群眾基礎。

二是痛批四代昏君,銘記國家恥辱。

到了戰國初期,厲公、躁公、簡公三代國君很不爭氣,不顧國力虛弱、民怨紛紛而四處征戰,後來的出子更是瘋狂至極,居然想殺了公子連(後來的秦獻公),結果自己和母親反被處死沉河。由於這幾個主的接連折騰,秦國實力江河日下,被河對岸新崛起的魏國一頓暴揍,搶走了西河幾百裡土地,秦國被封死在華山以西的狹窄地界差點悶死。這是秦國最屈辱的一段歷史,用孝公的話來說就是“醜莫大焉”,孝公就是要讓秦人記住這段歷史,達到知恥而後勇,激發國人洗刷恥辱的高昂鬥志。

三是總結獻公功業,提振國人信心。

在秦國曆史上,秦獻公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賢君,他在位期間把都城從雍城遷到櫟陽,支援地主和自耕農獲得土地所有權,也支援他們透過戰功獲得爵位,擴大了秦國兵源和稅源,促進了秦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化,又趁著韓、魏兩國產生矛盾和吳起出走楚國,發兵進攻魏國,奪回了被魏國侵佔的河西故地,被周顯王賜以方伯稱號(類似春秋時期的霸主),後來在少梁之戰中斬殺魏軍六萬,俘虜魏相公孫痤,帶領魏國重新獲得了穆公時的尊崇地位,秦國第一次有機會參與中原事務,大大提振了秦人東進中原的信心。

四是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所有改革之主都深知這一點,為了吸引天下英才能來秦國效力,孝公給出的條件是“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也就是高官厚祿,而且是國家所能給與的最高榮耀。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春秋戰國之際,往來各國的賓客士子所求的無外乎名利,只要條件夠優惠,不愁找不到優秀人才。

03、詔書的深遠影響

這份決議和今天動輒幾萬字的檔案不同,加標點符號總共只有168個字,但其蘊含的資訊量卻非常大。

這是一份動員令。

是面向包括貴族、平民、甚至奴隸在內的全體秦人的動員令,動員全體秦人團結一致、砥礪前行,沿著獻公開創的復興之路闊步前進,在東進中原的征程中建功立業、共享榮耀。

這是一份決心書。

集中表明瞭孝公對秦國光輝歷史的追憶,對近代慘遭他國蹂躪的憤恨和反思,對獻公恢復霸業歷史經驗的總結,從而向全體國人宣示了自己發憤圖強、勵精圖治,帶領全體秦人東進中原,創造輝煌大業的信心與決心。

這是一份招賢令。

充分表達了秦孝公求賢若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博大胸懷,商鞅就是受其感召而投身秦國,用畢生精力推行變法,幫助孝公帶領秦國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奠定了秦國統一六國的雄厚基礎。

《資治通鑑》這樣讀(8):關於穆公以來秦國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商鞅

正是這份決議的釋出,秦國正式拉開了變法大幕,經過孝公和商鞅等人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秦國一躍成了最強大的諸侯,令山東諸國聞風喪膽,雖數度合縱攻秦,卻始終沒有跨過函谷關。

後來,雖然孝公和商鞅都死了,而且商鞅死得極其慘烈,但他們君臣力推的變法的成果卻得以保留,自此以後秦國在對外戰爭中幾乎從來沒有失敗過,直到掃清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制王朝。

這一切,都起源於這份決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