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讓大愛者有個安魂的“家”!衡陽市首個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建成

簡介”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器官移植專家羅志剛教授是湘南開展腎臟移植手術的第一人,他感嘆:“器官捐獻,讓生命得以延續和重生,陵園建成,讓人間大愛得以永存

哈卡萊安魂者是誰

衡陽日報4月12日訊(朱嘉林)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4月2日凌晨,清明前夕,17歲男孩豪豪(化名)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即便是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仍然回饋給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禮物——他的雙腎、角膜、肝臟。

讓大愛者有個安魂的“家”!衡陽市首個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建成

當天九點半,衡陽市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開園。園內的紀念牆上鐫刻著35位器官捐獻者的照片、名字和出生年月,照片中的他們神情各異,但他們的出生年月後,共同續寫著兩個字:“永生”!不久後,豪豪也將和他們一起長眠於此。

“這上面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英雄,他們用愛心傳遞著最溫情絢爛的人性光輝。”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器官移植專家羅志剛教授是湘南開展腎臟移植手術的第一人,他感嘆:“器官捐獻,讓生命得以延續和重生,陵園建成,讓人間大愛得以永存。”

 35名器官捐獻者安息在紀念陵園

4月2日凌晨,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手術室內,豪豪的器官獲取手術開始前,醫護人員面向遺體集體肅立、低頭、致敬。術後,他們把遺體修復如初,全程幫助其家人處理後事。

讓大愛者有個安魂的“家”!衡陽市首個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建成

羅志剛有著30多年器官移植臨床經驗,自稱早已見慣生死,但每次做手術,他的內心依然會被器官捐獻者的奉獻而震撼。2015年,羅志剛針對省內專門紀念器官捐獻者的陵園缺乏的現狀,大力呼籲在衡陽建立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

“有一些家庭希望將親人骨灰存放在統一的紀念陵園,體現社會對捐獻者的尊重,這讓逝者有安息之處,親人有瞻仰之地,世人也有效仿的榜樣。”對於紀念陵園的意義,羅志剛如是說。

經過5年多的努力,在衡陽市民政局、衡陽市湘江水利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等支援下,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在今年清明節前建成,位於衡陽萬福園陵園內,近1200個墓位,滿足未來20年內捐獻者骨灰存放的需求。

首批遷入的35位捐獻者中,有不滿3歲未諳世事的孩童,也有年長慈愛的中老年人,有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有默默無聞的農民,他們的靈魂在這裡得到安放。

在生死間架起橋樑

器官捐獻者和移植受者之間有著一座生命的橋樑,而架起這座橋樑的人就是器官捐獻協調員。

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OPO(器官獲取組織)辦公室,有10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們走遍衡陽各個鄉鎮,對一線醫務工作者和普通群眾展開宣傳;出現潛在捐獻者後,他們第一時間趕往患者所在的醫院和家裡,幫助逝者延續生命,給器官衰竭的人送去生的希望。

“祁東人民醫院發現2位潛在捐獻者。”2017年正月初一的中午,一通電話打破了OPO辦公室的沉靜。於是,工作小組馬上收拾行裝出發。

“人體器官的獲取有很嚴格的時效性,這意味著協調員往往需要在患者彌留之際,就直面家屬商討捐獻的話題。協調員任何一句失言,甚至一個不合適的動作和眼神,都有可能引發未知的後果。”OPO辦公室主任譚書波表示,經過6小時的溝通,家屬最終同意。

返程路上,看著窗外萬家煙火團聚,飢腸轆轆的譚書波顧不上一天沒有吃飯,他心情複雜,既惋惜生命的逝去,但也必須與時間賽跑,為生命續航。

那晚的畫面,深深印在譚書波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回憶之前有些家屬罵、打等過激言語和行為,譚書波認為:“如今很多人對無償器官捐獻有所瞭解,因而少了許多偏激者。”

出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死後要留全屍”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仍舊有許多家屬不能接受。“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家屬們真誠的言語、耐心的溝通。”捐獻者家屬的理解就是譚書波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019年,在南華附二器官移植科主任李建軍倡導、推動下,衡陽市福爾天使公益服務中心成立,是湖南省首家以器官捐獻者家庭和極度困難的器官衰竭者患者為主要服務物件的非營利性慈善公益組織。“福爾”是“附二”的諧音,也是器官捐獻者和受捐者之間的紐帶。

中心的志願者團隊,為器官捐獻者的家人們提供就醫服務、生活補助、心理疏導和貼心的關懷,截至目前共提供救助金額數百萬元。此外,還和OPO辦公室的協調員們一同進村、入戶,普及和宣傳無償器官捐獻知識,消除傳統思想對此的誤解。

2015年,19例;2016年22例;2017年,47例;2018年,51例……隨著公眾捐獻意識的不斷增強,登記和捐獻人數逐年提升,器官捐獻事業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理解支援和廣泛參與。

據衡陽市紅十字會統計,截至目前,衡陽市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6541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243例,成功捐獻器官671個,成功挽救了600多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衡陽市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達到8。12,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無私奉獻讓我重獲新生”

譚春梅是OPO辦公室工作近10年的協調員,紀念陵園裡每一個捐獻者的名字她都很熟悉。

“每一例器官捐獻的背後,都有一則感天動地的故事和一群默默奉獻的家屬們,他們深深打動著我。”譚春梅說,“我和他們也成為了朋友,事後經常溝通交流,讓他們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2018年3月7日晚上,不滿3歲的男孩星星意外被死神奪走了生命。星星父親萬念俱灰之際,選擇捐獻其器官,讓和星星一樣不幸的人重燃希望。

由於器官移植是雙向匿名的,星星父親並不知道受體是誰,三年過去了,他每年都會和譚春梅聯絡,詢問受者的身體情況。他說:“雖然星星已經離開,但他的一部分仍留在世上,我知道他們還好好的,就彷彿星星還存在於這個世界,這才讓我的人生有了些許念想。”

今年3月至今,該院OPO辦公室已完成7例器官捐獻,為13位腎衰竭、尿毒症患者帶去了生的希望。

肖女士是近日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的尿毒症患者。此前,她必須長期依靠血液透析度日,每週不少於兩次的透析,一個人幾乎綁在血液透析機上,毫無生存質量可言。

“真的感謝捐獻者及家屬,是他們的無私奉獻讓我重獲新生。”病房內,肖女士哽咽地說,“我幸運地等來了救命的腎,這是生命最好的饋贈。”

腎臟移植手術後的第三天,她的肌酐就降了下來。肖女士表示,待身體完全康復後她將去紀念陵園為器官捐獻者們獻上一束菊花,弔唁這些偉大的生命。

和肖女士一樣,受捐者黃女士也是十分感激。2017年,腎臟移植為她免去了透析的無窮折磨。得知衡陽市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開園,她第一時間前去祭奠,並深深地鞠躬,感謝他們。她表示,“未來我將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回饋社會,將捐獻者們的大愛繼續傳承。”

【採訪手記】  讓生命延續,將大愛永存

在報社工作以來,我曾經採訪並記錄了這些故事:2015年,不到4歲的女童琪琪,在與腦瘤鬥爭7個月後生命進入倒計時,她的家人強忍悲痛,簽訂器官捐獻協議。

2017年,市民熊衡露見義勇為勸阻一起行兇傷人案時被行兇歹徒砍傷,經過醫院全力搶救無效,根據其生前遺願,家屬決定捐獻出他的器官,他捐獻的腎臟、肝臟、角膜至少能讓5人重獲希望。

一個個有關器官捐獻的故事,凝聚著逝者對生者深深的祝福,也彰顯了大愛者們偉大的奉獻精神。

紀念陵園內,靜靜矗立的紀念牆,沉寂而冰冷,但上面一行行名字,卻一直溫暖著人心,也影響著更多的人。

為器官捐獻者建造陵園,讓這群無私而偉大的人擁有了一個安魂的家,也為這群人樹立了豐碑,這是對一個逝去生命的最好紀念。

正因為有了這群大愛者的奉獻,讓許多絕望中的生命得到了重生的希望和力量,為生命賦予了生生不息的永恆。這群大愛者是真正的英雄,他們的名字值得被永遠銘記,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紀念陵園,將成為他們精神永存、仁愛永駐之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