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水產養殖各指標參考

簡介症狀:水體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對魚類的生存和發育都有直接的影響,當溶氧低於1mgL(mgL)時,魚就會浮頭,如果不採取增氧措施就會使魚窒息死亡,同時也給致病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降低魚的抗病能力引起魚病

蝶旋桿菌多少指標正常

pH

淡水6。5-8。5, 海水7。0-8。5

pH值的日正常變化範圍為1~2,若超出此範圍,表明此水體有異常情況。通常pH值低於4。4,魚類死亡率可達7%~20% ,低於4%以下,部死亡;pH值高於10。4,死亡率可達20%~89%,pH高於10。6時,可引起全部死亡。

症狀

:①魚類鹼中毒:體色明顯發白,狂遊亂竄;體表大量粘液甚至可拉成絲;鰓蓋腐蝕損傷、鰓部大量分泌凝結物;水體存在許多死藻和瀕死的藻細胞。對蝦易發生黑腮病,繼而演變為爛腮病、黃腮病和紅腮病,致使呼吸機能發生障礙,窒息死亡。

②pH值低於6。5時:降低載氧能力,引起魚組織內缺氧、造成缺氧症狀,儘管水體中溶氧量正常,魚也有浮頭現象,pH值過低新陳代謝強度降低,減少攝食量,生長緩慢,也會引起魚鰓組織凝血性壞死,粘液增多,腹部充血發炎等。

溶解氧

連續24小時中, 16小時以上必須大於5mg/L, 其餘任何時候不得低於3mg/L, 對於鮭科魚類棲息水域冰封期其餘任何時候不得低於4mg/L。溶氧高於12mg/L,表明水中氧已過量,此時魚蝦易得氣泡病。

症狀

:水體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對魚類的生存和發育都有直接的影響,當溶氧低於1mg/L(mg/L)時,魚就會浮頭,如果不採取增氧措施就會使魚窒息死亡,同時也給致病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降低魚的抗病能力引起魚病;足夠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質的化學反應,轉化或降低有毒物質(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的含量,同時還可以提高餌料轉化率對養殖具有重要的意義。

水體溶氧不足的成因:(1)養殖密度過大(2)養殖水體過肥(3)水體細菌大量分解有機物,導致氧耗(4)水體文件升高,溶氧降低(5)水中的還原性物質如硫化氫、氨、亞硝酸鹽等較多時,其氧化作用也會造成溶氧降低。

水中保持足夠的溶解氧,可以抑制生成有毒物質的化學反應,降低氨、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化學物的含量,並可分解轉化為無毒物質。

氨氮

我國漁業水質標準規定氨氮濃度應小於0。2mg/L,氨氮含量超過2。00毫克/升(mg/l)時,魚類會出現氨氮中毒症狀。中央農業廣播學校試用教材《池塘養魚學》介紹,

在魚類主要生長季節,當氨氮超過0.5毫克/升,亞硝酸鹽超過0.1毫克/升,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機物的汙染

氨氮含量一般不宜超過0.5毫克/升,氨氮含量超過2.00毫克/升,魚類出現氨氮中毒症狀是肯定的

。目前水產專家普遍認為,水產養殖中氨氮的含量應嚴格控制在0。2毫克/升以下。當氨氮濃度一定時,能否引起魚類中毒死亡,還受池水pH值、水溫高低的影響。

氨氮的主要來源是沉入池底的飼料,魚排洩物,肥料和動植物死亡的遺骸。魚類的含氮排洩物中約80%~90%為氨氮。當氨氮的積累在水中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就會使魚中毒。如果發現塘水中氨氮超標時,可以使用甲醛、增氧劑、雙氧水或過氧化鈣,還有次氯酸鈉、沸石粉或活性炭等與塘邊土混合後投放。

氨氮超標通常發生在養殖的中後期,這時候由於殘餌和糞便的增加,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斷沉積,造成氨氮、亞硝酸鹽等超標。

通常先試用解毒改水或解毒淨水分解沉降水體中的大分子有機質,然後試用底改類產品如潔底淨,分解沉積在池塘底部的有害物。經過調節後的水質,需要定期使用小球藻源、枯草芽孢桿菌等進行肥水,穩定水質。炎熱天氣除需要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水體底層足夠溶氧。同時,每半月定期施用複合微生物製劑和有機生物復混肥降低水體中的氨氮,分解底泥中的有機廢物,抑制氨氮產生。應對水體施加消殺劑進行殺菌,以防止病菌感染和細菌性魚病交叉感染做好這些步驟,池塘的水質基本不會惡變。

氨氮在水中以遊離氨和離子氨形式存在,分子氨對魚類是極毒的,可使魚類產生毒血癥。

養殖水體中產生的氨有三個方面:1。含氮有機物分解產生氨;2。水中缺氧時,含氮有機物被反硝化細菌還原,3。水生動物的代謝一般以氨的形式排出體外。

當水環境的氨增加時,大多數魚類氨的排出量減少,因而魚蝦類的血液和組織中氨的濃度升高,降低了鰓血液吸收和輸送氧的能力,破獲了紅細胞造血器官。這樣對動物的細胞、器官和系統的生理活動帶來嚴重的影響。

分子氨和離子銨在水中可以相互轉化,它們的數量取決於養殖水體的pH和水溫(見以下二表)

pH越小,水溫越低,水體總銨中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其毒性越低。pH<7時,總銨幾乎都是以離子銨形式存在。

pH越大,水溫越高,分子氨的比例越大,其毒性也就大大增加。

另外一個影響氨氮含量的因素,就是底泥。若底泥過厚,清塘不徹底,高溫季節夜晚,水溫較高時,底泥當中的有毒氣體就會被釋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氧氣的消耗量會加倍,於是造成池水缺氧,氨氮含量也超標,魚類大量浮頭甚至泛塘

因此,養魚先養水,調節好水質是保證魚類健康成長的前提。

氨氮

慢性中毒

危害為:魚類攝食量降低,生長緩慢,組織損傷,降低氧在魚體組織間的輸送。

急性中毒

危害為:魚類表現為亢奮,在水中喪失平衡,抽搐,中毒嚴重的會造成死亡。

氨氮中毒的特點:

⑴中毒時間。氨氮中毒,沒有季節、晝夜之分,沒有天氣好壞之分。但多見於成魚池、密養高產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魚池。

⑵中毒症狀。氨氮中毒,魚群浮頭不明顯。呼吸急促,亂遊亂竄,時而浮起,時而下沉,時而跳躍掙扎,遊動遲緩,麻痺乏力。體暗,鰓烏,口腔發紫,粘液增多,最後活力喪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⑶中毒魚類。氨氮中毒,輕者多見先死底層魚類,尤其是鯉魚。耐氨氮力強的鯽魚及泥鰍常可倖存。如池塘混養鰱、鱅、鯉、草魚時,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鯉和鰱,草魚及鱅魚絕不會同批中毒。

⑷增氧無效。氨氮中毒,開啟增氧機,池魚四散迴避,不敢靠近。撒潑增氧劑,浮游魚群仍然毫無反應,症狀如初。

氨氮中毒的先兆

氨氮中毒的先兆是:⑴水體渾濁,過肥,透明度低,並有藍褐色油膜覆蓋。⑵常見氣泡從池底往上冒,並能在池邊嗅到腥臭氣味。⑶池魚食慾下降,搶食強度減弱。來時三三兩兩,去時不忙不慌。⑷鰓絲烏紫,血色暗紅不鮮。⑸常出現零星死魚。

魚類氨中毒的病理變化與臨床症狀

魚類氨中毒後的病變表現為肝、腎等內臟受損、出血、紅細胞破裂、溶解。腮粘膜的結構、功能受損,粘液增多,導致呼吸障礙。腸道的粘膜腫脹,腸壁軟而透明、出血。粘膜受損後易繼發炎症感染,表現為魚體粘液增多,全身體表充血,腮部和鰭條基部充血較為明顯,肛門紅腫突出。臨床主要症狀為魚常在水錶層遊動、死前口張大,眼球突出,體表廣泛紅腫出血。

依據測定的氨氮、pH和水體溫度,對應下列表中的資料,可以計算出有毒的分子氨濃度:

例子:如果氨氮檢測值為1。20mg/L(當測得pH為 8。5,水溫為25℃後,可以從下列《水體中分子氨在總氨中的比重》表中查得對應值為15%),則有毒氨分子為1。20×15%=0。18mg/L。然後在《可耐受的分子氨濃度》表中查詢對應的養殖類。

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的含量應控制在0。2mg/L以下。

亞硝酸鹽中毒症狀

亞硝酸鹽主要是透過魚蝦的呼吸作用,由鰓絲進入血液,一般情況下,當水中亞硝酸鹽濃度在0。1 mg/L以下時,水生動物可以正常生長;但亞硝酸鹽濃度達到0。1mg/L時,隨著濃度的升高,魚蝦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逐漸減少,血液載氧能力逐漸減低,出現組織缺氧。此時魚蝦攝食量降低,鰓組織出現病變,呼吸困難、躁動不安或反應遲鈍,喪失平衡能力、側臥,此時如果解剖魚類會發現魚類血液為黑紫色或紅褐色,甚至由於改變了內臟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滲透調節失調,引起充血,呈現與出血病相似的症狀,一般稱為“褐血病”,亞硝酸鹽對蝦、蟹的毒性更大,主要表現為對肝臟的損害,蝦、蟹中毒時鰓受損變黑,最後死亡。

當前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細菌、芽孢桿菌、EM菌、乳酸菌、放線菌等幾大類,硝化細菌與上述微生物的不同之處在於:硝化細菌能吸收利用水中高濃度的亞硝酸鹽,將其轉化為硝酸鹽、氮氣等無害物質,而上述微生物對亞硝酸鹽沒有這種降解功能。它們的作用機理主要是修復水體微生態環境,改良水質和底質,間接增加水體溶解氧,保證硝化、反硝化的正常迴圈。有了這點認識後,我們應該走出光合細菌、芽孢桿菌、EM菌能降解亞硝酸鹽的誤區,它們起到的作用只是改良環境,修復水體微生態環境的功能。我們可以將其作為防止亞硝酸鹽偏高的一種日常管理措施。

當水體亞硝酸鹽濃度高於0。5毫克/升,不宜立即使用上述微生物,特別是芽孢桿菌,會在短時間內導致亞硝酸鹽濃度上升。針對著種情況,我們應該採取速效方法將亞硝酸鹽濃度降低到對養殖動物無害的水平,然後再來考慮使用上述微生物。

防止亞硝酸鹽濃度過高的措施:①保持育苗池或養殖池塘長期不缺氧,合理使用增氧機及適量投飼;②有條件的池塘,定期換注新水;③定期潑灑安全、高效、無毒副作用的消毒劑,二氧化氯製劑可使亞硝酸鹽氧化,減低毒性;④定期潑灑微生物水質改良劑,分解亞硝酸鹽,去除毒性,改善水中理化因子,從而減少病害的發生,提高養殖品種的成活率。(農業科技資訊報)

亞硝酸鹽的轉化與處理:

1。開動增氧機或全池潑灑化學增氧劑,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從而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2。使用氨離子螯合劑、活性炭、吸附劑、腐植酸聚合物等,復配合成的水質吸附劑如硝氨淨,透過離子交換作用,吸附或降解亞硝酸鹽。

3。使用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硝化細菌、放線菌等微生物製劑如EM6或EM8,透過微生物分解亞硝酸鹽。

硫化物(硫化氫)

我國《漁業水質標準》中規定硫化物濃度(以硫計)不超過0。2mg/L。水體中硫化氫含量達0。1mg/L就可影響幼魚的生存和生長,當達到0。3mg/L時可使鯉魚全部死亡。在養殖特別是育苗生產中,水中硫化氫的濃度應嚴格控制在0。02mg/L以下。

當養殖水體硫化氫濃度過高時,下風處可聞到臭雞蛋味,硫化氫可透過滲透於吸收進入魚蝦的組織與血液,是血紅蛋白喪失結合氧分子的能力,導致魚蝦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硫化氫的中毒症狀

:硫化氫是水產動物的劇毒物質,當水中硫化氫濃度升高時,魚蝦的生長速度、體力和抗病能力都會減弱。中毒魚類的主要症狀為鰓呈紫紅色,鰓蓋緊閉、胸鰭張開、血液呈巧克力色、魚體失去光澤,漂浮在水錶層。

特別注意:本水質測試試劑屬化學品,其中部分試劑有腐蝕性,嚴禁接觸面板,應遠離兒童!測試後的水樣不得再倒入養殖池,以免汙染水體。

磷酸鹽檢測

水中的磷以有機磷和無機磷酸鹽的形式存在。檢測總磷含量需要對水進行較長時間的加熱消解,通常只能在實驗室條件下完成。水質快速檢測基本上都是測試水中的無機磷酸鹽。磷酸鹽的檢測值雖然不能確切表明水中的總磷含量,但磷酸鹽偏高卻能反映水中總磷含量偏高。

磷酸鹽理想範圍

磷酸鹽對魚類沒有毒性。然而,磷酸鹽偏高卻能導致水中藻類大量繁殖,間接影響魚的生長。(過度繁殖的藻類會大量消耗水中氧氣,對魚的生長造成損害。)磷酸鹽比硝酸鹽對藻類生長的影響更顯著。一般情況下,當磷酸鹽檢測值達到1mg/L時, 水質將宜於藻類繁殖。當磷酸鹽水平達到2 – 3 mg/L或更高時,藻類生長將難以控制,藻類爆發隨時可能發生。因此,理想的磷酸鹽水平應該是0。05mg/L以下。

降低磷酸鹽水平的方法

如果磷酸鹽水平過高,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降低磷酸鹽水平:

1。換水:大量換水可以很快降低水中的磷酸鹽水平。但如果磷酸鹽升高的根源沒有解除,換水只會是暫時的解決辦法。

2。清塘:清除淤泥可以有效地降低磷酸鹽水平。

3。水質處理:使用某些磷吸附劑和除磷化學藥品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磷酸鹽,但這種方法多用於水族館和小型養魚池。

控制磷酸鹽水平的方法

1。控制魚飼料餵養量

水中磷的主要來源是魚吃剩的飼料。

2。選擇飼料

魚飼料中可能使用磷酸鹽作為防腐劑。儘量選擇磷酸鹽含量低的魚飼料。

3。檢測水源水質

避免使用已經存在磷汙染的水源。

4。慎重選擇水處理化學品

用於水處理或改變水質的化學品可能會含有磷酸鹽的成分。在必須使用化學品進行水處理時,儘量使用磷酸鹽含量低的產品。

注:磷酸鹽章節是依據文獻資料翻譯。

餘氯

水體中餘氯的濃度應控制在0。02mg/L以下。超過0。02mg/L時,對魚蝦粘膜和腮部產生腐蝕作用;水體中餘氯濃度在0。1mg/L以上,就會對魚蝦蟹造成致命危害。

銅≤0。01mg/L

鉻≤0。 1mg/L

總鹼度

水產養殖合適總鹼度範圍約在75 –200 mg/L之間。

淡水或低鹽度養殖對蝦,總鹼度要求大於75 mg/L。

海水養殖對蝦,總鹼度要求大於100 mg/L,育苗總鹼度要求大於120 mg/L。

池水的總鹼度太低,水的酸鹼度(pH值)的日變化幅度大,清晨可能會偏低,午後可能會偏高。

總鹼度作用就是為了保證穩定的酸鹼度(pH值),幫助蝦(蟹)殼變硬。

水的酸鹼度(pH值)穩定,則水中營養鹽可利用性高,有利於浮游植物如藻類的穩定生長。

總鹼度高,水中的重金屬如銅、鋅的毒性降低。

一般提高總鹼度方法為:施加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等增加水體總鹼度,其中氧化鈣、氫氧化鈣會同時增加水體pH值。在蝦病流行季節或雨季,池水總鹼度最好調高到120 – 150 mg/L。育苗用水的總鹼度最好調高到120 mg/L以上。

對於鹼度。

總鹼度偏低時可使用白雲石粉2畝/包,或使用小蘇打10斤/畝,少量多次地調至到80-150mg/L為佳。

總硬度

大多數淡水魚、溫水魚適宜的總硬度在50mg/L左右,海水養殖通常在80-120mg/L

硬度與鹼度關係密切,但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當以毫克升CaO的 形式來表示時,總硬度值通常和鹼度值相似,因為大多數在天然水體中,鹼度的構成成分主要是鈣、鎂的碳酸鹽。有調查發現,池水總硬度小於10mg/L(0。2mmol/L),即使施用無機肥料,浮游植物也生長不好。總硬度為10-20mg/L(0。2-0。4mmol/L)時,施無機肥料的效果不穩定。僅在總硬度大於20mg/L時,施用無機肥料後浮游植物才大量生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