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又是一年清明節,清明為何要燒紙

簡介人們用木槌和鐵製的錢鑿列印紙錢,橫豎按單數一鑿一鑿去打,這樣黃表紙上就留下了外圓內方的銅錢形狀,然後一張張對摺,就成了祭祀燒的紙錢

祭祀用的紙錢有多少張

農曆二十四節氣,反映了自然節律變化。其中有一個節氣比較特殊,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也是人們掃墓祭祖的時間。

這個節氣,就是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節,清明為何要燒紙

清明掃墓祭祖,有前10日後10日的說法,說的是清明節前後10天,都屬於清明祭祀期。也有說法,清明當天不祭祀。不過,因為清明才放假,很多人會選擇這一天進行掃墓。

農村有的地方講究平時不能動墳墓,要動(如修繕)需要請人看日子,而在清明節期間,可以不忌。

清明節祭祀來源。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流亡時,家臣介子推用自己大腿肉救了他一命。後來重耳回國當上君主,成為晉文公,介子推隱居綿山。晉文公為了逼介子推出來做官,下令燒山。

火滅後,發現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柳樹而死。

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祭奠時,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唐玄宗時規定在寒食節掃墓。《新唐書》記載:“開元敕寒食上墓”。

宋元時期,清明節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相傳迄今。

再有,清明節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在這個時節拜祭祖先,能保佑這一年能夠風調雨順。

在古人的信仰裡,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係。

《禮器》中孔子曰:“祭則受福。”意思是孔子說過,祭祀則必定得到福祉。

《史記。禮書》中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人們祭祀祖先,現在部分人可能只祭祀了上一輩,表明了人生有來處,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自古以來成為一種文化傳統。

現在,祭祀中有插紙花、放鮮花、點香燭、燒紙錢、供祭品、放鞭炮等內容。

插花掛紙,農村許多地方把清明掃墓稱之為“插清”,在墳頭上插入蔑片等纏著的紙的、布的、塑膠等材質的花,掛著紙質、塑膠做成的燈籠。現在不易降解的塑膠用品禁用了。

又是一年清明節,清明為何要燒紙

祭祀中的重點就是燒紙錢了。

傳說,東漢時期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名利雙收。蔡倫的嫂子逼著丈夫蔡莫也去造紙,可蔡莫造的紙質量太差,無人購買,堆積如山。嫂子急火攻心突然死亡,蔡莫一氣之下,就在妻子墳前燒起紙來,燒著燒著,只見妻子在棺材裡喊:“開門,快開門!”人們開啟棺蓋,只見蔡莫妻子坐了起來,嘴裡叨咕說:“陽間有錢通四海,陰間用紙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還肯放我回來。”

外人不知道,這是蔡莫妻子為了賣紙,特意去裝死的。

就這樣,蔡莫造的紙能在陰間當錢用的訊息,很快傳開了,蔡莫造的紙搶購一空。

燒紙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紙錢的流行,說明了古人篤信靈魂不滅的意念,認為去世的親人在陰間也要用錢。

祭祀燒的紙很粗糙,呈黃色,人們稱之為黃表紙、黃草紙。

人們用木槌和鐵製的錢鑿列印紙錢,橫豎按單數一鑿一鑿去打,這樣黃表紙上就留下了外圓內方的銅錢形狀,然後一張張對摺,就成了祭祀燒的紙錢。現在有的店家直接把銅錢的形狀印在了黃表紙上。

又是一年清明節,清明為何要燒紙

錢鑿

後來,出現了更方便攜帶燃燒的紙錢,那就是仿近代紙幣的紙錢,上面印有“冥通銀行”“天地通銀行”等字樣,面額不等,數字都很大,少則幾萬,多則幾十億,如同人世間流通的紙幣。

不過有的地方開始禁止燒紙錢。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要求,全市做到“冥紙、冥幣無處可買,無紙可燒”。如果真這樣,以後逝者想收到紙錢就難了。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寒食野望吟》,描寫了當時清明掃墓的情形:

烏啼鵲噪昏喬木,

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

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

盡是死生離別處。

冥寞重泉哭不聞,

蕭蕭墓雨人歸去。

墓地裡,風吹得紙錢到處飛舞,一座座古墓上長滿了青草。這裡盡是人們生死分別的地方。掃墓人哭聲再大,墓裡的死人也聽不見,人們只會在瀟瀟暮雨中傷心地歸去。

《禮記·祭統》中有: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也。

意思是說,祭祀的禮節,並不是重在於表面形式(有沒有到現場,燒了多少紙錢),而是重在於發自內心的情感。

清明掃墓祭祖,焚燒紙線,死者知不知道,收不收紙錢,這事不好說,掃墓更多的是緬懷先輩,寄託後人的哀思,表明墓主有後人,後人知曉孝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