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簡介琪叔夫婦做的籠子,是本地漁民祖輩傳下來的手藝,也是老兩口在這個幾乎是無人島的地方,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寶

弩箭怎麼做 手工

雲南省的西北部,在這蒼山如海的起伏之中,正是傈僳族人祖祖輩輩的家園。靠著大山,靠著弓弩,傈僳族人以狩獵為生。現在,雖然他們不再繼續狩獵,但弩弓卻沒有放下。成為優秀的射手,依然是一份榮耀和自豪。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傈僳族的和麗紅已經記不清上過多少次山。只有在深山老林的偏僻之處,才能找到他夢寐以求的巖桑樹。尋找巖桑樹,就是因為重要的弓弩比賽。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寮國杯弓弩比賽,整個縣城僅有三個名額。勝出者才能贏得去寮國的資格。在維西縣的四里八鄉,和麗紅一直都是最好的射手,但在半年前,他卻大失水準。和麗紅針對自己的發揮失常,逐漸的,他開始覺得自己的弩出了問題。和麗紅不甘心放棄寮國的比賽,所以必須要找到巖桑樹,並製作出新的弩弓。為此,他請出了村裡的行家——自己的叔叔和志高。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有了巖桑木才僅僅是個開始,製作弓弩首先要製作弩片,每個步驟都容不得半點差錯。和麗紅自己沒有把握,好在叔叔和志高是傈僳族制弩技藝的傳承人。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夜色降臨之後,大家圍坐在火塘旁。這樣的情景,恐怕已經重複了不止一個千年。作為大山中的民族,傈僳族的先輩們,靠著就地取材的本領,獨特精妙的手藝,才能紮根於此,繁衍生息。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製作弓弩有很多的步驟,而且每個步驟的製作細節,都會影響到弩箭射出去的精準度。弩身做好後要首先安裝弩牙,以前狩獵時代弩牙是用熊、牛骨頭做的。弩牙安好後安弩機,弩機安好後再開箭槽,箭槽要開成V形狀,V形的箭槽容易把箭送出去。弩做好後要經常試射、校對,無論哪個細節有問題都不行。

周邊區縣十多位弩弓高手,都來參加弩弓選拔賽,角逐僅有的三個名額。選拔賽分為站姿和跪姿,各有五隻弩箭,透過記環,來統計成績。和麗紅今天想一較高低的對手,就是女射手蜂文花。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首先進行的是站姿比賽,蜂文花的第一箭,穩穩地命中了靶心。而和麗紅僅射中了9環。迫切的想贏得勝利,不僅是因為和麗紅身體中,流淌著傈僳族射手的血脈,同時他也要捍衛家族的榮譽。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已經進入到跪姿比賽的和麗紅,容不得一絲的失誤,每一箭都至關重要。統計出的環數將會決定最終的結果。傈僳族人對於弓弩的這份熱愛,遠遠地超過了弓弩本身的功能。在他們的心中,弓弩就是自己民族的命脈。放眼整個人類,他們面對世界的第一個法則,就是生存。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不同的種族,以不同的方式,獲取著生存的資源。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一把弓弩,帶給一個家庭的豐衣足食,帶給一個部族的繁衍興盛。時光流逝,歲月更迭,先輩的身影雖然遠去,卻留下了部族可以賴以為生的根本。因此,他們無法放下祖輩相傳的這份技藝。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在兩千公里以外伶仃洋的一座小島上,面對大海的琪叔,他的心情和天氣一樣烏雲密佈。作為漁民,面對這樣的光景,就是老天不給賞飯吃。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琪叔名叫“郭少琪”。他從十七歲就開始出海,與大海打了四十多年的交道。漁家祖祖輩輩的規矩,就是求生活是不能閒著的。不能出海的時候,琪叔要和老伴一起去挖紫菜。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琪叔琪嬸所在的島是廟灣島,這裡距離珠海市區開船要三個多小時。廟灣島面積不大,曾經住著上百戶人,現在大多已是人去樓空。今年六十三歲的琪叔,已經沒有精力養大船出海,也沒有船老大會請這個年紀的幫工,但這老兩口又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家園,因此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在海島上生活,琪叔需要用發電機來提供照明。用電,用水,這些生活的必需,在海島上並不簡單。琪叔夫婦做的籠子,是本地漁民祖輩傳下來的手藝,也是老兩口在這個幾乎是無人島的地方,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寶。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廟灣島位於珠海東南,溫度適中,水質肥沃,是海洋生物棲息的理想之所。這片海域盛產泥鯭魚,琪叔做的籠子,就是專門捕捉泥鯭的工具。鐵籠製作的直徑約五十釐米,高四十釐米。做好的籠子,裡面將會放上誘餌,專門做一個讓泥鯭自己游進來覓食的通道,叫做籠須。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老兩口現在做籠子得心應手,分工合作。 籠子裡面,還要捆紮好壓籠的石頭。 有了它,捕魚的時候才能把籠子沉入海底。 這種海捕的技藝,叫做“浸泥鯭”。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陰霾的天氣終於散去,琪叔準備出海了。出海之前,要做好泥鯭愛吃的魚餌,用蝦粉把南極蝦攪拌均勻,用麵包片層層疊疊的放在籠須的位置上固定好。哪裡才有泥鯭?籠子到底放在哪裡?這些問題都難不倒琪叔。籠子依次的丟在海里,就可以收工回家了。只有在明天收籠子的時候,才會知道有怎樣的收穫。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大海里面,琪叔佈下的泥蜢籠,正在進行一場美味爭奪戰。眾多的泥鯭尋著美味佳餚的氣味,蜂擁而至。剛開始它們並不會冒然行動,而是觀察和試探。但是美食當前,貪嘴的泥鯭,一個不小心就從龍鬚的入口,不知不覺之中進了籠子。當發現被困的時候,卻已經無法脫身。不只是泥鯭,凡是貪心的傢伙,都會成為籠中之魚。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天光放亮,琪叔要去收籠子。“浸泥鯭”是比較原始的捕魚方法,簡單方便實用,是無數先輩們在海邊求生中,摸索出來的生存智慧。每一籠拉上來,琪叔多少都有些收穫,這是他幾十年來練出來的功夫。捕獲的泥鯭,老兩口根本吃不完,留下一些後,還可以賣給路過的漁船。附近的漁民在路過廟灣島的時候,都要找機會和琪叔琪嬸學學做籠子的手藝。老兩口帶過的徒弟,自己也數不清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琪叔夫婦迴歸到了祖輩最原始的生活狀態,並且樂在其中。有了“浸泥鯭”的技藝,兩位老人相依為伴,在這荒無人煙的孤島上,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跟著《傳承》第三季,3分鐘教你做弓和捕魚

海之角,山之崖,不同的自然條件,不同的民族,他們和他們,沒有任何的交集,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他們都從自己的祖輩那裡,繼承著最實用的謀生手段。正是從這些面對生存而衍生的古老技藝中,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