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簡介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不過使得存茶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茶葉可以在陽光下曬嗎?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好久不見李姑娘,今日碰面,心情著實有點微妙。

原本的李姑娘一頭烏黑秀髮,蓬鬆秀髮如雲,是多少朋友都羨慕不來的天然優勢,可她不知道怎麼想的,這幾天居然把頭髮剪短,打上微卷,加上微黃的髮色,實在是有些顯老。

也許是李麻花痛心的眼神太過明顯,連溫溫婉婉的李姑娘都發現,只能放下茶杯,燦燦苦笑:

“唉,我也不知道理髮師怎麼想的,我只是想看起來成熟一點,誰知道……”她摸著自己的髮梢,滿臉無奈,想來也是後悔的。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改變氣質的小心思打得妙,遇上不合適的理髮師傅卻很容易翻車,看著李姑娘的頭髮,心有慼慼,下次改變髮型之前真得慎重策劃。

“小心思”翻車的事情,當然不僅發生在剪頭髮上——

前幾天便有一個茶友抱怨,說她用乾燥劑代替抽溼機,原本以為能節約成本,結果吸飽了水分的乾燥劑沒有任何訊號,也不知道那些茶葉是否會發生異變。

可不,存茶的“小心思”一旦出了偏差,便會釀下後悔莫及的苦果。

這些存茶的怪招,諸位可曾用過?用過,可要小心啦!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2》

白茶容器內放乾燥劑?

真空包裝內的小小一袋乾燥劑,是多少小朋友第一次接觸到除溼概念的渠道。

乾燥劑,是指能除去潮溼物質中水分的物質,常分為兩類:化學乾燥劑和物理乾燥劑。

化學乾燥劑,如硫酸鈣和氯化鈣等,是透過與水結合生成水合物進行乾燥。

物理乾燥劑,如矽膠與活性氧化鋁等,是透過物理吸附水進行乾燥。

然而,開始存茶,使用這些小小的乾燥劑,能夠達到白茶需要的溼度要求麼?

答案是不可以!

且看那些使用小袋乾燥劑的食物包裝,往往都是一些小巧玲瓏的食品,不超過5斤,一般而言,這些乾燥劑,要達到乾燥的效果,還要以真空包裝為主,乾燥劑除溼為輔。

簡單概括,小包裝的乾燥劑爭奪的是狹小密閉空間中的微量水分。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而且,小袋的乾燥劑,能夠發揮作用的時間極短——在食品開袋後,到全部吃光的短短數天時間。

乾燥劑發揮的時間短,意味著需要勤加更換,而白茶儲存,忌諱開箱次數過頻,這對茶葉的陳化過程有著不好的影響;且它能使用的空間狹小,對於成箱存放的茶葉基本沒有任何太多的作用,雖能吸取少量的溼氣,卻形同雞肋。

既然小袋的乾燥劑作用甚少,那麼增大用量,能不能達到白茶存茶的溼度標準?

答案也是不行。

光用乾燥劑,忽略三層包裝法,在白茶包裝的水汽透過率過高的情況下,需要分量極多的乾燥劑才能達到除溼的效果。

暫且不考慮包裝水透氣率,根據乾燥劑的成分不同,一個立方的空間在40天內的乾燥劑用量,最低達到630g,最高需要1155g。

一旦乾燥劑壽命將盡,便需要開箱更換,來回的開箱換乾燥劑,干擾白茶陳化之餘,還讓白茶多增加受潮變質的危險,且用量極大,成本不低。

故而乾燥劑存茶,絕非白茶儲存的良配。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3》

用木炭和生石灰吸溼?

帶著點科技水平的乾燥劑存茶效果不行,便有茶友將眼光放到了古老的木炭和生石灰身上,然而這兩種存茶“乾燥劑”,比起正經的乾燥劑,效果更差。

木炭的祛溼原理,在於它表面的氣孔,高溫碳化和活性處理後的木炭,表面積增大,對空氣的水汽有了一定的吸附力。

茶友們往往只看見木炭對水汽的“吸附力”,卻忽略了它發揮的功效究竟如何。

一塊木炭,用的是最物理的祛溼方式,利用全身的孔洞和鹹味空隙吸收水分,當它全身的孔洞吸飽了水分,吸溼能力便降低、逐漸消失。

木炭比起乾燥劑,不僅體積笨重,祛溼的能力更差,更加需要別人勤加更換。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如果盲目信任這些功效有限的木炭,放了木炭就不去理會存茶室,只會讓一屋子好茶浸泡在水汽中,難免變質。

用木炭祛溼,相當於用冰塊製冷,發揮的功效有限而時間短暫。

而生石灰,作為化學乾燥劑的鼻祖,在長時間存茶這件大事上,同樣功效平平。

用最簡單粗暴的數字,就能說明一切——一平方米的空間,需要對應使用一斤生石灰,才能勉強達到祛溼的效果。

存茶室使用生石灰祛溼,使用量極大,且這些吸飽了水汽的生石灰,需要立刻更換,不然存茶室的溼氣只會捲土重來,浸泡你精心挑選的好茶。

一個存茶室的空間,在梅雨季節,即使放入再多的木炭和生石灰,也會很快失去作用。

大分量的木炭和生石灰,還佔據了極大的空間,使得存茶室“名不符其實”。

一箱箱茶葉旁邊,放得更多的是一箱箱木炭和生石灰,比起存茶更像“存炭”,豈不是顧此失彼,浪費空間?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4》

定期曬曬藏茶,曬乾溼氣?

或許是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本性,不僅在種植上點滿了天賦,遇到日光正好的時候,許多人便開始琢磨起曬東西的小事。

老奶奶曬果脯,年輕人曬乾花,存茶的人呢,也盤算著把茶葉抱出來曬一曬,在他們眼中——茶葉不是怕溼麼?曬一曬正好!

然而這種想當然的做法,只是在破壞茶葉的品質!

雜味、溼氣、強光、和高溫,四者並稱白茶儲存的“四大天王”,任何一個,都能輕易摧毀白茶原本的優秀品質。

夏季陽光,在許多人眼中最適合曬東西,高溫能迅速蒸發食物內部的水分,而這種高溫,也能迅速曬乾白茶的壽命。

高溫,會加速茶葉內部的酶促作用,使得優質白茶中的豐富內物質快速分解,豐厚物質步步流失,再難挽回;且白茶中的芳香醇類物質,遇到高溫的脅迫,會逐步潰散在空氣中。

受到高溫重創的白茶,茶香變得單薄,茶湯也失去了原本的醇厚。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曬白茶,除去高溫的致命效果,陽光本身,便是一道白茶的“催命符”。

強烈的光照,會加速茶葉中的葉綠素分解,使得葉綠素脫鎂氧化,留下一道道紅色的氧化傷疤,這些傷疤,便是茶葉內物質流失的痕跡。

在儲存白茶的過程中,尚且需要注意避光避高溫。曬白茶,便是將這兩種致命因素髮揮到極致,活活將品質優秀的白茶推上夭折的道路,令人心碎!

既然品質優秀的白茶懼怕高溫強光,那麼受潮的白茶曬茶,能夠搶救麼?

沒用!白茶受潮,不同於衣物變溼,溼衣物在陽光下透過熱量帶走水分,而白茶在陽光透過熱量不僅帶走了水分,還帶走了更多的營養物質。

本身,這些受潮的白茶便已經失去了不少內物質,再用這強光高溫照耀,暴曬的白茶品質更低。

受潮和高溫照耀的雙重摺磨,使得白茶往變質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真正想搶救受潮白茶,並不是選擇陽光下暴曬。

比如,受潮程度較淺的白茶,便可以請製茶師傅幫助提香,用溫火慢烘將水分祛除,但品質上受到損耗,不可避免;而受潮程度較重的白茶,已經是藥石罔效,無藥可醫。

強光暴曬下的白茶,只會失去它的香氣和滋味,受潮後接受暴曬的白茶,葉片芽頭軟塌塌,毫毛從原本的乾爽變得黏膩,顏色變得暗沉發黑,或是深沉帶紅,滋味更加不如人意。

儲存白茶,不是折磨白茶!

存茶,選擇日光暴曬,只是一腔好心辦了壞事,活活消耗了白茶的品質。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5》

如何才是正確的存茶方式?

真正的存茶方式,其實十分簡單明瞭,並不需要這些花樣百出的乾燥劑、生石灰、木炭之流來干擾。

三層包裝、注重環境。這兩者,便是儲存白茶的根本。

鋁袋,塑膠袋,紙箱的三層緊密的保護,首先為白茶圈出一個安心陳化的環境。

三層包裝法第一步,用最內層的鋁袋,為白茶隔絕光照、水汽,鋁袋帶有一定的密封性,束緊它的封口,能初步保護白茶不收水汽和雜味的干擾。

第二步,將鋁袋放入塑膠袋,進一步隔絕水汽和異味,塑膠袋的封口同樣需要束緊,不能草草了事。

第三步,為白茶挑選一個結實耐操的五層瓦楞紙箱,這厚厚的紙箱能攔下絕大部分的水汽,但紙箱的每一處縫隙都需要密封,避免水汽雜味鑽入紙箱的漏洞中,影響白茶的品質。

只有注重白茶的三層包裝,白茶的香氣才不會外洩,外在的水汽和雜味也不會輕易影響白茶,干擾它的陳化之路。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然而三層包裝只是存茶的基礎,存茶環境,才是白茶陳化中的最大變數。

存茶環境,需要注重避光、陰涼、通風透氣。

光照和高溫,會加速茶葉中的酶促反應、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反應,擾亂白茶內物質的陳化步調,導致葉綠素受損,茶湯滋味都受到影響。

存茶室的通風透氣,是為了避免雜味對白茶的影響。

白茶的吸附性極強,對於水汽和雜味基本上來者不拒,如果不注重環境包裝,茶葉便會將這些水分和氣味納入茶葉中,導致茶葉香氣受損,黴變變質。

如果無法保證存茶室的溼度和溫度,空調和抽溼機都為存茶添上一臂之力。

白茶的最佳存放溫度在25度左右,溼度在45度左右,只要室內溫溼度保持在這良好的閥值內,好茶會以香清甘活,作為回饋。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這樣就能高枕無憂?你可能想錯了

《6》

或許是出於茶友對茶葉的珍惜,才會有這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小心思。

然而小心思用錯了方向,便是好心辦了壞事,反倒將白茶推向變質受傷的道路。

真正的存茶,三層包裝,注重環境,足矣。

曬茶、生石灰、木炭、乾燥劑,不過使得存茶弄巧成拙,為蛇畫足。

存茶的怪招,過之不及,唯有勤勤懇懇,細緻小心,才有滿室好茶的清香,不負眾望。

茶山春物近,那得共追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選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宣告: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