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簡介古時貴州不出鹽,瀘州坐擁長江和沱江,沱江幫助富順的鹽商把鹽巴運出去,而一些不走水運,走山道的川、陝、山三地鹽商,出川到貴州則必須經過這裡,雪山關很長時間起到了物流運輸中轉的重要作用,成了名副其實的鹽馬古道,當年那些鹽幫客,艱辛的背鹽工,早就

古寒是什麼意思

本文圖片感謝傅琨女士辛苦拍攝授權使用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古代凡是跟關口關隘相關的,我覺得都承載著一些悲壯感,唐朝王之渙曾經寫過一首《涼州詞》,他說:“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定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在我國還儲存了不少此類關隘。

這些關隘,基本是依據天險隔阻,或者人跡罕至,又因為具備守護領土的作用,而存在了很多年。

關隘的設定在我國由來已久,古代關隘出現在夏、商、週三代,最早的用途是朝廷在邊境上所設的收稅關卡,後來到春秋戰國時代,隨著關隘與長城的有機結合,賦予了其新的含義,成了抵禦外來之敵的屏障。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中國最險峻的十大關隘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人們長期的你爭我奪的軍事活動中,逐漸賦予了這些要衝更多的軍事意義,久而久之,這些地方便成了聞名於世的關隘。在我國,這樣的名關有十個:

“甘肅省嘉峪關;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處的山海關;山西省平定縣東部娘子關;山西省代縣城西北20公里處的雁門關;山西省繁峙縣東北邊境平型關;山西省寧武縣寧武關;河北省易縣城西40公里的紫荊關;河南省信陽地區南部武勝關;廣西省憑祥市西南友誼關;北京市昌平縣境內居庸關。”

其實關隘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交通及軍事設施。擇地設立關口,反映了我國古人對於地形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有著充分的認識。對古代關隘的探究,必將對當今積澱深厚的地域歷史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沽酒客的家鄉瀘州境內,不少地方以前也是軍事要地,城內最出名的龍透關更是歷史悠久可以到三國時期,而且還見證了近代瀘州起義的歷史。不過在瀘州還有一個關,很多人卻不知道,但是它卻是川南第一雄關,它就是敘永的——雪山關。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敘永縣雪山關位於敘永縣摩尼鎮至赤水鎮的路上,坐落在兩座挺拔的山峰之間,將狹窄的隘口完全阻斷。比起那些著名的關口,或者即便是瀘州的龍透關,顯然它有些默默無聞,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曾經的重要性,和今天對它的探索和研究。

古時貴州不出鹽,瀘州坐擁長江和沱江,沱江幫助富順的鹽商把鹽巴運出去,而一些不走水運,走山道的川、陝、山三地鹽商,出川到貴州則必須經過這裡,雪山關很長時間起到了物流運輸中轉的重要作用,成了名副其實的鹽馬古道,當年那些鹽幫客,艱辛的背鹽工,早就不見蹤跡,但是現在還依稀可見雪山關山腳下的石板路與拐扒子窩,就是當初他們常年頻繁活動留下的印記。

不過雪山關與其它關隘不同的是,它沒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城牆,沒有威風凜凜的敵樓。但是一道高近三米的拱形城門,明白無誤地告訴朝關者,這是軍防要塞。雪山關的歷史,比起漢唐時期留下的關隘沒有那麼久遠的歷史,但是它也歷經六百餘年的滄桑歲月了。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雪山關其海拔1700多米,跟瀘州境內的山脈比較,算是比較高的了,為四川南部邊陲最高峰。雪山關地勢險要,鎖鑰滇黔,是滇黔通往川南的要隘,自古為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有“當關據一夫,萬馬應裹足”之險,被譽為“蜀南第一雄關”。它瀕臨退邇聞名的赤水河,與貴州隔河相望,又有“黔蜀分孤第一關”之譽。它是川滇古道上的一座歷史雄關,也是一處護國戰爭紀念地。

明代四川狀元、著名詩人楊升庵謫戍雲南永昌衛,屢次途經敘永雪山關,留有“雪山關,雪風起。十二月,斷行旅。霧為箐,冰為臺。馬毛縮,鳥鳴哀。將軍不再來,西路何時開”的詩句。此詩吟唱出雪山關的雄偉氣勢和翻越雪山關的艱辛,自然被後人鐫刻於石碑之上。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雪山關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調兵徵雲南,在川滇古道上修築了一道道軍事關隘,壘石築關,東西寬約35米,石關中間有云峰寺與關門相接,形成四合院。

清道光十五年復修,祀奉關羽,名曰“關帝廟”。關帝廟有一聯雲:“生蒲州,事豫州,守荊州,戰徐州,神州萬古,萬古神州;兄玄德,弟翼德,擒龐德,縱孟德,智德千秋,千秋智德。”今天這個恐怕難尋了。

清代詩人祝萬年所題:“巖關形勢壓天雄,橙道蛇盤依碧空。兩岸青峰趨足下,一亂赤水似藏虹。地多雨雪風長冷,人雜苗蠻語已通。雖有屯兵還戍守,太平軌物萬方同。”就是對古老雄關的真實寫照。其關北大門上的一副楹聯:“孤城萬仞山,羌笛春風吹不度;八月即飛雪,玉門秋色擬平分。讚譽雪山關可與玉門關媲美。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清代乾隆翰林李驥元(綿竹縣人,人稱李驥元與其兄李調元、李鼎元為“綿州三李”)《雪山關》詩云:“白日走青霄,夸父不能逐。一上雪山關,日疑手可掬。峻看達天門,雄訝折坤軸。亂山泣魑魅,一徑通黔蜀。樹依上下巖,風簸西南谷。當關據一夫,萬馬應裹足。憶昔隴西行,劍門曾駐目。謂擅天下奇,烏知險非獨。俯視荷肩者,喘汗步難速。安得稱蕩平,登臨謝巖壑。”

詩人用誇張和類比的手法,描寫出雪山關的高聳險峻,筆力剛健,氣勢磅礴。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清代道光翰林趙樹吉(宜賓人)《雪山關》詩云:“虛簷斷殘滴,初日光炯碎。肩輿陟危梯,盤折入蒼靄。仰攀掛猿枝,俯躡飛鳥背。緪懸一發系,谷暗懼失墜。層陰忽滃合,僕馬均覆蓋。重知衣屨溼,坐覺呼吸大。人語空濛中,風號線縷外。出雲已卓午,始訝突兀最。雄關扼險繼,黔蜀天所界。涼秋鬱古寒,跡垂慘不壞。所行及初夏,涼冽猶可戒。道人疑山精,碧眼望客拜。汲泉煮新荈,石樓暫留憩。緬維帝座近,真宰通謦欬。吾將揖浮丘,高舉攬霞佩。”

詩人用誇張和描寫的手法,極寫山勢之險峻,表達心裡活動,印證路途之艱險,有描述,有感想,情景交融,引人入勝。讀來頗有太白《蜀道難》之感。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站在關口看敘永方向,遠方的雲海漫過山峰。若是想見當年一些古人情節,真是感慨萬千,追憶民國蔡鍔將軍討袁護國途經此地,據說他寫下了:寫下了讓人熱血沸騰、正氣凜然的對聯:“是南來第一雄關,只有天在上頭,許壯士生還,將軍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會當秋登絕頂,看滇池月小,黔嶺雲低。”但是也有考證,蔡鍔雖然過了雪山關,這個對聯卻未必出自他之手。

也有人認為這對聯是辛酉年(1921)赤水分知縣楊公石所作。古藺縣人許文榜民國時期家有藏書,其中商務印書館民國19年(1930)出版的《全國楹聯類編》即收錄此聯。《類編》被許君儲存到1966年因破四舊査燒。許君是位楹聯愛好者,對聯的內容和作者的印象很深。

1983年出版的《四川省古藺縣地名錄》在《自然地理實體》一節,介紹雪山關概況中對楹聯作者楊公石作了肯定。(不過沽酒客目前沒有找到這些資料)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楹聯的下聯,因受外界因素,上半截損毀殘缺,為收集文物,曾經當時被文物館收集辦公室王雲,親去現場在荒土中挖掘出大部份殘石片,拼鑲出來,尚看得清其款式是“辛酉秋赤水分知縣丞楊□石□□書”字樣(空白處系被毀字無法復原),這更可以佐證作者是誰了。

今天雪山關屬於敘永縣摩尼鎮,當初原屬古藺轄管。當年很多當地人步行路過雪山關口,親眼所見,楹聯下聯絡殘損,但非因風化或自然地變崩裂,而是留有人為的破壞痕跡。這恰與當地群眾所傳說的故事相吻合。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傳說此楹聯石刻後不久,雲、貴兩省由此北上的人很多,有好事者見到“滇池月小,黔嶺雲低”的句子,理解為對滇、黔兩省人文風物的藐視,一氣之下,把它砸壞。這多少可以證明,要是聯確為蔡將軍所作,誰敢如此魯莽。不過對當時那些沒有文化的人,也是醉了。

當然因為沽酒客手裡資料其實有限,孤證難以作為確鑿之說,所以權當寫出來留存參考,最終如何留給專業人士繼續考證吧。

但是這些並不影響它過去的一切經歷和傳奇,今天我們再去登臨尋古雪山關的時候,起碼知道了它更多的歷史和過往,也知道了,原來敘永還有這一處奇絕之處的存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