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古代俠客的劍術究竟有多厲害?

簡介這種對劍的神化和崇拜,一則使劍成為道士驅邪鎮魔、大顯神通的必備之物,二則使劍術在小說中具神鬼不測之機,為劍俠克敵制勝之法寶

我的俠客鐵劍怎麼獲得

劍是一種傳統的冷兵器,它身窄而兩而有刃,輕便靈活,點、崩、抹、撩,操作稱手隨意,有“劍走輕靈”、“矯若遊龍”之說。劍和刀,棍等兵器比較,它攜帶方便,顯得溫文爾雅,使用起來柔門有剛,能收到出奇制勝的功效,故有“百器之君”的雅號。

劍有這些特點,因此佩戴它可使人文雅、瀟灑、風流。儘管它是一種兵器,佩戴者卻並不顯出赳赳武夫的模樣,所以歷來非但俠士武夫佩劍,詩人,儒者亦好以劍妝點自己。孔子教劍,子路掛劍,屈原佩劍,李白舞劍,歷代文人的這種尚劍精神,使劍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古代俠客的劍術究竟有多厲害?

據史籍記載及出土文物的印證,劍幾乎是與青銅器的使用同時產生的。春秋時代就已大量使用青銅劍,至戰國時期,鐵劍登上歷史舞臺,出現了鋒利無比的干將、莫邪、龍淵、太阿等名劍,使劍帶上了一種神秘色彩,稱之以“寶劍”。稍後韌而又剛,堅而不脆的鋼劍一躍而起,統治劍壇。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劍越鑄越精,越來越利,在冷兵器的時代,人們甚至對“寶劍”產生了崇拜心理,說什麼三尺青鋒在手,便能制敵全身,於是劍便被神秘化、人格化了。

古代的社會動盪不安,人們的生命財產常常會遭受威脅,為了擺脫內心的恐懼,尋求安定,人們便產生出一種幻想和寄託,即表現為對超自然力的崇拜;加之民間巫祝之風氣,對鬼神的深信不疑,以及宗教思想的傳播,於是人們更希圖以能克敵護身的劍為法寶,祛除妖魔,遇難呈祥。這種神秘化、人格化,首先表現在劍飾上,配以靈威之物,增益其超自然的功能。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古代俠客的劍術究竟有多厲害?

比如在《古今刀劍錄》中所載:“夏禹子帝啟,在位十年,庚戌八年鑄一銅劍,長三尺九寸,後藏之泰望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為星辰,背記山川月日”。又如傳說中的干將鑄劍,鐵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爐中,鐵汁乃出。遂成雄雌二劍,取名干將、莫邪。干將進雄劍於吳王,而藏雌劍。雌劍思念雄劍,常悲鳴。(見《吳越春秋》)

古代的人們認為劍也可以壓邪。比如在《拾遺記》中所載:“顓頊高陽氏有畫影劍、騰空劍。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赴,指其方則克。未用時,在匣中常如龍吟”。這種對劍的神化和崇拜,一則使劍成為道士驅邪鎮魔、大顯神通的必備之物,二則使劍術在小說中具神鬼不測之機,為劍俠克敵制勝之法寶。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古代俠客的劍術究竟有多厲害?

關於劍術,最早予以文字描述的是莊子。他在《說劍》篇中不僅記述了當時劍術的興盛概況,而且總結了劍法要訣:“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這裡提出了用劍要有虛實和速度,可見這時“虛虛實實、後發先制”的方法已成為用劍的要訣。而史學大家司馬遷則以人物形象來說明劍術的精妙和難以練成。《史記》中載,項羽力能扛鼎,勇敵萬夫,“去學劍”竟“不成”;荊軻刺秦王的失敗是在於“惜哉,疏於劍術”;至於專諸、聶政之流,王世貞在《劍俠傳》的序中認為“僅其粗耳”,難入正宗。

據《漢書》中記載,有“劍道”38篇。至唐,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中始對劍術進行具體形象的描述:“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出手不凡的起勢,輕捷飄逸的身法,剛柔相濟的劍勢,驚心動魂的效果,表現出一種雄闊而優美的意境。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古代俠客的劍術究竟有多厲害?

劍,用劍,劍舞已成為文學的描寫物件了。到了元明時期,出現了武術專著,如戚繼光《紀效新書》、俞大猷《劍經》等,對劍術進行了系統的整理,使之日趨成熟。但另一方面,劍術也被無限誇大,乃至神化。《吳越春秋》中的劍術家越女的劍術就非凡人所有,她竟與白猿化成的老人比劍。魏晉史書和小說中所提到的劍氣和劍的變化、飛騰,也是劍術被神化的根據。唐代李白的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亦對俠客的劍術予以誇張。

劍術在傳說中則玄乎又玄,鬼神莫測,反映到小說中,就出現了兩種不同型別的劍俠。

一類劍俠以精湛的武技和超人的膽略入世行俠,如魏晉小說中的《李寄》、《周處》,唐人小說中的《李龜壽》、《郭元振》、《蔣武》等,及至《水滸》中使劍的裴宣,《兒女英雄傳》中的俠女十三妹,《三俠五義》中的南俠展昭、丁氏雙俠、錦毛鼠白玉堂之流,再至民國初的《十二金錢鏢》中的俠女柳研青、十二金錢俞劍平等入。這類劍俠雖亦有誇張,但誇而有節,虛中有實,比武打鬥頗有分寸,不用飛劍法寶,依然火爆、熱烈,合情合理,尚不失藝術之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古代俠客的劍術究竟有多厲害?

另一類劍俠則具備變幻無窮的劍術,或藏劍於腦後,或藏劍於指間,或納劍於口中:用劍時,放出一道劍光制敵於死地。同時,他們還兼有種種神通,有的一夜往返近千里;有的騰雲駕霧,來去自如;有的善變化,能鑽入活人腹中;還有的能呼雷運電,法術高深莫測。這類劍俠小說,從魏晉的《比丘尼》,唐代的《紅線》、《聶隱娘》、《崑崙奴》,一直到清代的《七劍十三俠》,民國初的《江湖奇俠傳》,《蜀山劍俠傳》等,越變越奇,越演越烈。

如將兩類劍俠作一番比較,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前一類劍俠是凡人,他們生活於人世,其高超的武功來自勤學苦練;後一類劍俠是超人,他們來無影去無蹤,神龍見首不見尾,武功來自神授和機遇。前者深受儒家思想薰陶,雖俠氣縱橫,卻甘願為官府賣力,或自覺遵守封建社會的法律和制度;後者崇尚道家哲學,他們是披著道裝的俠客,或手握利劍的道士,他們仗劍行俠,功成身退,絲毫不為世俗塵世所羈絆。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古代俠客的劍術究竟有多厲害?

這兩類劍俠的產生,顯然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尚武好勇的精神積澱作用,都反映了老百姓英雄崇拜的依附心理。但前者更表現出市井細民希圖發跡變泰的心態,後者卻反映了士大夫伴君如虎,激流勇退的心境。

到了近代的金庸、古龍和梁羽生,又將這兩類劍俠合為一體,既誇張地表現出劍俠神奇的武功,又深刻地描寫了劍俠的人性、品行及成長過程;注重在離奇中求真實與完整,和其它武俠小說比較,他們是能夠獨樹一幟的。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