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簡介01唐人寫經敦煌寫經的藝術價值很高,部分寫經書法體現了唐代書法較高水平,唐人寫《金剛經》氣象高古,肅穆靜謐,小楷書體,法度謹嚴,筆法骨肉得中,意態飛動,在鳴沙遺墨中實推上品

燈心卷的金剛經會掉顏色的有毒嗎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佛教傳入中國開始於漢明帝時,《 金剛經》作為詮釋般若思想的重要經典一直備受關注。該經傳入中國以後深受大眾喜愛,歷代有經生,官員,文人,學者虔誠抄寫。

從寫經書法藝術中,體會到佛教透過寫經積累功德和體悟真理的目的,體會到佛教對於藝術的約定,離開了這些文化的考察談寫經書法的優劣,評判其藝術水平的高低,是沒有意義的。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01

唐人寫經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敦煌寫經的藝術價值很高,部分寫經書法體現了唐代書法較高水平,唐人寫《金剛經》氣象高古,肅穆靜謐,小楷書體,法度謹嚴,筆法骨肉得中,意態飛動,在鳴沙遺墨中實推上品。而諸如此類的寫經上乘之作,實在不少。經生們並非書法名家大師,無社會名利所累,無宗派的褒貶頌揚,書寫狀態自由寬鬆,無矯飾做作,不故弄玄虛,無意於書法創作而盡得書法風流。

02

柳公權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唐代除武宗外歷代崇佛,故而士大夫階層寫經作品也很常見,而書寫《金剛經》以柳公權最為著名。《金剛經刻石》柳公權正書,刻為橫石,共十二塊,每行十一字,原石毀於宋。此為柳書早期代表作。其下筆精嚴不苟,筆道瘦挺遒勁而含姿媚;結體縝密,以縱長取形,緊縮中宮,開展四方,清勁而峻拔。

03

張即之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宋代所留下來的《金剛經》寫本,最主要是張即之和蘇東坡。張即之多次書寫《金剛經》,以日本智積院本為著名,抄經前精選善本,註明版本來源,卷末書以己言,表露其虔誠之心,儼然是恪守清規戒律,與黃卷青燈相伴的佛門弟子。其書法度謹嚴,用筆勁健圓潤,筆勢靈動飄逸,秀而不弱,清而不佻。但線條方硬,稍欠含蓄。

04

蘇軾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蘇軾的《金剛經》一如其性情,是瀟灑自如的行書。此帖用筆沉著、穩重、隨意,通篇清新淡遠、自然閒靜,書作與嚴謹的唐楷大相徑庭,不僅字形多欹側而向左傾斜,且筆法自然不拘、多帶行書意。有人說他的書法,腕著而筆臥,故左秀而右枯。黃庭堅為之辯白,說這是以“翰林侍書之繩墨尺度”來看待蘇書。也就是說,蘇軾並不強調書法的嚴謹法度,即便楷書也是如此。他的行書,更是隨行大小,肉豐骨勁,拙中藏巧,兼有顏真卿、楊凝式二家長處。

05

趙孟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元代書《金剛經》的書家以趙孟最為出色。該作品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與其晚年徜徉山水之間,潛心佛道之學關係莫大,後人要學其書法其實很難,不說過人的天賦,就是坎坷的經歷和雄厚的文化積澱也很難達到。

06

董其昌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明代《金剛經》寫作最受關注的當推董其昌。其人品拙劣,但其書法確有過人之處,隨老年學佛,抄寫了不少經典,但是每每字句缺漏,讓人嘆息,這本《金剛經》也是。由於董其昌所書《金剛經》為雲棲寺遺物,乾隆六到雲棲,都索覽了董其昌所書《金剛經》。他的書法作品是經過哲思和禪思之後的心靈之跡,但長期以來對其書法藝術風格的評價卻褒貶並陳。因此,探討董其昌的人生經歷和美學思想對研究他的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07

文徵明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文徵明寫經大多是字字珠璣、篇篇玉璋的精心構思之作。文氏書《金剛經》,行與行之間,都有清晰的烏絲欄,抄經在烏絲欄之內,整體上乾淨利落,十分可愛,這都是唐寫經書法齊整劃一的重要表現。但細觀每一個字,都在四方塊中極富變化,在字形中間部位的橫劃,多破鋒直入,類同尖刀,收筆時稍事停頓,即作回鋒,給人以迅疾、暢快之感。當然,這樣單刀直入的筆法也是抄經速度上的要求所致。

08

翁方綱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有清一代以翁方綱的《金剛經》最為出色,翁方綱學識廣博,對顏書、歐書和唐人寫經、漢隸都下過很大的功夫。但他的書法藝術水平並不是很高的。他的書法講究無一筆無出處,而自己的東西卻很少。整幅作品用筆以圓潤輕柔為主,沒有絲毫方剛急躁的火氣,從柔潤流暢的筆意中,可推想作者書寫時靈活的用腕。綜觀此作品,運筆沉酣,墨色濃厚,筆劃豐滿,筋勁骨健,妙得神韻,是他的精品之一。

09

李叔同

歷代小楷《金剛經》,見者有福

民國李叔同的《金剛經》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弘一與歷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存有差異,如智永和懷素,儘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並未以堅定的佛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佛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於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知”,這完全是藝術家的氣質與浪漫。比之他們,弘一逃禪來得徹底, 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弘揚律宗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大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