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快來圍觀投票啦!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趙瑜老師入圍2019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名單!

簡介”更為可喜的是,趙瑜歷盡二十多年的潛心研究選育,於2016年育成大穗大粒優質超高產系列品種,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部門,直接抓全國試驗,2017年,按新種子法“特殊型別”品種,在黃淮麥區七省適應地區安排了“區域生產試驗”,這類試驗是繼袁隆平“抗

種子袋什麼模式出

快來圍觀投票啦!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趙瑜老師入圍2019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名單!

趙瑜,著名小麥育種專家、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長期以來,他紮根農村基地,櫛風沐雨,守望麥田,育種育人,結下累累碩果。扶風豆村農場、巨良農場,就是他小麥實驗基地和教學科研基地,也是他長期生活工作的地方。扶風的阡陌小路,留下了他勞作的身影,扶風的田間地頭,拋灑著他辛勤的汗水。他潛心研究的“武農”系列小麥良種,成為了扶風及周邊地區群眾豐產增收的“金種子”。近日,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趙瑜老師入圍2019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請大家積極關注,為53號趙瑜老師投上您寶貴的一票。

快來圍觀投票啦!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趙瑜老師入圍2019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名單!

投票方法

進行投票

守望麥田育良種 獻身科教育人才

快來圍觀投票啦!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趙瑜老師入圍2019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名單!

芳華之年,懷揣著育種報國的初心和使命,把自己從大都市“發配”到偏僻的鄉村,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櫛風沐雨,守望麥田,育種育人,結下累累碩果;耄耋之年,他仍矢志不渝、奮鬥不息,要為新時代農業科教事業再立新功。

——題記

高考後,完全可以報清華、北大的他,卻毅然決定學農,以第一志願考入農業高等學府——北京農業大學;大學畢業後,他謝絕留校,去陝西,一心只做小麥育種,把生命交給土地,心無旁騖地生根、發芽、茁壯、守望,艱辛育種,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他紮根農村基地,守望麥田,逐夢前行,最終成長為全國著名的農業教育家。他就是著名小麥育種專家、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趙瑜。

快來圍觀投票啦!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趙瑜老師入圍2019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名單!

悠悠赤子心 殷殷憫農情

趙瑜出生於甘肅省永登縣西部山區農村,兒時家鄉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鄉親們辛勤勞作卻依然食不果腹的生活,在他幼小心靈深處刻下深深的印記,成為他後來從事農業科教事業的原始動力,也讓他內心滿懷憫農之情。

高考後,完全可以報清華、北大的他,卻毅然決定學農,以第一志願進入北京農業大學學習。大學期間,趙瑜謹記恩師、全國著名小麥育種專家蔡旭院士“搞育種離不開土地和農民”的教誨。1959年大學畢業時,不僅門門功課優秀,還是帶課老師看準的科研尖子,但他的選擇卻讓大家很驚訝:謝絕留校,去陝西。他一心想去武功(現楊淩示範區)做小麥育種。當時,陝西武功和江蘇南京是我國兩大著名的農業科研“矽谷”,業界有“南金陵北武功”之說。

起初,趙瑜被安排在陝西省農業廳科教處工作。整天坐辦公室,怎麼搞育種研究?他和領導軟纏硬磨十個月,如願把自己“下放”到陝西省武功農業學校(現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當時學校不搞科研,他就結合自己所教的“作物遺傳育種”課,利用教研組的一小片農作物標本地和育種實驗室簡單的儀器裝置,從零起步搞起了小麥育種研究。他“痴迷”上育種,以至於宿舍的床下、桌子上,紙箱裡裝的、牆上掛的,不是種子袋就是未脫粒的麥穗。

1965年春,陝西省扶風縣豆村農場劃歸學校作教學試驗用地。趙瑜喜出望外,搶先帶著學生下到農場。當時,農場除了幾間破爛不堪的土房和草棚,就是大片遠離村莊的黃土地,吃水都要用卡車從幾公里外的縣城拉運。不少學生叫苦連天,趙瑜卻暗自高興:這片土地位於關中平原西部腹地,地勢平坦,土質良好,不僅能代表關中地區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而且對黃淮麥區同類生態地區也具代表性。站在春風復甦的大地上,他彷彿看到一片片金色麥浪滾滾而來,他認定,這裡就是自己尋找的育種“寶地”;於是,就在那裡定位紮根,把生命交給土地,心無旁騖地生根、發芽、茁壯、守望,艱辛育種,一干就是半個多世紀。

趙瑜的家鄉甘肅省永登縣是個貧困山區縣,為了回報家鄉,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在連續十多年間,每年回去數次,進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試驗示範推廣工作,取得很大成效。春小麥是當地主要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品質不好。2005年,他把“武農148”和蒐集到的幾個抗寒性良好的冬小麥品種帶去做“春小麥改種冬小麥試驗”,獲得成功。其中,“武農148”表現最好,每畝增產優質小麥200餘公斤,在適應地區大面積推廣,結束了幾千年來蘭州地區只能種春小麥的歷史。永登縣西部山區馬鈴薯種植面積大,由於種植的農家品種種性嚴重退化,產量低,品質差,種植效益很差。他想進行引種試驗,縣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後,解決了少量補貼,他利用這些資金並自付運費從青海省農科院引進“青薯2號”馬鈴薯良種,在當地一個村採用“良種良法”示範種植3000畝,產量倍增、品質提高、成效顯著,當年村民人均增收400多元。縣上透過舉辦現場觀摩會,印發宣傳材料等,將該項技術推廣到全縣馬鈴薯產區,產生很大的示範引領效應。如今,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發展到30多萬畝。

生活中趙瑜卻簡樸得“摳門”。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起初他從豆村農場到農家小屋,再到巨良農場,八年間先後換了三個地方,住的都是半間土房。1973年,陝西省農業廳修建了磚木結構小院,他整整工作生活了40年。2012年,趙瑜所在單位給他新建了一座二層小樓的院子,取名“麥香苑”,真可謂是舊貌換新顏。

紮根黃土地 育出金種子

1969年,趙瑜培育的第一個小麥品種“武農132”因增產顯著,深受農民歡迎。這一年,農場大面積種植了“武農132”原種,趙瑜看著綠油油的麥苗,來年萬頃良田麥浪湧動的豐收場景似乎已躍然眼前。

這時,一個突如其來的訊息如冷水潑來:農場劃給了別的單位。趙瑜急了,他選育的育種材料都種在試驗田,這季試驗要是保不住,十年心血將毀於一旦!

趙瑜多方奔走,請求呼籲。情急處,堂堂漢子甚至落下淚來。從麥苗返青跑到麥子拔節,事情終於有了轉機,有關部門同意60畝育種試驗田由趙瑜收割,其他小麥由對方收割。那可是1200多畝原種啊,當糧食吃了太可惜!趙瑜痛惜中又感到慶幸,保住育種試驗田的育種材料,就保住了育種基礎,保住了命根子!

農場移交了,其他師生都撤回了學校。趙瑜孤身搬到附近一戶農家住下,依然每天趕到試驗田,照常進行觀察記載和田間選育等工作,午飯常常帶些乾糧和開水在地頭湊合一頓。臨時住的小屋沒有電燈,晚上看書寫材料的習慣也中斷了。堅守到當年夏收後,為了不改變育種基地的生態環境,他搬到八公里外的巨良農場繼續育種研究。三年後,豆村農場又回到了學校手中,趙瑜也重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那片深情的土地。

過去幾十年,一屆屆師生、一任任場長職工來了、去了,只有趙瑜一人一待就沒再挪窩。就是在這裡,他的五個姓“武”的“娃”——“武農132”“武農99”“武農113”“武農148”“武農986”相繼誕生。

“搞育種,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心血。而且,即使付出了很多,仍然可能一無所獲。但是,如果不付出,那你就絕無成功的可能。”基於這樣的認識,趙瑜甘願付出:付出無數次的下地時間,付出無數次的觀察記載,付出無數次的“重複勞動”。

如果說,一個人愛的付出是可以計量的,那麼,趙瑜付出的愛,一小部分給了自己的家人,大部分則透過自己姓“武”的“娃”,帶給了廣大種植區農民群眾。目前,優質是趙瑜育種的首要目標。繼“武農986”後,近期又成功培育出“武農6號”“武農318”“武農144”“武農611”等優質強筋高產品種。“武農6號”已於今年3月透過陝西省審定推廣。其他品種正在進行品種審定程式的相關試驗,待審定推廣。這將會逐步改變我國高強筋優質小麥長期依靠進口的局面。”

更為可喜的是,趙瑜歷盡二十多年的潛心研究選育,於2016年育成大穗大粒優質超高產系列品種,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部門,直接抓全國試驗,2017年,按新種子法“特殊型別”品種,在黃淮麥區七省適應地區安排了“區域生產試驗”,這類試驗是繼袁隆平“抗鹽鹼特殊型別水稻品種試驗”後全國第二例,待審定推廣,將對提高我國小麥綜合生產力發揮重要作用。

講起育種經驗,趙瑜立刻打開了話匣子:“小麥育種的第一個環節,是根據育種目標,選配好親本,透過雜交創造變異,而後在變化萬千的變異材料中進行精益求精的選擇,把出現機率極低,符合育種目標的優良變異材料選出來,再經連續選育,使遺傳性得到穩定。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把所有試驗的每個環節,一絲不苟地做到位,提高試驗的準確性。”

有人常問趙瑜:“育成一個小麥品種一般需要近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您是如何能在五十年成功育成五個品種?”趙瑜總會毫無保留地給出他的經驗:一是深入瞭解生產發展對品種的需求和省內外育種動態,始終把生產需求作為制定育種目標的依據;二是不墨守成規,按照不同育種材料靈活採用不同選育程式和方法;三是對育種材料從出苗到成熟進行連續的動態觀察記載,對其表現瞭如指掌,特別是要做好成熟前最後幾天的全面鑑定選擇,他把這種方法人性化的概括為既要重視“大節”,更要注重“晚節”,從而達到精益求精的選擇,提高“命中率”,按照以上獨具特色的育種方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少投入、高命中率”育種法,被業界譽為“趙瑜育種法”。

躬耕于田疇 獻身於科教

趙瑜以德施教、為人師表,既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農業科技人才和黨政領導幹部,桃李滿天下;又選育了一個又一個優良小麥品種推廣省內外,情繫三農,服務民生。為了接地氣,瞭解各地品種現狀和新要求,他常年奔波於黃淮麥區農村基地進行調查研究,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彰顯出高尚的道德風範。

趙瑜一生淡泊名利,育種育才,矢志不渝。1983年,正當武功農校領導班子新老交替,學校黨委書記馬伯援到豆村農場對趙瑜說:“你是北京農大畢業的高材生,教學業務拔尖,科研成果突出,在全省也很有名氣,學校黨委向省農業廳提名,讓你出任武功農校的領導。”

趙瑜趕緊謝絕:“不行不行,我一生從來沒想過要當領導,再說了,要是想當領導,當年我就不會離開省農業廳。”

馬伯援不死心,又搬來省農業廳分管人事的副廳長,到豆村農場說服他。面對兩位領導,趙瑜十分感動地說:“感謝領導的關懷與愛護,小麥育種是我的人生目標,為此我已艱辛奮鬥了二十多年,才剛剛入門,還是讓我一心一意繼續搞下去”。

1996年,趙瑜到了退休年齡。他擔心自己不能繼續搞育種,為此輾轉難眠。最後,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給時任陝西省省長程安東寫了一封信,希望繼續發揮餘熱,從事自己熱愛的育種育人事業。讓趙瑜沒想到的是,程安東很快將他的信批給了學校主管上級——陝西省農業廳領導,明確表示支援他繼續搞科研。1997年,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成立,以及後來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教學模式,為趙瑜的育種育人事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

在教學方面,為讓學生既學好理論知識、又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常把課堂放到生產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產觀、群眾觀、集體價值觀;七十年代,學校在豆村農場辦學,他在那裡邊教學、邊科研,使學生學好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系統學習掌握農業規模化生產的經營管理模式和技術技能。從那時起,豆村農場育種基地一直作為他現場教學的平臺,利用現場教學方式,使學生把所學理論知識和育種科研實踐有機結合。近年來,他多次應邀到機關單位和高校作紮根農村基地育種報國的典型事蹟報告,深受大家敬仰。

在教師師德方面,甘為人梯、樂於奉獻,以滿腔的師愛溫暖學生,把平生所學傳授給學生,許多學生成長為市縣甚至更高層次的行政領導和農業科技人才,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其二,在家庭美德方面,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育晚輩踐行“勤為本,儉養性,和為貴,孝當先”的優良家風,2018年榮獲“楊淩示範區最美家庭”稱號,為整個家族樹立了榜樣。其三,在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方面,胸懷社稷、櫛風沐雨,經常深入農戶家和田間地頭,為農民傳經送寶、排憂解難,多次無償資助家鄉貧困群眾救治疾病、改造危房,贈送小麥良種,受到衷心愛戴。

“這輩子我就一個想法,培育小麥良種,培養農業科技人才,造福國家和人民。如果沒有那些捨棄和堅持,我不會有現在的成績,這把年紀也不可能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我的育種研究還有很多好苗頭,前景廣闊。”如今,耄耋之年的趙瑜耳聰目明、精神矍鑠。他樂呵呵地套用學生時期的口號說:“我還能為祖國健康工作二十年。”

(部分內容來源於農業科技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