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從漢文帝的繼位過程看漢初藩王存在的合理性

簡介二、劉邦分封藩王的背景秦亡的教訓,懲前朝之弊的經驗總結秦始皇時期,大臣們建議分封同姓子弟為諸侯以保衛皇室,李斯則認為:正是由於周王朝推行分封制導致諸侯互相殘殺,最終使周天子權力分散而衰落下去

漢文帝如何繼位的

提到西漢王朝,藩王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由於“七國之亂”的發生,後世對藩王制度多有詬病。追本溯源,正是漢初的藩王的存在才讓漢朝江山得以穩固,漢文帝正是藩王制度的受益者。

一、由代王到皇帝,漢文帝即位的政局演變

漢高祖駕崩後,由長子劉盈即皇帝位。七年後,漢惠病逝,劉恆的長子劉恭即位,是為漢少帝,呂后臨朝稱制,成為政局的主導者。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基礎,呂后“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呂氏家族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

四年,封呂嬃為臨光侯,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及諸侯丞相五人。《史記呂太后本紀》

隨著呂后的去世,在陳平、周勃等人的策劃下,大臣們誅殺了掌權的呂氏兄弟,在漢文帝即位前夕漢少帝被誅殺。

從漢高祖駕崩到漢惠帝短暫執政,接著是呂后稱制,皇帝猶如提線木偶一樣任人擺佈,大臣們和統治者產生了鬥爭和妥協,政局動盪不安,翦滅了掌權的諸呂后,選誰作為繼任皇帝成為大臣們的議題。

在漢高祖劉邦的八子中,漢惠帝一脈已經斷絕,呂后時期打壓劉姓諸侯王,有三個諸侯王被殺或者自殺(同時也絕嗣),還有一個在留下後代但還沒有恢復藩王資格,因此可供選擇的只有淮南王劉長、齊王劉肥的後代和代王劉恆。在經過一番比較後,為了避免外戚專權局面的再度發生,大臣們排除了齊王劉肥的後代和淮南王劉長,漢文帝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朝臣的視野的。

從漢文帝的繼位過程看漢初藩王存在的合理性

二、劉邦分封藩王的背景

秦亡的教訓,懲前朝之弊的經驗總結

秦始皇時期,大臣們建議分封同姓子弟為諸侯以保衛皇室,李斯則認為:正是由於周王朝推行分封制導致諸侯互相殘殺,最終使周天子權力分散而衰落下去。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秦朝沒有實行分封制,而採取了單一的郡縣制。

秦始皇死後,陳勝吳廣興起了反秦的戰爭,由於缺少同姓諸侯的輔弼作用,導致秦王子嬰在應對亂局時“孤立無親,微弱無輔”。最終,陳勝的後繼者們滅亡了秦朝。

從秦朝建立到滅亡不過15年時間,作為秦始皇的同齡人物,劉邦見證了秦朝的興衰過程,為了避免重蹈秦亡的覆轍,他在實施郡縣制的同時實行了分封制。

漢初的實際困難-功臣的膨脹

與以往的開國奠基者需要數代甚至十幾代的原始積累不同,劉邦以布衣成為天子無疑要艱難的多。為了打敗項羽及其他敵對勢力,劉邦把土地、金錢、爵位作為獎賞來激勵將士,正是這樣的激勵措施讓劉邦能夠擊敗群雄成為皇帝。

形勢發展到後來,功臣們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征服齊國之時,韓信不經請示就自立為王。平定天下之後,這些驕兵悍將的願望又得不到滿足便計劃謀反,暫時安撫了功臣們後,劉邦開始分封子侄對功臣進行鉗制。

(高祖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上在雒陽南宮,從複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史記留侯列傳》

高祖六年,立肥為齊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同年,劉邦開始分封庶長子劉肥為齊王,此後陸續分封其他兒子子侄為王,到了劉邦去世一共分封了同姓子弟九人為王。

從漢文帝的繼位過程看漢初藩王存在的合理性

三、異姓奪權的挑戰-藩王的糾偏行動

平定諸呂之亂的裡應外合-齊王兄弟的表現

呂后掌權時大肆分封呂氏族人為王,在呂后死後呂氏兄弟掌握兵權同時呂產還兼任相國一職,呂氏家族的權勢達到了頂峰。

在這種有利條件下,呂氏兄弟想到發動叛亂,留在朝中的朱虛侯劉章得知了內幕,將情況通知了其兄齊王劉肥,齊王聯絡其他藩王起兵討伐呂氏兄弟。

經過齊王兄弟的努力,諸侯王與功臣們撲滅了呂氏的謀亂活動,諸侯王的積極作用得到體現。

犬牙交錯、磐石之宗的權力結構保證了劉氏江山的傳承

在平定“諸呂之亂”後,大臣們透過排除漢少帝以及梁王、淮陽、常山王與漢惠帝的血緣關係否定了漢少帝兄弟的合法性,大臣們開始謀劃另立新君,透過商議,他們選擇了代王劉恆。

代王的幕僚認為:現在當政的大臣都是身經百戰、計謀多端的老人,他們在京師發動的軍事行動顯現了強大的勢力和能量。如今形勢並不明朗,他們選擇弱小的代王即位用意並不單純。

而另一種不同意見則表示,漢朝大臣圖謀不軌的條件並不存在,除了人心不支援改朝換代外,劉邦分封藩王在制度上保證了劉姓江山的穩固:其一,有齊國、吳國、楚國等這樣強大的藩國存在足以震懾哪些心懷不軌的人,其二,朝廷的土地與藩王的轄區相互接壤,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局面,一旦有警,藩王可以迅速平叛。

在幕僚的支援下劉恆得以進入京師登基為帝,可以說劉恆的順利登基正是藩王優勢的最好註腳。

四、藩王勢大引發的制裁-矯枉過正的削藩

由於漢文帝弱勢藩王的背景登上皇位的,為了穩固自身的根基,漢文帝對藩王的僭越甚至謀逆行為一再寬容。對於吳王劉鼻的不臣舉動,漢文帝採取退讓的態度;淮南王劉長謀反自殺後,他將劉長的三個兒子封為藩王,讓他們繼承了淮南王原來的土地。

從漢文帝的繼位過程看漢初藩王存在的合理性

當漢文帝一系的皇位穩固後,漢景帝、漢武帝開始揮動政策、法律的大棒對藩王進行打擊,漢廷相繼出臺了《左官律》、《阿黨法》、《酎金律》等法律,藩王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他們失去了強大的動員能力當然也失去了對皇室的拱衛作用。過度的削藩致使孤立無援,漢朝的江山也被外戚所篡奪。

景遭七國之難,抑損諸侯,減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謀,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漢書諸侯王年表》

點評:分封制的本意是“輔衛王室,承衛天子”,後來藩王的膨脹一度威脅中央皇權,適度的削藩達成了“上足以奉貢職,下足以供養祭祀,以 蕃輔京師”的良好效果。但是皇帝對於藩王的過度防範讓藩王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致使江山異姓。

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我們發現藩王的存在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藩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所謂“存在即合理”,這是對西漢初期藩王制度的最好描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