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呂氏春秋 · 仲冬紀》之 至忠:兩個忠言逆耳的小故事

簡介只見子培的弟弟不慌不忙地繼續說道:“臣兄長曾讀古書,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殺隨兕的人,不出三月必死無疑

尹天仇怎麼讀

《呂氏春秋》是在戰國末年,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分十二紀、八覽、六論,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採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

01

“二曰:至忠逆於耳、倒①於心,非賢主其孰能聽②之?故賢主之所說,不肖主之所誅也。人主無不惡暴劫者,而日致之,惡之何益?今有樹於此,而欲其美③也,人時灌之,則惡之,而日④伐其根,則必無活樹矣。夫惡聞忠言,乃自伐之精⑤者也。

荊莊哀王獵於雲夢,射隨兕⑥,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奪之⑦。王曰:「何其暴⑧而不敬也?」命吏誅之。左右大夫皆進諫曰:「子培,賢者也,又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願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荊興師,戰於兩棠,大勝晉,歸而賞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進請賞於吏曰:「人之有功也於軍旅,臣兄之有功也於車下。」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觸死亡之罪於王之側,其愚心將以忠於君王之身,而持⑨千歲之壽也。臣之兄嘗讀故記曰:「殺隨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驚懼而爭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發平府而視之,於故記果有,乃厚賞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謂穆⑩行矣。穆行之意,人知之不為勸,人不知不為沮,行無高乎此矣。

齊王疾痏⑪,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至,視王之疾,謂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雖然,王之疾已,則必殺摯也。」太子曰:「何故?」文摯對曰:「非怒王則疾不可治,怒王則摯必死。」太子頓首彊請曰:「苟已王之疾,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於王,王必倖臣與臣之母,願先生之勿患也。」文摯曰:「諾。請以死為⑬王。」與太子期,而將往不當者三,齊王固已怒矣。文摯至,不解屨登床,履王衣,問王之疾,王怒而不與言。文摯因出辭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

王大怒不說,將生烹文摯。太子與王后急爭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摯。爨⑭之三日三夜,顏色不變。文摯曰:「誠欲殺我,則胡不覆之,以絕陰陽之氣。」王使覆之,文摯乃死。夫忠於治世易,忠於濁世難。文摯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獲死也,為太子行難以成其義也。”

:尤逆。

:受。

:茂盛

:註解認為當作 自。

精:

甚。

隨兕[suí sì]

:一種惡獸。

為殺隨兕者不詳,子培為了代王受過,故而劫奪

暴:

以下陵上謂之暴。

持:

尤保。

穆:

美也。

痏[wěi]:

瘡。

幸:

哀也

為:

治。

爨[cuàn

]

燒;燒煮

02

忠言,往往逆耳、逆心,除了賢君明主,恐怕沒人能聽得進去吧?賢君明主所喜歡的忠言勸諫,卻是不肖昏君最不想聽到的。作為統御一方的君王,心裡邊肯定不希望在自己的統治下發生暴亂,可如果每天都在做招致暴亂的事,那僅僅是心裡不希望又有什麼用呢?

比如,有人種了一棵樹,盼著它長得枝繁葉茂,成為棟樑之材。但卻十分排斥每天給樹澆水的人,反而喜歡砍伐樹根。讓這樣的人去種樹,能不能養茂盛先放一邊,樹能不能活都是個問題。

所以,如果聽不進忠言勸諫的話,可比種樹伐根危險得多。

下邊這個楚莊王的故事,說的就是忠言逆耳。

楚莊王,春秋五霸之一,如果你不熟悉這個名字的話,那麼 “一鳴驚人” 這個成語,你肯定聽說過。沒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句話就是他說的。

有一次楚莊王在雲夢澤狩獵。雲夢澤,是上古九大澤之一,在現如今的湖北境內,當時是湖泊群,有大量的溼地,所以也就有各種珍奇異獸。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雲夢澤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雲夢澤大概的位置,如下圖所示(來源:《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呂氏春秋 · 仲冬紀》之 至忠:兩個忠言逆耳的小故事

這楚莊王射中了一隻惡獸 “

隨兕

”,這隨兕是上古的一種惡獸名稱,獨角,看樣子有點像今天的犀牛。看樣子是皮糙肉厚,能射中它,說明楚莊王也是有膀子力氣的。就在楚莊王瞧著自己的獵物,高興得合不攏嘴的時候,一個叫子培的跳了出來,把這隻隨兕搶走了。

《呂氏春秋 · 仲冬紀》之 至忠:兩個忠言逆耳的小故事

這子培是誰,書中稱他是“申公子培”,“申”是當時的一個地名,“公”是他的爵位,“申公”也就是申邑這個地方的主管,因為楚莊王已經稱“王”,所以他下邊的這個子培也就稱“公”了,連在加上他的名字,也就是 “申公子培” 了。

楚莊王見子培搶走了自己的獵物,自然是十分惱火,怒斥道:“子培以下犯上,實屬大不敬!”,於是吩咐身邊侍衛,要將子培拿下處死。

就在此時,左右兩邊的大夫,集體進諫道:“子培,乃賢德之人,子培之賢百倍於人。如今他搶奪大王的獵物,其中必有原由,還望大王先明察”。因為眾人求情,楚莊王怒氣稍退,也就不再追究子培的死罪了。

可從搶楚王獵物隨兕不到三個月,子培竟然身染重病,去世了。

此後不久,楚國和晉國大戰於兩棠,也就是有名的 “

邲之戰

”,楚國大獲全勝,凱旋而歸。因為打了大勝仗,所以楚莊王十分高興,大加犒賞有功將士。當一干人等都賞賜完後,子培的弟弟卻站了出來:“且慢!”。

子培的弟弟跟主管官吏請賞道:“賞賜別人,是因為他們殊死搏鬥,有功於沙場之上,而我兄長卻有功於大王車前,也應受賞”。

“此話怎講?” 大王有些不明白,可又想不起自己遺漏了什麼,於是追問道。

子培的弟弟回答道:“不久前,大王遊獵雲夢澤之時,我兄長以下犯上,搶走了大王的獵物隨兕,落得大不敬的罪名,險些被大王處死。我兄長這麼做是其實是忠君愛君,是替大王受死,以保大王千歲。”

聽到這,楚莊王更加一頭霧水。

只見子培的弟弟不慌不忙地繼續說道:“臣兄長曾讀古書,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殺隨兕的人,不出三月必死無疑!’,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當時臣兄長才冒死搶奪大王的獵物。亦如古書所言,臣兄長果然是不出三個月就去世了”。

於是楚莊王趕緊找人去“

平府

”,也就是當時楚國的圖書館,去查閱古籍資料,發現書中確有如此記載,這才傳下話來,要重賞子培。

子培的的忠心可稱得上是“

穆行

”了,穆行是什麼?穆行就是做事的初心不是要別人知道自己的付出,就算別人不知道也不會沮喪,沒有比這個更高尚的品德了。

《呂氏春秋 · 仲冬紀》之 至忠:兩個忠言逆耳的小故事

神醫文摯的故事就更神奇了。

有一次,齊王身上長了一個膿瘡,久治不愈。聽說宋國有個叫文摯的神醫,善治各種疑難雜症,於是便派人前去搬請。

很快文摯就到了,再仔細查看了齊王的病情後,對太子說道:“大王的病有治。可雖說能治好,可一旦治好了,齊王就會殺了我。”

“這是為何?” 聽得太子莫名其妙,於是不解地問道。

文摯猶豫了一下,回答道:“要治好大王的病,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激怒大王,只要大王怒氣衝冠,暴怒之下,肝氣上升,此病即可痊癒。只是,如果我要是激怒了大王,那大王必然要殺我呀!”

太子聽後恍然大悟,連連磕頭懇請道:“倘若先生真能醫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我母后定當會在父王面前全力保全先生。父王必然會憐憫我和母后的,還請先生千萬放心。”

文摯聽後,道:“罷!為了能治好大王的病,我也豁出死去了!”

於是文摯和太子定下計策,每次跟齊王定好看病的日期,但每次都放齊王鴿子,如此三次。俗話說,有再一再二,沒再三再四,況且還是一國之君,被人放了三次鴿子,楚莊王早已心生怒怨。

這天,文摯來到宮中給齊王瞧病了,雖然人到了,但是十分無禮,沒有規矩,進門也不拖鞋,穿著鞋直接上了齊王的床,還踩髒了齊王的衣裳。齊王強忍著心中的怒火。

《呂氏春秋 · 仲冬紀》之 至忠:兩個忠言逆耳的小故事

文摯見齊王還沒發作,就更加放肆了,東瞧瞧西望望,就是不理會齊王。過了好半天,才慢吞吞的詢問齊王病情,齊王氣得根本不理他。於是文摯說話更囂張了,全然不顧君臣禮節,什麼氣人就說什麼,這下齊王再也忍不下去了,直接從病床上跳起來大罵文摯,就在此時膿瘡破裂,毒膿全出,齊王的病好了。

楚莊王的瘡病雖愈,可怒氣難消,下令要把文摯活生生的給煮了。太子見狀,急忙拉母后上前求情,可齊王根本不聽,到底還是把文摯扔鼎裡邊了。

《呂氏春秋 · 仲冬紀》之 至忠:兩個忠言逆耳的小故事

煮了三天三夜,文摯身體也沒燉爛,就連顏色都沒變,齊王很是詫異。但此時鼎裡的文摯說話了:“真要想殺我,為啥不蓋上鍋蓋啊,隔絕了陰陽之氣,自然就死了”。

齊王命人蓋上鼎蓋,文摯這次真就死了。

《呂氏春秋 · 仲冬紀》之 至忠:兩個忠言逆耳的小故事

看來,在盛世做到忠心耿耿比較容易,而在亂世就很難了。

一開始文摯也不是不知道:治好了齊王的病自己就會被殺,但他還是給齊王治好了,只是因為太子極力懇求,他是為了成全太子的孝心才去這麼做的。

03

實際上盛怒可治病,確有記載,清代名醫葉天士有次就是用激怒病人的方法,治好了一個官員的眼疾。

這種療法利用的是「情志相勝」, 中醫裡講一種情緒可以調製另外一種情緒產生的疾病。

當然了煮了三天三夜,人還沒死,很大可能就是編造的故事了,清代學者畢沅對這個故事,有句註解:“此事姑妄聽之而已”。

說一個我自己的事。

記得我小時候,經常生病,然後我媽就請村裡的赤腳醫生給我看病,所以也就免不了要打針,當時很害怕打針,每次打針我都是一遍嚎,一遍罵那個醫生,現在想想也算是一種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吧,只是那時候太不懂事。

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關注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