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簡介黃磊和孫莉也許可以用自己社會經濟文化資源教育好一個孩子,卻不一定能在“娛樂至死”的環境中保護好一個“童星”

不得紀是什麼意思

15歲小少女,生得如花似玉的模樣、窈窕身材;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會畫畫擅烹飪;會服裝設計能英譯書;會配音、會彈鋼琴;走T臺星範十足;演話劇星芒熠熠;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就這樣一個優秀的小姑娘,卻被造謠——在學校圖書館和男同學“啪啪啪”,被學校開除。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有鼻子有眼兒”的謠言從5號開傳,至今也未能止於智者。

哪怕學校發了宣告,吃瓜群眾的熱情也沒停下來。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潔不潔身自好,現在是肯定不能知道了,但是十年二十年後,時間會給出答案的。”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關於保護孩子聲譽的說法,也擋不住對輿論對黃多多的“過度消費”。

“描眉畫眼染頭髮的時候,怎麼不說才15歲還是上學的年齡呢??現在拿小說事了?”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現在的孩子太瘋狂了,十四五歲去醫院打胎的比比皆是,太可怕了。”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為啥?只因黃多多是一個“童星”!從被冠以這個商業化名頭開始,其實對她的消費就開始了。

回顧童星黃多多的“商業化”之路

黃多多此事熱度不退,與當前大眾文化過度娛樂化,以及黃多多家長此前一味追求受眾關注、過度營銷脫不開干係。

2009年,是孫莉第一次正式在節目裡炫娃。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3歲的黃多多拿著自己畫的一幅圖畫送給魯豫阿姨,一邊介紹:

“這些是會飛的魚……這些是心寶寶,這些是心媽媽。”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魯豫驚訝於(孫莉所描述的)多多的高情商、在自己面前的大方,總結道:

“她是一個不怯場的小孩兒,大概跟父母的職業是有關的。”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6歲,黃多多隨爸爸黃磊參加《爸爸去哪兒2》,被爸爸評價為“張愛玲轉世”,只因多多說了一句“雪人躲在月亮上彈鋼琴”;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接著參加《天天向上》,飾演蔡文姬童年與親爹飆戲;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黃磊還藉此宣揚了自己教育思想,深受追捧和認同。

“在這個望子成龍的時代,父母往往對孩子的期待很高,報一些補習班。但是我認為,要先發現孩子的天賦,因材施教,最終才能讓孩子成材!”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似乎從那個夏天起,黃多多就在父母的智力、財力、文化力的“加持”下,開始了商業化“童星”和

“才女和美少女”的人設之路。

同年,孫莉開了微博,曬父女日常、曬多多第一次配音、進棚錄唱。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7歲,黃多多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次熱搜“謝娜給黃多多道歉”。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起因是,多多參加《快樂大本營》,謝娜表演魔術被多多揭穿,謝娜開玩笑地掐了一下孩子脖子,被網友攻擊。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黃磊不得不發文解釋:“一大一小兩個妞太熟了”,風波方息!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這件事表面上是一個公關事件,實際上卻是兩個大小“女偶像”的影響力較量。

不管願意與否,黃多多此時,都擁有了自己的粉圈,有人願意為她而戰。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這裡要普及一下,“明星商業化的標誌”是啥?

一個有個性化魅力的個人,透過媒介進行宣傳、營銷(從多爸帶孩子上節目起,就已經是宣傳了跟營銷了),透過極強的互動能力(這點是多媽最擅長),吸引大批粉絲關注從而走紅,這就是“商業化過程”。

一個被商業化的明星,不管她是否是孩子,都將可以“商業化變現”。

變現,是普遍意義上的“商業化標誌”,也有人認為,當她有了

營銷團隊,當她利用媒體和受眾心理,為自己打造人設、積累利益之初,就是商業化的開始。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因為商業化變現之路根本上是從這裡起步的,比如,直播帶貨、帶動IP、轉變成藝人……

也許你會說,黃多多的父母單純炫娃而已,也許沒想這麼多?

可商業的意志是不跟隨人的主觀意志轉移的……

比如黃多多兩次擔任舞臺劇《水中之書》的女主角,票價上漲,她的商業價值必然跟著上漲。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10歲的黃多多,借爸爸的資源給《小王子》《圓夢巨人》《冰川時代2》等英文動畫電影配音時,即使沒有費用,也為今後的出道增加了資歷。

11歲受邀請出席巴黎大秀,登上國際T臺走秀,這已經開始營銷個人品牌了……

在媽媽的“曬娃”中,6歲和黃磊撒嬌的黃多多,逐漸變成10歲獲鋼琴一等獎的小才女、12歲的九宮格美少女、13歲的法國知名雜誌的時尚女郎……

雖然商業化的隱晦又高階,冠以“娃有才華,沒辦法”的名義,但這不是在壘流量嗎?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正因為如此,15歲的黃多多才從一個普通的高中生,成了廣受關注的童星;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才成為各種大量社會資訊的載體、大眾消費的載體。

當黃多多享受著關注、誇讚、成名的“紅利”時,也必然要提早承受各種來自社會的壓力,以及輿論所帶來的焦躁、煩燥、謾罵和羞辱。(黃磊和孫莉能保護好嗎?)

這就是童星之殤啊!

曾被過度消費的“童星們”:不只黃多多一個人

15歲被造謠的,不只黃多多一個人,張含韻也是。

張含韻那一年也在上高中,但成為“童星”後的她卻被迫退了學,原因雷同——“被造謠”!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一些自稱是張含韻同學、姐姐的同學的人,說張含韻“獲獎是被潛規則了”“獲完獎就懷孕了”“她在學校裡是霸凌的小太妹”“她是一名校J”。

那個年代學校不會隨便出聲明,有冤難申的

張含韻為了躲流言退了學。

本想等幾個月後謠言淡一些再上高中,卻發現:沒有一所全日制中學哪怕是專業音樂院校願意接收她!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一直到2年後,張含韻才讀上職業學校,但依舊不能安心上學,紀紀公司安排她到香港發展,一紙苛刻合約,讓正常上學成了奢望。

於是,該高考的18歲,可憐的“童星”張含韻,卻在頂著合約跑商演!

如今的她32歲了,回憶起來這一段往事,依然遺憾到心痛:

“當時,我已經走上藝人這條路,回不去了。”

然而,命運並沒有因她“可憐”就收起冰刀霜劍。次年,經紀公司與她解約。19歲的她,不得不瞞著媽媽回到北京,成為一名北漂,一切都重新開始。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黃多多和張含韻的事件提醒我們,對女性童星的“謠言消費”往往會從“啪啪啪”“懷孕”“校J”等方向下手,因為這樣更能毀掉一個女孩子的名譽。

對男性童星來講,“過度消費”往往體現在“過勞”上。

不太知名的“童星”趙士添,5週歲就有過百場登臺經歷。

他的爸媽為了讓他成為“明星”賭上了一切,辭掉工作給孩子做經紀人、“接合作”。

小添添一年內要參加37場電視臺演出,還要正常上幼兒園,週末上一整天的表演課。

別的孩子學習的時候,它在打盹;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別的孩子上學的時候,他在商演的火車上或片場;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別的孩子在夢想考什麼大學的時候,她的媽媽要和他聊如何上春晚……孩子哭過、反抗過,但沒辦法,這是父母給他選好的路。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還有我們熟悉的溫玄燁,藝名“小小彬”。

和黃多多差不多,這孩子兩三歲就吃上明星這碗飯,出演了《星星知我心》。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可愛、反應快、能言善辯、討喜、情商高,凡是小小彬出現的地方他就是光源。出演了電視劇後,也很快聚焦了自己的粉絲。

不一樣的是,小小彬有一個貪婪的爸爸,發現小小彬竟然兩年能賺1600萬,開始過度營銷孩子。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小小彬錄節目經常累得眼睛都睜不開,但大人一問他,他會說:

“我不困,我沒事”。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當年小小彬熒屏前的光輝形象,不知道讓多少父母豔羨:多希望自己家孩子也這麼優秀!然而看看小小彬的現在(17歲了),基本處於退圈狀態。

為啥?

一是,被罵“長殘了”;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二、小小彬自己也厭惡了做“明星”。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他求爸爸:不要再讓我接戲,讓我好好上課,除非公益活動。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娛樂至死的年代,“黃多多們”被消費,怪吃瓜網友嗎?

童星的商業化變現、被過度消費反噬著他們的成長,這也許就是國家對禁止炒作童星、網紅兒童、星二代的原因。

也許那些傳播、惡意評論黃多多的網友值得譴責,但你理性地思考一下就會明白,只是嘴上喊“放過黃多多”是沒用的!還要找到童星被消費的根本原因。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我們生活在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大眾媒介環境和大眾文化的娛樂化,時刻弱化著人們的理性思考。

大眾更習慣被“娛樂化”的事件吸引注意力,甚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應該“娛樂化”。

所以,“黃多多們”被造謠、傳謠,且謠言不止。

其實童星們除了“謠言消費”還面臨了更多:形象消費、名譽消費數不勝數。

其實,第一個“消費”黃多多的,的不是吃瓜群眾,而是她的爸媽。

黃磊

“要先發現孩子的天賦,最終才能讓孩子成材”的教育思路是沒錯,但發現孩子的天賦後,

應該給孩子一個綠色的成長環境,還是要讓他們過早對戰喧囂的慾望和誘惑?

讓孩子的才華“酒香不怕巷子深”,待他們擁有成熟心志後再發揮價值?還是早早的營銷孩子,讓他們成為輿論漩渦?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黃磊和孫莉也許可以用自己社會經濟文化資源教育好一個孩子,卻不一定能在“娛樂至死”的環境中保護好一個“童星”。

大眾對童星的“過度消費”,起因於父母初心不純的“過度營銷”。

如果沒有這些,“黃多多們”應該會平和從容地長大,甚至可能有和暖的一生。

童星的“反噬”來了:“黃多多們”要怎樣面對過度消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