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越軍恨之入骨的民兵隊長駱科邦,深受國人敬重,被兩位主席接見

簡介越南軍打到了家門口,駱科邦不顧出身現實入伍,最終成為民兵哨長駱科邦是出生於1952年的新中國成員,為雲南楊萬鄉田村統瓜寨的土著居民,而他家的旁邊就是著名的長田民兵哨所,對面則是越南虎視眈眈的駐邊境連隊

民兵隊長是幹什麼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邊界維穩沒少讓我們費力氣,比如

十年老山斗爭

就是非常受人矚目的。也正是在那個一切剛起步的階段,一大批的愛國者,他們以民兵的身份牢牢把住祖國的邊疆,成為讓敵方最無法突越的邊界守護線。其中,

駱科邦

的名字格外響亮,尤其是越軍,聽到這個名字便有咬牙切齒之感。

越軍恨之入骨的民兵隊長駱科邦,深受國人敬重,被兩位主席接見

越南軍打到了家門口,駱科邦不顧出身現實入伍,最終成為民兵哨長

駱科邦是出生於1952年的新中國成員,為

雲南楊萬鄉田村統瓜寨的土著居民

,而他家的旁邊就是著名的長田民兵哨所,對面則是越南虎視眈眈的駐邊境連隊。

作為邊境長大的孩子,駱科邦對這種兩軍相對的局勢已經非常熟悉,

退一步便是國土流失,進一步兩軍相交

,戰火燃起。

可是,越南軍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奈何他們一直不安分,總想強行霸佔我國領土。

1979年3月的一個清晨,統瓜寨上空響起槍聲,越軍又按捺不住,

乘晨霧偷襲我邊境哨所了。

兩軍交戰的聲聲震響讓已經27歲的駱科邦摩拳擦掌,這是擺明了欺人太甚呀,公然偷襲哨所,越軍的行為太不要臉了!

他左顧右看,想尋一件合適的武器衝出去助戰。可是,他的身份讓自己很無力,首先,他出身不好,這當然是受上一輩的影響,其次,

他連一個正式民兵都不是

,實在無名無份。這是駱科邦最為苦惱的現實,這麼多年他一直受制於這件事中。

越軍恨之入骨的民兵隊長駱科邦,深受國人敬重,被兩位主席接見

可聽著炮火聲越來越激烈,他終於忍不住了,對自己的家人說:我再等下再去人家就打進門了,管他呢,先去打完仗再說!

最終,駱科邦

拿著一把柴刀出了門

。可第一次置身於戰爭之中,駱科邦還是緊張的,他發現柴刀完全不起作用。東尋西看,發現民兵楊光龍正中敵人子彈。可是,楊光龍沒有後退,而是一手捂著傷口一手掄出手榴彈,最終再次被敵人掃射倒地。

駱科邦再也不猶豫了,他一個躍身衝上去,直接

將楊光龍的槍撿起來,加入了激烈的對戰之中。

可能駱科邦自己也沒想到,不但沒有人顧慮他的出身,而且還非常歡迎他的加入。所以他在這次對抗中表現極勇猛,

戰爭結束後不但榮獲了三等功,

還成了真正的民兵。並在後來多次的立功累積中,成為長田民兵哨所的哨長。

越軍恨之入骨的民兵隊長駱科邦,深受國人敬重,被兩位主席接見

與越軍鬥智鬥勇,打得越軍叫苦不迭,竟然懸賞要收駱科邦的人頭

自從駱科邦成為

長田哨所的哨長

,越南軍很快發現遇到硬骨頭了,多次的偷襲、明打,甚至是用計謀都沒佔到便宜。後來他們明白了,因為這個哨所的哨長駱科邦太“狡猾”,就是不上他們的當。

因此,

駱科邦上了當時越南軍的“黑名單”,

將他視為死對頭。有一次,民兵們巡邏時經過者陰山下,就聽到山上越軍們正咒罵駱科邦呢:駱科邦,老子想要打你就去打,反正你沒本事過來打我。

駱科邦聽了之後,直接笑了:“這是在對我們下戰書呀,要不教訓他們一下,也不知道我們的厲害。”於是,過了兩天,駱科邦便帶著兩個民兵去“懲罰”越軍了。

越軍恨之入骨的民兵隊長駱科邦,深受國人敬重,被兩位主席接見

當時正是大中午,山裡一片安靜,駱科邦他們悄悄

偽裝於陰山角

。沒一會兒工夫,只見一個衣衫不整的越軍走出來,然後對著長田哨所的方向小便。民兵們都清楚,這是赤裸裸的蔑視與憎恨。

駱科邦二話不說,

對著那名越軍的頭部就是一槍。

結果就是槍響人倒,越軍一命嗚呼了。這件事徹底將越軍惹毛了,他們氣急敗壞,對外宣佈:

誰取了駱科邦的人頭,就重賞三萬獎金!

可惜了,越南軍再如何叫囂與氣惱,也不過是乾打雷不下雨。駱科邦不但一直平安不說,在就職的崗位上多次立功,為我軍成功收復

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扣林山

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越軍恨之入骨的民兵隊長駱科邦,深受國人敬重,被兩位主席接見

當然,對於這樣的個人國家是不會忘記的。駱科邦從入伍到退休總共榮獲

個人二等功獎章兩枚、三等功獎章一枚

,成為長田哨所響噹噹的人物。

而且,哪怕十年老山輪戰結束之後,駱科邦也沒減少自己為國家發光發熱,因為個人表現突出,且貢獻重大,

曾先後受到鄧主席、胡主席的親自接見。

雖然說一說這些事很輕鬆,而且也極簡短,但

駱科邦真正經歷的絕對漫長與艱苦。

越軍恨之入骨的民兵隊長駱科邦,深受國人敬重,被兩位主席接見

據統計,他所在的哨所總計

配合部隊作戰九十多次,而單獨作戰則達到了八十多次

。至於俘虜、擊斃的越南軍也有幾百人了。這些數字都代表著駱科邦及那些默默無聞的民兵們的愛國之情,更彰顯了當時不怕苦不怕死的老山精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