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漫說中醫|望:中醫四診法之首

簡介再如,一個人感冒後,他體格健壯,眼睛有神,面色紅潤,舌質淡紅,動作有力,則說明其氣血旺盛,感冒後會很快痊癒

白睛發黃是什麼原因

漫說中醫|望:中醫四診法之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學者研究表明,表示“望”的意思的字、詞與成語多達300餘個。如,看、觀、賞、瞧、視、察、盼、盯、瞄、瞪,掃視、藐視、斜視、俯視,望穿秋水、東張西望、虎視眈眈……等等。

在依據中醫學理論所產生的中醫診斷學中,望,專業術語稱為望診,列在中醫四種診法之首,是中醫醫生診斷患者的疾病種類和中醫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望診是什麼?

望診,是中醫醫生運用視覺觀察患者全身或區域性表現,瞭解機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診斷方法。因具有直觀、方便、快捷之特點,被列為四診之首,並有“望而知之謂之神”之說。《韓非子·喻老》中《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以蔡桓公的病情發展為線索,透過扁鵲“四見”,將中醫望診的作用展現得淋漓盡致。

中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透過經絡與五臟六腑密切聯絡,並依賴於氣、血、津、液的充養。因此,臟腑功能狀況與氣血盈虧均可反映於人身外表,為望診所見,故《黃帝內經》之《靈樞·本髒》說:“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

簡單講,如果內部五臟六腑的功能失調,人體外部的神、色、形、態也必然會發生改變。《黃帝內經》認為,五臟六腑能在體表相應部位表現它們的功能狀態,如“心者,其華在面……肺者,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腎者,其華在發,其充在骨……肝者,其華在爪,其充在筋……”又有“鼻為肺之竅,目為肝之竅,口為脾之竅,舌為心之竅,耳為腎之竅”之說。因此,中醫可以透過對人體外部如面色、舌象、形態、精神等的觀察,來推斷人體的狀態。如舌尖紅,說明心火較旺,可能有心煩、失眠等;小兒眉間、鼻柱現青紫,則多驚風;女同志面色青,多為肝強脾弱,少食多怒,或者月經不調。再如,一個人感冒後,他體格健壯,眼睛有神,面色紅潤,舌質淡紅,動作有力,則說明其氣血旺盛,感冒後會很快痊癒;反之,如身體瘦弱,雙目無神,面色蒼白,舌質淡,則說明其氣血不足,感冒可能要較長時間才能好,或者經常感冒。

因此,從就診人員進入診室的那一刻起,醫生已經開始透過精神、面色、形體等觀察,對你身體健康狀況有了初步的判斷。但俗話講,人過一百,形形色色。故,中醫醫生正是透過不斷的望診實踐,從而持之以恆地驗證、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望診技術。因此,通常情況下,年齡越大的中醫大夫,越有經驗,診斷疾病的準確率也越高。

望診望什麼?

中醫診斷學將望診的主要內容歸納為五個方面,即:全身(神、色、形、態)、區域性(頭面、五官、軀體、四肢、二陰、面板)、排出物(痰涎、嘔吐物、大小便)、小兒指紋、舌(舌體、舌苔)。現根據專家經驗理解,擇其部分與大家分享。

望面色。中醫將人的面色分為常色和病色兩種。常色指健康人的面色。對於黃種人來說,健康的面色應該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也就是說,中國人的面色要隱隱的黃色帶有一些紅色並且明亮潤澤才是健康的面色。當然,環境、心態、年齡、飲食、起居、寒暖、情緒等因素的變化,也會引起面色的變化。比如,炎熱會讓人臉色變紅;又如,“你看他高興得滿面紅光”,“你看他臉都氣青了”,就是情緒的影響,這些都是短暫的變化,並不代表著疾病。望病色,顧名思義,指的是患有疾病的人的臉色,與平常比較,出現了發青、發紅、發紫、發黃、發黑、發白的情況,會伴隨著自己感覺不適,並且是長時間都不緩解,這就需要警惕,應及時就醫。

漫說中醫|望:中醫四診法之首

望眼神。就是望眼睛的神態。日常生活中,一個人的眼白(白睛)發黃,多數是黃疸肝炎;眼白髮紅,多是肺熱;兩眼角發紅且痛,多是心火。中醫學認為,目為肝之竅,心之使。透過眼神,能觀察到患者的相關變化。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臨床上,醫生判定一個人是否還有生命,通常會用一個手電,照看患者的眼睛,觀察其瞳孔是否完全擴大。在中醫看來,一個人如果眼睛清澈明亮,堅定有力,稱之為有神。特別是出生不久的健康寶寶,一雙眼睛如珍珠一般。如若目光渙散、昏暗無採,如死魚眼睛一般,謂之無神。又如,當一個人的面色蠟黃,同時伴有眼睛發黃,初步診斷為肝炎,如果再伴有全身皮膚髮黃,患黃疸肝炎的可能性極高。在民間,一個老年人,儘管沒有什麼特殊疾病,但若兩眼昏暗,反應遲滯,意識模糊,望之無神,大多數生命延續不會長久,有經驗的家屬往往會提前著手其後事,以防不測。

漫說中醫|望:中醫四診法之首

望舌象。中醫學把人張開嘴巴用力平伸出的舌頭,叫舌體,由外至內分為舌尖、舌中和舌根,兩側為舌邊。中醫學認為,舌與人的臟腑緊密關聯:舌尖反映心肺,舌中反映脾胃,舌根反映腎,舌邊反映肝膽。望舌分為望舌質、舌體、舌苔等。正常的舌象是“淡紅色、薄白苔”,沒有明顯的齒痕。如果舌質紅,說明有實有熱,如有口臭、痤瘡、心煩、口瘡等;舌質淡,則有虛有寒,食慾不好,大便稀溏,畏寒,精神差等;舌體胖大,有齒痕,說明體內有水溼;舌體瘦小,則氣血不足;舌質瘀黯,舌下脈絡迂曲,這說明體內有瘀血。舌苔說明邪氣變化的情況,如果人生病後舌苔變黃、變厚、變幹,說明邪進、化熱;相反舌苔變薄變淡,則為邪退,一般而言,病情在向好的方向轉化。舉例說,人喝了一定量的酒後,說話就不自如、反映不靈敏,俗稱“舌頭變大了,說話打囉囉”。在中醫上,認為這是因為心的關係。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藏神”,也就是說,心既要管血脈營運,還要管大腦的思維。因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侯。舌的運動受心神的支配。喝了酒後,血液迴圈加快,心神受到干擾,心血過多上榮於舌,使舌的神經反應變得遲緩,口齒不清。

就醫時需注意什麼?

為不影響醫生的正確判斷,建議在找中醫調理之前,不要吃導致舌染色的食物(如牛奶、咖啡、桑葚),女性朋友們不要化妝。

漫說中醫|望:中醫四診法之首

漫說中醫|望:中醫四診法之首

【來源:七一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