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歷史上,曹操為什麼總是親征?是因為他太多疑嗎?

簡介那麼曹操為什麼總是親征

袁紹不死能翻盤嗎

有句話說的好,說曹操曹操就到,並不是曹操跑得多快,而是曹操真的很忙。天下紛爭群雄逐鹿,一不小心就可能灰飛煙滅,曹操不敢懈怠。那麼曹操為什麼總是親征?我想有如下問題!

歷史上,曹操為什麼總是親征?是因為他太多疑嗎?

曹操軍中缺乏帥才

曹操麾下的千軍萬馬,能征善戰大將近千員,其中五子良將馳騁四海,可謂開路先鋒,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他們每一位都可以橫刀立馬,但是在強手如雲的對決中,五子良將也不是多麼的光輝耀眼。

做一路將軍還算勉強,若做軍中元帥根本不夠格。那麼元帥和將軍的差別在哪裡呢?古語云

:能領兵者,謂之將,能將將者,謂之帥也。

歷史上,曹操為什麼總是親征?是因為他太多疑嗎?

元帥偏重於宏觀戰略思維,領導全軍、側重謀略、捕捉戰機、把握戰爭方向、制定作戰目標和調遣將領。將軍是指在區域性戰役掌控局勢,完成元帥指定的區域性戰爭任務,是戰術方式方法的研究者。

顯然五子良將不是元帥的材料,也包括曹氏宗親的六大悍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曹真、曹純。這樣一來曹操軍中沒有帥才可選,曹操只好親自上陣。

歷史上,曹操為什麼總是親征?是因為他太多疑嗎?

曹操很自負

曹操飽讀聖賢之書,通曉兵書戰策,聰明絕頂胸懷大志。如果把劉備比作梟雄,曹操可以說是真豪傑。自殲滅青州黃巾軍起家開始,曹操親自指揮

53場戰役,只輸了5場。

這個戰績對於東漢末年的軍閥來說,望而興嘆難以企及。古人云

:勝敗乃兵家常事,曹操是人不是神,盡人事,聽天命,他做的已經非常優秀。

歷史上,曹操為什麼總是親征?是因為他太多疑嗎?

曹操的自負是有資本的,他知人善任禮賢下士,具有政治家的氣度,軍事家的頭腦,文學家的智慧。說曹操驕傲自大,他還真沒有這方面的表現。

自負的曹操之所以每戰親自上陣,一,向天下的英雄展示自己的宏圖大志,有股氣吞山河視至死不渝的精神。二,鼓舞軍兵奮勇當先,激勵將校銳意進取建功立業。三,將是兵之膽,帥是軍之魂。四,親臨一線指揮,把戰場瞬息萬變的實際情況,做到了如指掌以不變應萬變。五,隨時隨地瞭解將士的心理問題,爭取第一時間妥善處理,這是兵法之道也。

歷史上,曹操為什麼總是親征?是因為他太多疑嗎?

曹操要把握住軍權

行武出身的曹操,深知槍桿子的重要性。比如西周的周幽王,他就沒掌握好槍桿子,還點了一把烽火戲諸侯,把自己玩死了。

往近處看,丁原董卓的下場就是最好例子。在曹操的軍帳之中,除了五子良將不是嫡系以外,曹氏宗親的戰將不下十幾員,他們掌握曹軍三分之二的力量,這才是曹操希望的。

曹操親征是為了鞏固他在軍中的地位

,為了能牢牢把握住軍權,曹操採用四種手段,來保證軍隊對他絕對忠誠。一,監軍都督制

:監軍都督說白了就是“欽差大臣,”監督將士們背叛投敵。曹操把兵權和監督權一分為二,掌握兵權的受制於有監督權的,有監督權的沒有兵權,二者互相牽制曹操才能控制將軍和士兵。

歷史上,曹操為什麼總是親征?是因為他太多疑嗎?

二,平級將領共事制

:平級將領不存在誰指揮誰,遇到戰事策略問題,採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平級將領如果想不出良策,馬上向曹操請示。同時他們互相監督,如有叛逃的傾向,會四面受敵。

三,主副將配合制

:主將都是曹室宗親來擔任,例如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洪等,副將一般由五子良將的一員或者是其他將領組成。這樣的班子還會背叛曹操嗎!

四,曹操把曹軍將士的家屬分割槽域進行管理,有專門計程車兵去負責。舉個例子來說明曹操的用意,水淹七軍于禁投降了關羽,但于禁不為關羽賣力效勞,這是為何?因為一家老小都在曹操手裡,用人質辦法控制軍士,試想誰還背叛或者不聽曹操的。

歷史上,曹操為什麼總是親征?是因為他太多疑嗎?

曹操親征不是因為多疑

在三國演義中,把曹操描寫的多疑奸詐,他之所以親征就是不相信任何人。其實我們冤枉了曹操,曹操是為很勵志的政治家,為了事業事必躬親兢兢業業,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

人若聰明過人了,給人的印象好像是太精明強幹。在曹操的陣營裡,他不親自

“下廚,”大將之中沒有人能挑起大旗的,謀士之中更沒有人能為曹操排憂解難。

領導一個龐大的曹魏集團軍,曹操只能

“託付”自己,這是現實也是他畢生的夢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