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大部分設計院的真實薪酬體系,這就是所長不吃食堂的底氣?

簡介那麼哪些組會按實際收款分錢呢,建築方案組,建築施工圖組,因為很多時候一個組,可能一年只能服務一兩個專案,又很可能收不回來款,不好意思,沒錢進來,當然就沒錢發獎金嘍,要有與公司同生死共命運的態度,所以會出現設計院的一個建築組年底發完錢以後,年

移動設計院的工資高嗎

「來源: |青年建築 ID:i80arch」

大部分設計院的真實薪酬體系,這就是所長不吃食堂的底氣?

以下文章來源於:設計狗的春天

1.關於設計院薪酬的組成

總體上來講,設計院的工資分為

基本工資

+

績效工資

,即沿用的老一套的

“發產值”模式

,這一點,在全國應該都是通用的,各個設計院應該都有

“年終績效”

這一說。平時加班多,畫圖畫得快、畫得猛,那年終自然就拿得多一點。

對於一個已經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工程師,他/她的基本工資會被壓縮到一個較低的值,例如只有幾百塊錢或者一千塊錢左右。

假如他/她的基本工資是1000塊錢,平時每個月發到手的錢是5000塊錢,那麼就有4000塊錢不屬於基本工資,這4000塊錢叫做

預發績效

,意思就是“設計院預發給員工,使其每個月能有足夠的收入來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的錢”,或者換句話說,這4000塊錢就是“先發給你,等年終發績效的時候再扣的錢”。

粗略地打個比方,如果年終算總賬的時候,這個工程師的創造的績效是40000塊錢,由於平時每個月發的預發績效是4000塊錢,那麼這一年一共發了 48000塊錢,這個時候,悲催的事情來了,由於設計院多發了8000塊錢,這8000塊錢可能需要工程師退還給設計院,或者不退,採用

降低來年預發績效

的方式來作為一種懲罰性的措施,比如第二年的預發績效只給3500塊錢,那麼這個工程師第二年每個月拿到手就只有4500塊錢。

當然,具體的措施是由部門領導來決定的,說不定也會碰上比較好的領導,知道這年頭設計比較難做,所以既不讓退錢,也不降低來年的預發績效,這樣就皆大歡喜。

對於新入職的員工來說,特別是對於結構專業的新人,幾乎所有在學校裡學的東西,在設計院裡都不太派的上用場,一切都是小白,都得重新學。

這樣的新人,在沒成長起來之前,是沒法為設計院創造多少產值的,因此新人的基本工資往往都定得稍微高一點,比如2000~3000塊錢左右,再加一點預發績效,拿到手的錢,差不多3000~4000塊錢左右。確實比較低,當然這僅限於第一年。

我自己工作的第一個月,到手2700多塊錢,當時自己傻頭傻腦的,有一身的專業情懷,覺得把規範弄懂弄透、把工作做好做精才是王道,不要去在意一時的薪酬水平。

現在想想,其實挺難為情的,一個雙985畢業的土木工程碩士,工資2700多塊錢,說出去,怕別人不會信吧。好在這種情況只持續了6個月,6個月試用期滿後,到手差不多4200塊錢。年終發績效後,算了算,第一年到手差不多10W零一點,這個水平,在我們那一屆進來的所有的結構專業的同學中,算是排名前三的薪酬水平了。

2、關於設計院裡不同層次的人的薪酬水平

其實我覺得設計院裡只有兩種人:新兵蛋子和老油條。這裡的“老油條”沒有貶義的意思,僅指工作年限比較久的人。彷彿髒活、累活都是新兵蛋子幹了,油水、蛋糕都是老油條拿了。當然,這一點也無可非議,畢竟新兵蛋子什麼都不會,不幹點髒活累活,也成長不了;老油條技能加持,乾的都是技術含量和價效比都稍微高點的活。

在一個設計院裡,往往存在很多部門,但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

生產部門,

另一類是

職能部門

通俗點說,生產部門就是畫圖的,職能部門就是搞服務的。畫圖賺的錢,養著職能部門的人,職能部門就負責搞搞服務,讓畫圖的人有一個更好的環境安心畫圖。

大部分設計院的真實薪酬體系,這就是所長不吃食堂的底氣?

我畫,我畫,我畫畫畫……

先說

生產部門

。一個設計院,往往有若干個生產部門,比如“設計1所”、“設計2所”、“設計3所”、“xx工作室”等,每一個生產部門,往往是獨立的,他們彼此之間可以說是競爭關係,且自負盈虧。

每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都有一個一把手,這個一把手就是所長,掌握分錢的權利,下面的每個人最終拿多少錢,都由所長最後定奪。

所長一般不過問具體的技術問題,只抓業績,只要籤的合同額達標或者超標,向總院領導就好交代。

由於我有一點特殊渠道,所以打聽到了我們所各個不同層次的人的工資基本情況,僅供參考。

所長

:年收入在百萬左右,開寶馬X5,基本不吃食堂,如果當年的專案多,收入絕對不止這個數。

建築總/結構總

:月入在7萬左右,平均年收入近百萬,建築總一般是“專案負責人”,結構總一般是“專業負責人”,因此總體來講建築總的收入大於結構總。我曾聽說過某建築總當年憑藉自己優秀的方案能力,創下800萬的產值,然後到手200萬的年終獎。也聽說過某結構總400萬的產值,100萬的年終獎。這個級別的人,一個生產部門只有1到2個人,基本上屬於最終的技術稽核,年齡在50歲上下,有這個收入也正常。

建築副總、結構副總

:月入在2~3萬左右,平均年收入在30~40萬,這個級別的人,一個生產部門一般有3~4人,基本上是工作10~20年的老工程師,擔任小組長,手下管理著一些人。

技術骨幹

:月入1。2萬左右,一般是一個組裡的頂樑柱,平時加班也多,好的年份,綜合年收入能到30萬左右,差的年份,可能20萬左右。

工作有一定年份的一般員工

:這類人技術水平一般,不會挑重擔,月收入在8000~10000左右,綜合年收入在15萬~20萬,這類人往往衣食無憂,沒有太大的追求或者往上爬的慾望,所以工作比較佛系,收入尚可。

正式新員工

:月收入在4000左右,綜合年收入在10萬左右,這類人往往是剛畢業的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乾的一般都是沒什麼技術含量、重複性的體力活,收入在同等學歷同齡人中,算中下水平。

非正式新員工

:月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綜合年收入在5萬左右,這類人往往是作為非正式合同工招進來的,學歷多數為專科畢業,年齡也比較小,20出頭,所以薪酬水平相對來水稍微低點,但是如果好好表現,將來有轉正的可能性。

再說

職能部門。

由於沒有在職能部門呆過,所以只能大概地估計一下。對於一般的職員,工作3年以上,平均年收入在15萬左右。如果是部門副主任,年收入在25~30萬左右。如果是部門正主任,年收入在30萬以上,但是也絕不可能超過生產部門的一把手。

3、關於設計院薪酬水平的其他方面

其實,在設計院裡面,有的部門專案多、業績好,有的部門專案少、業績差,所以一個人的收入取決於所在部門。

當然,還取決於這個人的直接領導,因為最後算產值的時候,往往是直接領導來算這個人去年乾的活,值多少錢。

好的領導會多分一點給手下的的員工,少留一點給自己,比如我自己就很慶幸遇到了這樣的領導,分產值的時候考慮得比較周全、比較平均,會考慮每個人去年的辛苦程度來對其產值有所調整。

差一點的領導就會大包大攬,給自己多切一大塊蛋糕,剩下的一小塊蛋糕,留給手下去分。

所以,總體來講,設計院的這一套“分產值”的模式,不是特別科學透明,也不是特別公平,會有肥有瘦。

還有一點特別蛋疼的是,專案的回款情況。現在的開發商,無奇不有。

設計院有的時候,設計圖出完了,拿不到錢,找開發商也無果。這個時候,一線的畫圖人員,很有可能這一年就白畫了,好一點的部門可能會拿出自己小金庫的錢,先分給員工,穩定軍心;差一點的部門可能就直接跟員工說,我們今年回款情況不好,開發商不給錢,大家只能克服一下,等要到錢我們再發產值。

所以,我聽說過有的員工,發產值的時候突然發現多了幾萬塊錢,一查才知道那是好幾年前做的專案,現在回款了,所以現在才發下來。WHAT???好幾年前做的事,現在才發錢??你不發我都忘了。

大部分設計院的真實薪酬體系,這就是所長不吃食堂的底氣?

4、年底獎金到底怎麼算的

我曾經和幾個設計院的負責人瞭解過他們的獎金計算公式,只要員工認為自己發少了,去找人事核實,找老闆去了解,那麼老闆一頓操作猛如虎的計算,絕對讓你大跌眼睛,算到最後發現老闆就是大善人一個,給你多發了這麼多錢,原來你一年現在非但沒有給公司創造效益,反倒公司貼了你這麼多錢。

所以不論國企還是民企,設計院的年底獎金都是老闆的心情,撒胡椒麵。實際是看資歷,看老闆心情,當然加班時候也會考慮,總之就是不會按你實際工作量計算,不會按實際收款計算,因為還有很多人要坐著分錢。

那麼哪些組會按實際收款分錢呢,建築方案組,建築施工圖組,因為很多時候一個組,可能一年只能服務一兩個專案,又很可能收不回來款,不好意思,沒錢進來,當然就沒錢發獎金嘍,要有與公司同生死共命運的態度,所以會出現設計院的一個建築組年底發完錢以後,年後來上班的就組長一個人了。

5、結尾

設計院這一套算工資的模式大概就是這樣,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人在設計院裡面整天打打電話開開會,一年就有幾十萬的收入;有的人一年忙得團團轉,到頭來不到二十萬。

有的人看上去很開心,乾的也很開心;有的人看上去不是很開心,但還是堅持在幹;有的人乾的不開心,就直接拍屁股走人了。

其實第三類人還不少,所以設計院一直能保持

5、結尾

,不斷有人走,也不斷有人來。

總而言之,雖然大家的工作內容和物件可能不同,但按勞分配還是大部分設計院薪酬體系的基本設定。

“人員高週轉”

魏一鳴,Archlady,Julia,雪亮,飯困,慧琪,鄭利江,梁仟

大部分設計院的真實薪酬體系,這就是所長不吃食堂的底氣?

資訊 | 專訪 | 遊學 | 招聘 | 文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