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北方高寒地區稻田精養臺灣泥鰍技術研究

簡介2016年,臺灣泥鰍稻田精養模式在黑龍江省樺川縣取得成功,畝產達到310kg,每尾規格超過50g,畝效益超過3000元,在產量和效益上均取得了突破

木樁一畝多少棵

北方高寒地區稻田精養臺灣泥鰍技術研究

過去黑龍江省稻鰍共作模式主要以養殖泥鰍、黑龍江花鰍、大鱗副泥鰍等地產土著鰍科魚類為主,但因其生長速度慢、捕撈難等問題,養殖效果不理想。近兩年,稻田精養臺灣泥鰍開始在黑龍江省興起,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果,實現了“鰍稻雙豐收”,併成為農民增產、增效的好技術。2016年,臺灣泥鰍稻田精養模式在黑龍江省樺川縣取得成功,畝產達到310kg,每尾規格超過50g,畝效益超過3000元,在產量和效益上均取得了突破。2017年,臺灣泥鰍稻田精養模式在黑龍江省推廣面積擴大到1000餘畝,主要集中在前鋒農場、洪河農場,樺川縣、木蘭縣等,並且在技術上得到進一步完善。稻田養殖臺灣泥鰍較池塘養殖成本低,每千克成鰍養殖成本為12元左右,比池塘養殖低2元左右。臺灣泥鰍稻田精養高產模式畝產可達200kg~400kg,畝增效1000元~2000元,是今後北方高寒地區值得推廣的稻鰍共作模式。

北方高寒地區稻田精養臺灣泥鰍技術研究

秋天稻田美

一、稻田選擇

作為準備養殖臺灣泥鰍的田塊,需具備以下條件: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證養殖全過程用水。水源水質無汙染,最好採用江河水,井水也可採用,但用水成本高。二是田塊土質保水效能好,耕作層深,黑色壤土最好。耕作層淺的沙土田、沙泥田等,保水效能差,不宜選擇。三是易受洪水威脅的田塊不宜選擇。四是稻田田塊最好集中連片,便於管理。五是單塊田塊的面積以5畝~8畝,田塊寬度最好不超過30m。田塊太寬,田中的臺灣泥鰍迴游到魚溝時間長,不利於其採食飼料。

二、田間工程

1。田埂

普通稻田的田埂普遍比較低矮,且不結實,不符合稻田養殖臺灣泥鰍要求,需對田埂進行改造,可用挖魚溝的土修築田埂。田埂需加高到50cm,頂寬加到40cm、底寬加寬到60cm,並需夯實。

2。進排水口設施

進排水最好呈斜對角設定,進排水一般採用PVC管,將直徑5cm以上的PVC管埋入田埂中,並夯實。進水管口應用60目篩絹包裹,並用鐵絲固定好,防止雜魚、蝌蚪等進入。排水管處略低於稻田田面,並在排水管前設10目聚乙烯網攔,其它網目的聚乙烯網攔也可,網眼大小以不影響排水,不逃魚為宜。排水管不排水時,排水口也用60目篩絹包裹,並固定好。

3。魚溝

目前,黑龍江省稻田綜合種養多采用寬50cm~60cm,深40cm左右的魚溝。這種規格魚溝標準低,水體量小,適應不了臺灣泥鰍精養高產的要求。為滿足高產要求,需提高魚溝建設標準,魚溝加寬至1m~3m、加深至0。8m~1。2m。靠近田埂挖環溝(四條相通的溝),也可只挖兩條溝(相通,呈“L”形)或三條溝(相通,呈“U”形),不建議在田塊中間挖魚溝,以免影響機械插秧和收割作業。根據臺灣泥鰍計劃產量確定魚溝面積,計劃苗產200kg,魚溝面積佔稻田面積的10%;計劃苗產300kg,魚溝面積佔稻田面積的15%;計劃苗產300kg,魚溝面積佔稻田面積的20%。一般春季泡田整地前挖魚溝,也可在前一年秋季水稻收穫後開挖,採用小型挖掘機開挖。泡田耙地後會淤塞部分魚溝,水稻插秧後,還要清理一次魚溝。

4。防害圍牆

田埂上需建設防害圍牆,主要防止青蛙、老鼠、蛇等敵害動物進入。圍牆材料多使用塑膠薄膜或密眼聚乙烯網,建設方法與河蟹池塘防逃牆相同。許多地區也把密眼聚乙烯網材料的防害牆稱做“地網”。防害圍牆建在田埂上,將塑膠薄膜(或密眼聚乙烯網)下端埋入泥土中15cm~20cm,出土部分高0。5m~1m,將稻田圍起來。將出土部分塑膠薄膜(或密眼聚乙烯網)拉直與地面垂直,緊貼塑膠薄膜(或密眼聚乙烯網)的外側用木樁或鐵框架固定。地網建設成本低,一畝成本50元左右(含人工成本),可使用3年~5年。

5。防鳥網

水鳥對臺灣泥鰍的危害比較大,水鳥多的地方,還需建防鳥網,一些地方也稱“天網”。一般在插完秧後設置防鳥網,在稻田上方必須全面覆蓋防鳥網。防鳥網採用尼龍網即可,網目規格應根據當地敵害鳥類大小確定,一般網目40cm即可。如果當地小型敵害鳥類較多,可採用網目2cm~3cm網衣。架設的防鳥網要高於田面1m以上,以免鳥類落在網上,由於自身重量使網下沉,距離水面較近,鳥類仍然可以吃到臺灣泥鰍。同時防鳥網四周邊緣要與防害牆上端緊密結合,嚴防鳥類等敵害橫向進入養殖區域。防鳥網容易建設,成本低,一般畝成本100元左右(不含人工成本),可使用3年~5年。

三、水稻栽插

根據當地所處積溫帶,選擇抗倒伏、抗病蟲害能力強、米質優良的粳稻品種。北方各地插秧時間有所不同,日平均氣溫穩定透過13℃時開始插秧,黑龍江省水稻高產插秧期為5月15日~25日,一般6月份不插秧。中等肥力的土壤,行距30cm、穴距10cm;高肥力土壤,行距30cm、穴距13cm,每穴3棵~5棵基本苗。採取寬、窄行(大壟雙行)模式效果更好一些,寬行間距40cm、窄行間距20cm。插秧方式多采用機械插秧,目前已有能插寬窄行的插秧機,插秧時注意邊行密植。

北方高寒地區稻田精養臺灣泥鰍技術研究

Misgurnus fossilis, European weatherfish。 Object

四、鰍种放養

1。放養時間

臺灣泥鰍苗種需等秧苗返青以後才能放養,時間一般是5月末至6月上旬。臺灣泥鰍苗種的供應時間為5月~6月。養殖戶早購買的臺灣泥鰍苗種可放入池塘中暫養一段時間再放入稻田,暫養期間投餵破碎料。鰍种放入稻田前一天,用密眼小拉網在魚溝中拉網兩次,清除蝌蚪、大型昆蟲幼蟲等敵害生物。

2。放養規格

放養的臺灣泥鰍苗種以大規格為宜,規格越大,養殖成活率越高。通常稻田內青蛙較多,大規格臺灣泥鰍不易被青蛙捕食。一般放養當年培育的規格3cm~4cm魚種臺灣泥鰍苗種,也可放養規格4cm~6cm鰍種。

3。放養密度

根據產量、出池規格及成活率確定放養密度,計劃畝產200kg,畝放養鰍種0。6萬尾~1。5萬尾;計劃畝產300kg,畝放養鰍種0。9萬尾~2。25萬尾;計劃畝產400kg,畝放養鰍種1。2萬尾~3萬 尾。臺灣泥鰍養殖成活率按60%計算,出池規格20g~50g。另外,每畝搭配放養白鰱夏花魚種200尾、細鱗斜頜鯝(板黃)夏花魚種100尾,用於改良水質。

北方高寒地區稻田精養臺灣泥鰍技術研究

安徽黃山:金色田園美如畫

五、種養管理

1。飼料投餵

建議投餵膨化浮性飼料,便於觀察和掌握投飼量。沒有膨化浮性飼料,投餵沉性硬顆粒飼料也可。飼料粗蛋白含量一般達到34%~38%即可。除人工配合飼料外,還可輔助投餵幹水蚤、農副產品等。飼料一般每天投餵1次~2次,日投飼率為3%~5%。飼料採取定點投餵,投料點設在魚溝內,一個田塊可設多個投料點。根據臺灣泥鰍吃食情況調整投飼量。

2。灌溉及施肥

臺灣泥鰍進入稻田田後,根據水稻的生長特點,一般採取“先淺,後深,再淺”灌水的方法,也可採取其它灌溉方法。前期淺水能促使秧苗紮根,田面水深保持3cm~5cm。中期正值水稻孕穗期,田面水深保持6cm~7cm,遇到低溫水位加深至15cm~20cm。後期水稻抽穗灌漿成熟,田面水深保持在5cm~7cm;水稻黃熟初期開始排水。水稻按照其生產要求施肥,適當減少化肥用量,或者不施化肥。因為臺灣泥鰍糞便可起到增肥的作用。

3。日常管理

勤巡田,每天早、中、晚各巡田一次。經常檢查田埂,發現漏塌,及時維修和夯實。注意維護和修整進出水口的攔魚裝置、防害牆和防鳥線(網)。強化降雨天的管理,加強檢查,保持排水通暢,防止雨水漫埂,沖壞防逃網,造成逃魚。檢查臺灣泥鰍活動、攝食情況,發現異常,及時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處理。

4。病害防治

(1)臺灣泥鰍

臺灣泥鰍養殖死亡高峰在投放苗種後一週左右時間,主要病害有爛尾病、腸炎病、寄生蟲病、水黴病等。魚種入池前,用濃度30mg/L的聚維酮碘溶液或3%的食鹽水消毒5分鐘~10分鐘。飼養期間注意觀察魚活動情況;定期檢查魚體,發現魚病,及時治療。注意驅趕清除敵害生物,敵害生物主要有蝌蚪、蛙類、水生昆蟲及幼蟲、肉食性魚類、鳥類、水老鼠等。

(2)水稻

儘量採用物理和生物的措施,如用燈光、色彩等誘殺害蟲,投放害蟲天敵,機械捕捉害蟲,機械或人工除草等。捕捉或誘殺的害蟲還可作為臺灣泥鰍的飼料。儘量少施或不施農藥,必須使用時,應選用低毒高效農藥。殺蟲劑要慎用,不宜使用菊酯類農藥。農藥劑型宜選用懸浮劑、微囊懸浮劑、水劑、水乳劑、微乳劑、顆粒劑、水分散粒劑和可溶性粒劑等環境友好型劑型。施藥前還應將泥驅趕到魚溝內,用藥時加深稻田水位。負泥蟲的防治,應在其幼蟲發生期,早晨露水未乾時,用掃帚人工掃除。養臺灣泥鰍的稻田雜草一般較少,雜草大多在出芽階段就會被臺灣泥鰍吃掉,其餘人工清除,一般不用施除草劑。

北方高寒地區稻田精養臺灣泥鰍技術研究

廣西全州:稻田養魚雙豐收

六、產品收穫

一般8月下旬,稻田放水時臺灣泥鰍開始逐漸捕撈上市。隨著稻田不斷排水,臺灣泥鰍會逐漸集中到魚溝中,切勿快速排乾田面上水,否則會造成田面上的臺灣泥鰍擱淺,導致回捕率下降。溝中的臺灣泥鰍用小拉網或地籠網捕撈。魚溝中的臺灣泥鰍也可不捕撈或捕撈一部分,保留魚溝中的水,飼養至9月下旬捕撈上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