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簡介”爺爺劉雲耕說,這本書的字裡行間不僅反映出他們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和幸福快樂的家庭生活,也折射出望子成龍的父母為孩子應試教育的日夜焦慮、煩惱,家庭教育常常充滿了火藥味

泰洛尼斯的日記有用嗎

記者:魏小潭

“這是一本很真實的書,讓我能夠看到一個真實的孩子,一個真實的爺爺。”

“這本書是冒著熱氣騰騰的生活氣息的書。”

“這本日記童真、不加修飾的表達展示了真實的兒童視角。”

“要像關注感冒那樣關注孩子的細微動態和情緒表現。”

“我快要崩潰了,此刻我想尖叫!”“悶死了”“無聊極了”……在《我想尖叫——悠悠日記》這本書中,作者悠悠的日記裡有好幾次用這樣的言語表達心聲。為什麼她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她想要表達什麼想法?這些語言背後又有哪些值得探討和思考的地方?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1月13日,“傾聽孩子的心聲,解鎖獨特的心門”——《我想尖叫——悠悠日記》新書研討會在上海教育報刊總社舉行。該書的兩位作者劉月珥和爺爺劉雲耕祖孫二人在會上介紹了這本書的創作過程以及背後的一些故事,祖孫倆還和滬上多位教育專家共同交流當今少年兒童的真實生活和想法,探討家庭在孩童教育中的利弊得失,為年輕父母該怎樣去做一個優秀的家長提供借鑑和啟迪。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她的“尖叫”體現出當代家庭教育中的共性問題

“我覺得這不僅是我孫女個人的日記,她表達的也許是他們這一代少年兒童的心聲,是成千上萬個悠悠的喜怒哀樂。”爺爺劉雲耕說,這本書的字裡行間不僅反映出他們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和幸福快樂的家庭生活,也折射出望子成龍的父母為孩子應試教育的日夜焦慮、煩惱,家庭教育常常充滿了火藥味。這可能並不反映所有的家庭,但絕不只是少數家庭,而是無數有著學齡孩童家庭的共同寫照。“我跟同年齡老人講到第三代,講到兒女,講到和第三代的衝突的時候,我發現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有位小學語文老師說,他們家裡也為手機吵架,矛盾非常激化,家裡三代人有各種各樣的衝突,家庭教育充滿了火藥味。”劉雲耕說,如果說他們家庭中發生的事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話,有必要把它整理出來,編成一本書,或許對大家有所參考。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馮傑介紹道,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看到了悠悠的日記,除了內容精彩、圖文並茂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在悠悠的字裡行間發現:“學習給她造成了壓力,造成在學校和家庭和社會方面的情緒宣洩,她的關注點和社會的熱點是非常契合的。”因此,他希望能有一位專家給她的所思所想做一個評點,以拓展讀者的閱讀面。最終,熱愛寫作同時又對悠悠非常瞭解的爺爺成了最佳人選,便有了書中重要的“爺爺的話”。這是爺爺對悠悠日記和作文的點評,是他的讀後感,更是他作為長者想跟年輕父母們說的話。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少年日報》小記者楊詣萱恰好與劉月珥上同一個老師的鋼琴課,這樣的巧合讓她在看完書後有了更深的感觸,“悠悠姐姐的日記簡直說出了我的心聲,在家上課那段時間不能出去吃好吃的、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我也特別想要尖叫。這本書裡記錄的一個又一個同齡人小故事,讓我覺得像和悠悠姐姐聊天一樣的親切。”

書裡寫的都是心裡話,希望大人能夠理解孩子

悠悠介紹道,從三年級開始,她就堅持寫各種作文和日記,不論長短,她會把每天發生的事情和心情記錄下來。“其實這本書中寫的大部分都是我自己的心裡話。”她說,整本書想表達的觀點就是希望大人能夠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的也有自己的壓力,我們也不是那麼輕鬆,希望家長也能換位思考。”

《我想尖叫》是一本年輕父母勇敢、坦誠、真實地曝光自己家庭教育的書,在書中既可以看到他們熱愛自己的女兒,為幫助女兒,盡力做了他們所能做到的,但同時披露了他們有時簡單、粗暴、傳統的教育方法,供更多的年輕父母比照、借鑑或警戒。悠悠的日記中好幾次寫到“我快要崩潰了,此刻我想尖叫”,還有“悶死了”“無聊極了”,這反映了小朋友的心聲。所謂“尖叫”實際上就是小孩的吶喊,她要把她自己的喜怒哀樂叫出來,這本書中也有她的高興、煩惱,家庭、學校的都有,還有跟同學的,包括跟父母吵架。裡面有一篇“如果世界上有忘情水,此刻、現在我想馬上就喝下去”,那個時候她跟爸爸媽媽的矛盾到了極點。

爺爺劉雲耕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寫道:“這是一本少年兒童吐露自己真實內心、記錄自己真實行為的書,它不是一本成人寫的兒童心理學,而是一本少年兒童用自己的心寫出來的“心理學”。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從中探測兒童的心理秘密,瞭解到他們與成人不一樣的觀察眼光和思維方式,他們眼中的爸爸、媽媽、老師和各式各樣的事物。”從1月1日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生效實施,以《我想尖叫——悠悠日記》這本書作為由頭進行研討,也是對該法更好的貫徹落實和實施。

書中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孩子和家庭

“時代楷模”、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在看完這本書之後很觸動,這讓她想到自己做語文老師時讓孩子們記錄的“晴雨表”。“從她的字裡行間裡,我好像看到一個活脫脫的孩子站在我的面前。這是一本很真實的書,讓我能夠看到一個真實的孩子,一個真實的爺爺。”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這本書是冒著熱氣騰騰的生活氣息的書。”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鬱琴芳認為,家庭教育其實是一種家庭影響,可以把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兩個字變成生活化的影響。“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的物理空間中,每天日復一日的為了處理一些家庭日常的事務而形成的一種家庭互動的生活方式。”很多時候,成人眼中的兒童不是一個抽象的兒童,往往是用兒童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待一個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例如,孩子到了12歲就到青春期了,家長認為他應該會有什麼樣的表現,這是一般規律性的認識。但是,鬱琴芳認為,用一般規律性的認識很難解讀每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而這本書就是以兒童視角,用非常生動的語言、非常貼切的生活方式表述出來。所以,這本書值得所有的成人思考,也值得父母和教育研究者來看。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上海教育報刊總社學生媒體發展中心總編輯趙玉平表示,這本書無論是敘事方式還是傳遞的內容都是孩提時代本真狀態的展示,完全不同於慣常看到的套路式的做法。“這本日記童真、不加修飾的表達展示了真實的兒童視角,是我們傳統的教育媒體、少兒媒體人傳播語境中缺乏的,這也是吸引我看下去的重要原因。”趙玉平認為,這種形式的傳播給了孩子合理表達的空間,尊重他們尖叫的權力。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從少兒媒體傳播的角度,趙玉平認為,可以把書中的一些場景,例如悠悠的吐槽以及祖孫之間、親子之間的一些互動交流拍成微影片,在合適的平臺做二次傳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實施的當下,這種傳播或許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從教育傳播的角度,悠悠的真實是有價值,甚至是有力量的。趙玉平說:“它的價值在於家長和老師平時忽略的教育機會,可能就蘊含在孩子的情緒、表情,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句抱怨裡,它的力量在於不能因為是成年人而忘記了自己年少的時候曾經需要怎樣的家長和老師,我們千萬不能變成自己小時候討厭的樣子。”

要像關注感冒那樣關注孩子的細微動態和情緒表現

家庭教育專家、“朱家學堂”創辦人朱良俊從2002年開始,堅持年給自己的女兒每天寫一封信,至今已經寫信7064封、總字數1140萬,但他在看過書後表示,自己未曾如書中寫道的,像關注孩子感冒那樣來關注孩子細微的動態和她情緒表現,“只有家長好好學習,才有孩子的天天向上。”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首席專家、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楊雄認為,《我想尖叫》這本書代表了00後一代真實的一面。“00後一代在悠悠身上體現了充滿自信、陽光,在我們共和國生活物質相對比較豐富的情況下所展現出來的個性。”楊雄說,在悠悠這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兒身上已經看出了上海以及中國00後一代的形象,她的內心很豐富,喜樂、吶喊;她也很自強,她也說自己很率真、心直口快。楊雄認為,只有在這個時代才會出現這樣一代走在父母前面的新人。爺爺的50多篇的點評體現的是他的睿智,在三代人之間,在家庭各成員之間有矛盾的時候,他起到緩衝劑的作用。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作為家庭教育研究會的首席專家,楊雄非常主張祖輩教育。他認為,中國的家庭結構和西方的家庭結構不一樣,特別是在孩子早教時期,父母工作、生活壓力大,而祖輩剛剛退休,有時間也有精力,可以發揮代際支援的作用。

上海師範大學校長、研究員袁雯在發言中表示,除了真實和真情以外,家庭教育中最寶貴的就是理性。“這個理性包括既要認識孩子成長的一般規律,更要認識自己的孩子,然後再給孩子個性化的指導。”因此,袁雯認為,父母要進行家庭教育首先就是要尊重孩子,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其次,這本書不是傳授年輕父母怎麼做家長的教科書,但是它確實可以啟迪年輕父母怎麼做一個優秀家長的書;最後,袁雯希望悠悠在這部作品之後還有續篇,她還希望能有更多的“悠悠”能夠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更多的成人以及家庭教育研究者去了解他們、走近他們。袁雯說:“做好家長,就一定要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一定要始終保持著尊重孩子、敬畏孩子的心態,只要俯下身子,才能真正陪伴孩子成長。”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我想尖叫”既代表了兒童普遍的心理,是一種心態同時又代表了兒童的一種狀態。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社長、總編輯仲立新在總結髮言中表示,尖叫這種狀態實際上是一種複雜的兒童現象,它需要成年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要特別關注兒童這種狀態和心態。“兒童是一本深奧的書。”

上海00後學生用100篇日記記錄成長,心聲背後有哪些地方值得探討?

仲立新說 ,這本書是對兒童視角的強烈迴應,同時也為此提出了路徑和方法,就是把他當作一個平等的主體,真正地去敬畏他、尊重他,從心裡去重視他、平視他,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兒童,真正地尊重和把握教育規律。他還表示,作為教育媒體,他非常願意對像悠悠日記這樣的內容進行宣傳和推介,除了用傳統媒體宣傳之外,還可以創設一些融媒體傳播的方式,真實地反映兒童的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