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圖軸,你最愛哪一幅?

簡介八、王翬 秋樹昏鴉圖軸秋樹昏鴉圖》軸,清,王翬繪,紙本,設色,縱118釐米,橫74釐米

點斑後留下白印能好嗎

在蕭瑟秋風中,

欣賞經典秋景山水,不亦樂乎?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

你最愛哪一幅?

一、倪瓚 秋亭嘉樹圖軸

《秋亭嘉樹圖》軸,元,倪瓚繪,紙本,墨筆,縱114釐米,橫34。3釐米。

圖中繪平坡遠岫,草亭嘉樹,廣闊的江面上露出汀渚一角,幽靜雅潔,彷彿籠罩在一片月色之中。畫面取三段式構圖,用筆尖峭秀逸,樹幹皆雙勾,稍事皴染,樹葉點法富於變化。墨色較為幹淡,僅以濃墨點苔,提出精神,為沉寂的畫面融入了些許生氣。

本幅自題:“七月六日雨,宿雲岫翁幽居,文伯賢良以此紙索畫,因寫秋亭嘉樹圖並詩以贈。風雨蕭條晚作涼,兩株嘉樹近當窗。結廬人境無來轍,寓跡醉鄉真樂邦。南渚殘雲宿虛牖,西山青影落秋江。臨流染翰摹幽意,忽有衝煙白鶴雙。瓚。”本捲上詩塘有吳寬、朱果二家題記。曾經清內府收藏。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圖軸,你最愛哪一幅?

二、盛懋 秋江待渡圖軸

《秋江待渡圖》軸,元,盛懋作,紙本,墨筆,縱112。5釐米,橫46。3釐米。為清宮舊藏。

《秋江待渡圖》作於元順帝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年),本幅有畫家自識:“至正辛卯歲三月十又六日,武唐盛懋子昭為滷白作秋江待渡。”鈐二印。本幅上還有老圃、瑩玉菴、劉公敘、莊廣義、俞英題記,及清高宗弘曆於乙酉年(1765年)御題的七言詩一首。

是圖以兩段式深遠構圖法畫近樹繁茂,遠山起伏,中間澄江如練,蘆雁驚飛,風吹樹杪,一派清秋氣氛。岸上一年老儒者攜書童坐地待渡,江中一舟載客搖櫓而來,意境清幽。畫法略近董源,用筆疏簡尖硬,是盛氏代表佳作。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圖軸,你最愛哪一幅?

三、王蒙 葛稚川移居圖軸

《葛稚川移居圖》軸,元,王蒙作,紙本,設色,縱139釐米,橫58釐米。

元代道教盛行,表現道教題材的繪畫作品為數眾多,此圖描繪的是晉代著名道士葛洪攜家移居羅浮山修道的故事,截取了葛洪在移居路上的一段情景。畫面以山水為主體,重山復嶺,丹柯碧樹,飛瀑溪潭,茅亭草舍,一派深秋山林佳境。全畫構圖繁複,但層次井然,飛瀑、山徑引導觀者的視線層層深入,使畫面氣脈貫通,雖滿而不迫塞。圖中山石純用水墨,皴擦點染兼參,乾溼濃淡互用,勾畫縝密,而樹木、人物、屋宇則施以赭石、藤黃、花青,設色沉穩渾厚,極富古雅的韻致。整個畫面謹嚴、深秀,創造出一幅理想的隱居環境。王蒙與葛洪雖然年代相隔久遠且身份迥異,但在許多方面卻有著相同之處:二人皆出自名門,都欲入世作官,卻均遭世棄,最終都選擇了避世隱居。此圖是反映王蒙避世隱居思想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圖軸,你最愛哪一幅?

四、吳鎮 蘆花寒雁圖軸

《蘆花寒雁圖》軸,元,吳鎮繪,絹本,墨筆,縱83。3釐米,橫27。8釐米。

本幅自題:“點點青山照水光,飛飛寒雁揹人忙。衝小浦,轉橫塘,蘆花兩岸一朝霜。”鈐印“梅花盦”、“嘉興吳鎮仲圭書畫記”。鈐鑑藏印“怡親王寶”、“黃氏仲明”、“虛齋審定”等11方。

以平遠法繪秋日水濱景色,水面微波盪漾,蒹葭蒼蒼,一雙蘆雁振翅飛起,漁父於舟頭仰首凝視。畫面空靈寒寂,形成了平淡清遠的境界。圖中以平行置景的手法表現空闊無際的水泊,以濃淡變化的水墨表現遠近層次,平中見奇。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圖軸,你最愛哪一幅?

五、藍瑛 白雲紅樹圖軸

《白雲紅樹圖》軸,明,藍瑛作,絹本,設色,縱189。4釐米,橫48釐米。

本幅左上自識:“白雲紅樹。張僧繇沒骨畫法,時順治戊戌清和畫於聽鶴軒。西湖外民藍瑛。”鈐“藍瑛之印”。順治戊戌為1658年,時藍瑛74歲。

此幅用沒骨法以石青、石綠色畫山石,用硃砂畫小草,樹葉也用濃豔的紅、黃、青、綠沒骨點出,雲用白粉渲染。畫面色彩濃重豐富,卻又典雅清新。自識“張僧繇沒骨法”,實為畫家自己獨創的畫風,此幅為藍瑛青綠重彩畫的代表作。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圖軸,你最愛哪一幅?

六、藍瑛 仿王蒙山水圖軸

《仿王蒙山水圖》軸,明,藍瑛繪,紙本,設色,縱135釐米,橫59。1釐米。

自題:“黃鶴山樵畫法於西溪之流香亭,蜨道人藍瑛。”後鈐“藍瑛之印”(白文)、“田叔”(朱文)印。畫以淺絳設色寫秋景山水,巉巖峭壁之下,水閣隱士對語,叢樹丹黃相間,營造出深秋溫暖而略現蕭瑟的意境。雖然畫家在自題中稱仿王蒙畫法,但亦參用了沈周的點染手法,筆致靈動跳宕,代表了作者山水畫成熟時期的面貌。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圖軸,你最愛哪一幅?

七、王時敏 秋山白雲圖軸

《秋山白雲圖》軸,清,王時敏繪,紙本,設色,縱96。7釐米,橫41釐米。

圖繪煙雲浩渺、林木蔥鬱的雨後山景。據款題而知,此圖是作者有感於“三伏生秋”之意於盛夏的雨後仿元人黃公望筆意所作的秋景圖。王時敏自明崇禎五年(1632年)辭官歸裡後便潛心於對宋、元諸家繪畫的研究,期間創作了大量摹仿黃公望的作品,此圖便是其中一幅深得黃氏“淺絳”畫風的力作。其筆法松秀靈動,色、墨富於變化而有層次,重疊交錯的墨點更是將山形樹貌有機地統一於高逸的境界中。

款題:“己丑六月望,過西田村舍,毒熱不異炮灼,僵臥揮汗,讎睨筆硯。適雨後稍涼,憶古人三伏生秋之句,戲作秋山白雲圖。雖曰摹仿大痴,實未得其腳汗氣也,愧絕愧絕。王時敏識。”鈐“王時敏印”白文印、“西田”朱文印。又題:“此餘十年前所作,公瑕將以贈宿章道兄。復攜見示,追憶揮汗舐筆時,宛然如昨。今年至力衰,百事慵懶,不復求舊管城公,誦少陵‘丹青不知老將至’之句,益深慨嘆。辛丑子月時敏又題。”鈐“煙客”、“儒齋”朱文印二方。“己丑”為清順治六年(1649年),作者時年58歲。“辛丑”為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作者時年70歲。

鑑藏印有“潤之所藏”、“渭南所藏”、“虛齋鑑定”、“龐萊臣珍賞印”、“伯湖所藏”等諸方。陸時化《吳越所見書畫錄》卷六著錄。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圖軸,你最愛哪一幅?

八、王翬 秋樹昏鴉圖軸

秋樹昏鴉圖》軸,清,王翬繪,紙本,設色,縱118釐米,橫74釐米。本幅自題七言詩一首並款署:“小閣臨溪晚更嘉,繞簷秋樹集昏鴉。何時再借西窗榻,相對寒燈細品茶。補唐解元詩。壬辰正月望前二日,耕煙學人王翬。”鈐“王翬之印”、“澄懷”、“不二法”、“來青閣”朱文印,“清暉老人時年八十有一” 白文印。

“壬辰”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作者時年81歲。此圖曾被清末孫毓汶、龐萊臣收藏,鑑藏印有:“萊山真賞”、“虛齋鑑定”等共8方。

此圖系根據明代唐寅詩意繪製的秋林小景。構圖虛實互映,擴充套件了畫面的空間層次,得平穩淡遠之勢。筆法嫻熟勁健,畫風清麗典雅,深得江南山水渾潤沉鬱之趣。畫中振翅盤飛的寒鴉,表現了群鴉歸巢時的喧鬧景象,成為秋林萬籟歸於沉寂的前奏,具有“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此圖作為王翬晚年的代表作,不僅顯示了畫家深厚的筆墨功底,還展現出其深厚的文化素養和清淡質樸的文人畫風。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圖軸,你最愛哪一幅?

九、王翬 秋山萬重圖軸

《秋山萬重圖》軸,清,王翬繪,絹本,設色,縱117。5釐米,橫53。3釐米。

本幅左上方畫家自題七言絕句一首,款識:“仿黃子久秋山筆意,庚辰八月,海虞王翬。中秋日重加點染,寄贈帝錫道翁。翬又識。”鈐“王翬之印”、“時年六十有九”、“畊煙外史”、“清暉老人”、“澂懷”印五方。此幅畫作於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王翬仿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筆意描繪秋日山林的而創作的,時年王翬69歲。另從題款可知,此畫在八月初成,又於中秋節重加補繪後贈與友人。鑑藏印有“虞山張青蓮博士鑑藏”、“陳氏家藏”兩方。

畫面描繪了常熟虞山一帶的深秋景色,境界奇幽。畫家自題的七言絕句“遠近秋山千萬重,醉來吾欲採芙蓉。峰頭何處歌招隱,如此丹丘不易逢”使畫面愈充滿了詩情畫意,美不勝收。王翬的繪畫追隨黃公望卻不拘於一家一格,他的山水畫功力深厚,仿古能達酷似,寫生亦具新意,有“集大成”之譽。此幅畫雖為應酬之作,卻無草率習氣,畫法上略學黃公望的淺絳山水,筆墨純熟細膩,畫面古意盎然,又不失自家體貌。王翬是一位長壽而創作殊多的畫家,其山水畫有早、中、晚三期的變化:35歲以前為早期,主要臨仿古畫,筆墨尚不成熟;35歲到60歲為中期,博採南北諸家之長,面貌多樣,筆墨精能,被譽為“海內第一”;60歲以後屬晚期,技法更加純熟,但下筆、構圖往往形成一定格式,不及中期生動多姿。王翬曾說山水畫要“以元人筆墨,運宋人邱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此幅正體現了他的這一作畫觀點。

故宮收藏的這十幅經典秋景山水圖軸,你最愛哪一幅?

十、奚岡 巖居秋爽圖軸

《巖居秋爽圖》軸,清,奚岡繪,紙本,設色,縱113。5釐米,橫48。5釐米。

圖繪峰巒高聳、庭軒虛敞的江南秋景。奚岡的山水畫在宗法元四家的基礎上又上溯五代董源、巨然,下逮明人董其昌及清人王原祁諸公,萃其逸韻而自成一格。此圖是他法黃公望(號井西道人)筆意所作,筆法清秀,潤色淡雅,意境深遠,頗得黃氏畫作中雅潔淡逸之趣。

款署:“仿井西老人巖居秋爽圖。嘉慶丙辰小春。蒙泉外史奚岡。”鈐“奚岡之印”陰陽文印、“蒙泉外史”白文印。“丙辰”為清嘉慶元年(1796年),作者時年51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