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戰爭史的奇蹟,一個書生率三千兵馬,兩年殺敵12萬,拯救了唐朝!

簡介張巡,唐朝“安史之亂”時力抗叛軍,堅守不屈的護國名臣,他將一群鄉兵百姓操練成鐵軍,率3000人在兩年間大小戰四百餘次,堅守孤城,累積斬殺叛軍12萬人

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指的是哪裡

張巡,唐朝“安史之亂”時力抗叛軍,堅守不屈的護國名臣,他將一群鄉兵百姓操練成鐵軍,率3000人在兩年間大小戰四百餘次,堅守孤城,累積斬殺叛軍12萬人。

也正是他在雍丘和睢陽的堅守,使得安史叛軍難以攻入豐饒富裕、維繫唐朝中樞財賦的江淮地區,為平定“安史之亂”的最終勝利,立下殊功,為岌岌可危的大唐王朝延命了一百五十年。

張巡本是一個書生文官,科考中高中第三名探花郎,也曾於曲江宴上和一眾同年進士,觀賞天光水色,品嚐御酒佳釀,作詩賞文不亦快哉。在國難臨頭之際,他從戰爭中學會打仗,竟能臨敵應變,奇計無窮,將自己的軍事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

戰爭史的奇蹟,一個書生率三千兵馬,兩年殺敵12萬,拯救了唐朝!

——如果說文武全才的“小李探花”只是小說家虛構,那麼智勇兼備、捨身報國的“小張探花”便是真實史實中的英才天縱,國士無雙。

公元756年二月,張巡率雍丘城內3000唐軍,擊退叛將令狐潮所率1。5萬叛軍的多次進攻,

累計殺傷敵軍萬人

,取得一場輝煌大勝,從此一戰而天下皆聞其名。

三月,叛軍糾合4萬餘大軍再攻雍丘,環城安放上百門投石機,將城樓城牆盡數轟塌。而唐軍此時僅剩餘2000餘人。張巡設定木柵,又將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嚇阻敵軍,又親率精卒,乘著敵軍鬆懈之時,反覆出城夜襲敵營,堅守六十餘天,前後大小三百餘戰,迫得敵軍退軍。之後張巡更大開城門,出城追襲,大破叛軍,光俘虜就活捉了兩千多人。

此後叛軍攻克長安訊息傳來,守城將官六人聞訊動搖,意欲投降,被張巡痛斥斬首。他又

以“聲東擊西”之計,襲取叛軍運糧船隊數百艘,以“草人借箭”之計,得敵箭數十萬只。

隨後,張巡又挑選五百勇士,乘夜縋城而下,叛軍仍以為是草人,不加防備,卻被唐軍在猝不及防下,殺得陣營大亂。幾萬叛軍自相踐踏,不辨敵我,一氣逃散了十幾裡地。

隨後,張巡又假意告知叛將令狐潮,自己將率軍棄城,要他送馬三十匹為酬謝。令狐潮急於奪城立功,果然送馬,卻被張巡挑選勇士,

以三十驍騎率兵殺出,衝得敵陣大亂。此戰擒敵將十四員,陣斬百餘級,繳獲軍械牲畜無數。

令狐潮大敗之餘,終於被迫撤軍,雍丘之圍遂解。

張巡乘勝出擊,

在白沙渦之戰,夜間突襲,大破叛軍步騎七千人,桃陵之戰又將落單的叛軍小隊四百人盡數俘虜

。隨著他每戰克捷,威名遠播,各方民眾從叛軍治下來投奔他的達到一萬餘戶,麾下兵馬也補充到300騎兵,合計3000士卒。

八月,張巡率部

持短兵夜襲叛軍李庭望部,將這支蕃漢兵馬二萬餘人的敵軍打得死傷大半,連夜逃竄。

十月後,張巡再次主動出擊,

兩次大敗叛軍令狐潮部萬餘人,斬首過千。

十二月,叛軍在雍丘北面的杞州築城,徹底斷絕張巡糧道,周邊多個城池相繼被叛軍攻陷。張巡遂主動放棄雍丘,揮軍東向,和睢陽太守許遠會師後,總兵力達6800人,隨後

在寧陵之戰大破叛將楊朝宗部步騎二萬人,殺叛將二十餘人,斬首一萬餘級

,叛軍死屍填塞了汴水。因此戰之功,張巡升任河南節度副使。

到了公元757年,此時安史叛軍首領安慶緒,弒殺其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后,將戰略攻擊重心從關中的李唐王朝中樞,轉移到江淮地區,派其得力部將

尹子琦

,率突厥、奚人等胡族精銳軍馬大舉南下,會合當地叛軍嘯聚十三萬人,意圖一舉蕩平江淮,進而奪取維繫唐朝經濟運轉的江南財帛重地。張巡和許遠駐守的睢陽城,就是叛軍如鯁在喉、勢在必奪的釘子。

面對叛軍前所未有的強大軍容,張巡志氣不衰,每日從早至午,大小接戰二十餘次,並主動出城迎戰,將叛軍一次次打得屍橫遍野,落荒而逃。敵

軍本營被斬將拔旗,搗毀多次,精銳軍馬死傷無數,大筆軍資被唐軍繳獲。

元月,第一次圍城戰,張巡

擒殺敵將60多人,斬殺叛軍2萬餘人。

三月,第二次圍城戰,張巡

主動出擊,追奔數十里,斬殺叛軍3000餘人

五月,第三次圍城戰,張巡

以晝夜擊鼓,疲敵擾敵之計,突襲敵營,斬殺叛軍5000餘人,叛軍主帥尹子琦左眼也被打瞎。

七月,第四次圍城戰,睢陽守軍經過多次戰損,此刻只剩1600餘人,再難主動出擊。叛軍的雲梯攻城,被張巡派守軍用鉤杆頂翻,投火焚盡;叛軍改用鉤車、木馬攻城,又被守軍投石砸爛。百計挫敗下,十萬叛軍只能挖掘壕溝,加築柵欄,就指望著長期圍困,靠耗糧戰術來打垮這內無糧草產出,外無救兵的孤城殘軍。

張巡《橫笛》:【岧嶢試一臨,虜騎附城陰。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門開邊月近,戰苦陣雲深。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聲。】

隨著時間推移,睢陽周邊城池紛紛陷落,周圍各路唐軍將帥,許叔冀,賀蘭進明,尚衡,李賁……只因嫉妒張巡的聲名戰績,絕不願意他帶著“御史中丞,河南節度副使”這等方面大員的官爵,以及護國英雄的光環,活著進入帝國朝堂。

於是,這些蠅營狗苟之徒,竟都心照不宣地“不動如山”,逗留不進,視睢陽的堅守於無物。這座英雄城池也終於到了糧食耗盡,連捕鼠羅雀也難為繼的那天。守軍將士所剩600餘人,多半是戰損傷殘,勉強靠著麻紙樹皮充飢。

城中猛將南霽雲奉張巡之命,率30勇士殺出重圍,四處請援卻接連碰壁,只得3000援軍,搶奪了叛軍數百頭牛後,乘著夜霧殺回城中,在叛軍攔阻下又戰死大半。

終於明白再無援軍希望後,多數人提議棄城東走,張巡以為睢陽是江淮屏障,多堅守一日便能給唐朝政府軍的反攻多一天準備時間。若是輕易放棄,則叛軍乘勝南進,荼毒江南,國勢必危,因此說服眾人,寧願與城俱亡。

終於等到了守軍將士疲累不堪,瘦餓得難以開弓執刀時,十萬叛軍雲集蟻聚,大舉攻城。張巡叩拜長安方向:【

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

】英勇就義,時年49歲。

戰爭史的奇蹟,一個書生率三千兵馬,兩年殺敵12萬,拯救了唐朝!

睢陽城破三日後,唐朝援軍終於姍姍來遲,七日後,唐軍收復睢陽,全線反攻,一個月後,坐擁十三萬大軍的叛將頭目尹子琦兵敗身死。這場平定“安史之亂”戰爭中的河南戰役,以唐軍的勝利告終。張巡和睢陽一城為代價,江淮得救,大唐得安!

整個雍丘和睢陽保衛戰,張巡指揮由鄉兵和百姓精壯組成的兵馬數千,多次以寡敵眾,以少勝多,兩年內大小戰四百餘次,累計殲滅安史叛軍十二萬,以如此奇蹟戰績,被譽為中國古代最出色的守城名將之一。

張巡

善用城池,因地制宜,攻守兼施,虛實結合,攻敵不備,避實擊虛,擾敵疲敵,夜兵突襲,百出奇策,有無相生

,幾乎把《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全使了個遍,睢陽保衛戰也成為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城市機動防衛戰的經典之作,張巡的許多守戰奇計,都為後世中華名將效仿並心神往之。

張巡

極善治軍,推誠待人,無所疑隱,號令嚴明,賞罰分明

,他熟悉自己見過的每個兵士,以身作則,和將士同甘共苦,因而能如臂使指,指揮如意,無往不利。每當戰事焦灼,士卒欲退時,張巡便身先士卒,死戰不退,激勵了將士們重新投入戰鬥,奮勇破敵。

張巡軍兩年征戰,所需之器械、甲仗,無不取自敵軍俘獲,是古代版的「沒有槍炮,敵人給我們造」。

【巡初守睢陽時,卒僅萬人,城中居人亦且數萬,巡一見問姓名,其後無不識者。前後大小戰凡四百餘,殺賊卒十二萬人。巡行兵不依古法敎戰陳,令本將各以其意敎之。人或問其故,巡曰:「今與胡虜戰,雲合鳥散,變態不恆,數步之間,勢有同異。臨機應猝,在於呼吸之間,而動詢大將,事不相及,非知兵之變者也。故吾使兵識將意,將識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將相習,人自為戰,不亦可乎!」】

【自興兵,器械、甲仗皆取之於敵,未嘗自修。每戰,將士或退散,巡立於戰所,謂將士曰:「我不離此,汝為我還決之。」將士莫敢不還,死戰,卒破敵。又推誠待人,無所疑隱;臨敵應變,出奇無窮;號令明,賞罰信,與眾共甘苦寒暑,故下爭致死力。】——《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安史叛軍行徑殘暴,其所經之處,必將城內百姓衣物財產搜刮一空,強迫精壯男子為苦力,婦女皆被姦淫,老弱病幼直接殺死,挑在刀槊之上為取樂。整個曾經何等繁華的河南中原地區,變成了豺狼所號、人煙斷絕的無人區。多少百姓逃奔睢陽遮蔽的江淮地區避難,但求一時偷生。

因此,睢陽堅守兩年,牽制叛軍數十萬大軍的重大意義,不但是為唐王朝力保東南半壁財賦之地,更護佑了江淮以南千萬百姓不至於也落到睢陽這樣的地獄絕境。

唐朝名臣韓愈如此讚頌張巡:【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也正因為睢陽之戰意義太過重大,張巡和一眾英雄表現太過傑出,所以反而印襯得朝堂上祿祿諸公何等無能,逗留不進勾心鬥角的前線將領又何等誤國,所以睢陽守衛戰最後時刻的不得已悲劇,才在這些掌握話語權的道貌岸然之輩的聲嘶力竭中,千百倍放大了,竟讓這位千古英雄蒙受冤屈和垢辱。歷史又何其不公!

張巡困守孤城不拋棄不放棄,和將士們同呼吸共命運,堅持到最後時刻,不屈殉國,論忠烈論人品皆無可挑剔,配得起所有身後褒榮美譽,後世一切讚美景仰。還有許遠、南霽雲、雷萬春……他們並不是為某個王朝的統治者去殉死,而是為了守護大多數人的家園不被侵害,捍衛身後千萬百姓安寧生活,才在胡騎鐵蹄中,叛軍刀鋒下,竭盡所能想要力挽天傾。

如此一個英雄群體在生死絕境中,捍衛和守護中國古代史上最偉大昌隆的文明,共同譜就一曲浩氣長歌。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千古史詩《正氣歌》中將張巡和眾多華夏民族偉大英雄同列:

戰爭史的奇蹟,一個書生率三千兵馬,兩年殺敵12萬,拯救了唐朝!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無數為張巡所保護的江淮百姓沒有忘記他的功勳,千百年來代代耳口相傳下去,張巡的祠堂始終立於睢陽(今河南商丘),安享著後人香火,作為當地最重要名勝,至今完好如新。

睢陽(商丘)張巡祠:

戰爭史的奇蹟,一個書生率三千兵馬,兩年殺敵12萬,拯救了唐朝!

戰爭史的奇蹟,一個書生率三千兵馬,兩年殺敵12萬,拯救了唐朝!

不止是在當時戰火繽紛的睢陽、鄧州、河東(今山西芮城)、真源(今河南鹿邑)等地,甚至遠及江蘇無錫,福建莆田,江西鄱陽這些地方,都自發地建起了張王廟,精忠祠,張中丞祠,張巡被老百姓奉為神靈,尊為“旻天大帝”,對他的崇拜和祭祀一直延續至今。

鄱陽張王廟:

戰爭史的奇蹟,一個書生率三千兵馬,兩年殺敵12萬,拯救了唐朝!

無錫惠山張中丞祠:張巡和身側的許遠像。

戰爭史的奇蹟,一個書生率三千兵馬,兩年殺敵12萬,拯救了唐朝!

這絕不是光憑那些鼓吹臣子愚忠的封建統治者所能做到的,他們曾經大力提倡而被後人廢棄的廟宇千年以來不知尚有多少,而正是千百年來萬眾人心所向的結果。

一如張中丞祠的上下八字:

旻天大帝,蔭被南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