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瀋陽兩天發生四起路面塌陷 為什麼?怎麼辦?

簡介”瀋陽市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常態的隱患發現、排除機制外,瀋陽還將利用雷達檢測、大資料、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新興技術手段,為城市安全做好“體檢”,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塌陷風險,提前做好隱患消除與應急處置工作,將風險降至

地為什麼會塌陷

兩天內,遼寧省瀋陽市接連發生了四起路面塌陷事故。7月29日下午,瀋陽市皇姑區怒江街與崑山路交叉路口附近發生路面塌陷,一過路車輛掉入塌陷處。7月30日下午,文化東路步陽商業廣場門前電信井牆塌陷,文化東路與文富路交叉路口附近的路面塌陷,當日17時許,皇姑區崇山路與淮河街路面塌陷。

雖然這四起事故均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在短時間內頻發的塌陷,引發了諸多疑問,好好的路面為什麼會在沒有任何徵兆的前提下就突然塌陷?應該如何避免塌陷的再次發生?

7月31日,本網從瀋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瞭解到,針對路面塌陷,專家會診已有初步研判。同時,瀋陽市已全面啟動地下空間“體檢”,避免塌陷再次發生。

主汛期最易出現路面塌陷

“路面塌陷總是伴隨著暴雨出現。”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一位副秘書長認為,近十年來,伴隨著我國城市化程序的快速發展和城市高強度基建開發,城市路面塌陷從個別城市的偶發事件迅速演變成全國各個城市普遍多發的城市災害,災害的頻次也越來越高,而根據統計來看,每年7至8月發生的路面塌陷比例最高,這段時間正好為我國大部分城市的雨季。

瀋陽這次出現塌陷的節點正逢颱風“煙花”侵襲,而且也恰好是“七下八上”的主汛期間。“一旦地下遇到滲水加之地面上附加壓力增大,砂性土層就會流失,形成地下空洞,路面塌陷也就隨時可能發生。”該副秘書長表示。

造成路面塌陷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地下管線破損滲漏。瀋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排水專家介紹說:“瀋陽城市地下管網複雜,給水、排水、熱力等管線密佈在道路下方,許多地下管線建設年代久遠,建於上世紀80年代,受複雜的地下環境影響,加速了管線腐蝕、老化,容易導致管道脫節、變形等結構性缺陷,非常容易造成跑冒滴漏從而引發塌陷。”

全域排查確保市民安全出行

7月30日,瀋陽市數百名地質檢測人員與專家一起走上街頭,用最先進的儀器檢測道路安全。

在和平區南五馬路,工作人員正用粉色的“地質雷達”探測地下結構。據和平區精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已聘請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公路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專家團隊對該區管道井周邊道路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進行檢測。

“這種地質雷達能準確、快速檢測路面下方是否有空洞情況,同時我們還組建應急隊伍,隨時處置安全隱患,為百姓出行安全保駕護航。”該負責人表示,目前他們已經在對和平大街、中興街、南五馬路、吉林路路面情況進行檢測,下一步將陸續對中山路、中華路、三好街、昆明北街、民族南街等車輛、人流密集的街路進行檢測。

為了確保市民安全出行,瀋陽市各相關部門立即行動,對全市道路進行全域排查,對已發現的路面空洞、異常沉陷等情況,立即查詢原因,對破損管線進行修復、更換,對空洞進行回填處理並快速恢復路面。

同時,各區已聘請物探專業團隊,利用先進科技對重點街路、重點區域進行排查探測,查清可能對道路執行安全造成危害的地下空洞、土體疏鬆區等地下病害。以這次路面塌陷主要集中的皇姑區為例,該區昨天已聯合瀋陽地球物理勘察院有限責任公司,對怒江街、淮河街開展地質雷達勘測。“下一步,我們還將對近年區域內地鐵、排水防澇、地下管廊等工程實施路段進行重點勘測。” 皇姑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瀋陽還結合“路長制”管理模式,落實路隊責任,對責任區域內的路段進行全面巡視,對發現的道路沉降、塌陷等問題,現場及時採取防護措施,並立即通知道路、管網、交警等部門到現場進行處置和修復。

主動檢視不足加強地下空間管理

隨著城市的不斷髮展,向縱深、向地下要空間已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地鐵、地下綜合體的修建,還是電網、水管、下水道等基礎性公共管網的鋪設,地下空間的利用越發充分。這確實節約了大量空間,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但不得不說地下空間的充分利用,客觀上增大了路面塌陷的機率與風險,這也成為諸多路面塌陷發生的客觀原因之一。

為此,瀋陽市政府明確要求,各相關部門不能避重就輕,舍隱績求顯績,要加大對地下設施的維護,將城市安全擺在最重要地位。要高效運轉預警體系,對雨情、水情、汛情實時跟蹤,科學研判,提前預警;各部門要全面排查老舊管網,加大地下管線維護力度,及時修復破損管線,及時清掃清掏;結合城市更新,加大瀋陽地下管網改造力度;加大地下管線檢測力度,建立週期性檢測制度;結合“一網統管”建設,對全市水、電、氣、暖等地下管線進行一張圖動態智慧管理。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瀋陽市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常態的隱患發現、排除機制外,瀋陽還將利用雷達檢測、大資料、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新興技術手段,為城市安全做好“體檢”,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塌陷風險,提前做好隱患消除與應急處置工作,將風險降至最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