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拉開東漢末年亂世大幕之人,張角與黃巾軍興起過程探究

簡介165年距張角傳道時代已經不遠,所謂上行下效,張角的太平道傳播就恰逢當時社會上的黃老學說熱潮

張角的親信弟子有哪幾個

漢末群雄系列之張角(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漢末三國的紛爭,乃以黃巾之亂拉開序幕。對這場改變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其性質究竟為農民起義還是宗教戰爭,亦或單純陰謀叛亂,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解讀。筆者暫且不細究其性質,有一點在人們認識中大體擁有共識:提到三國時期,都預設將東漢末年納入其中,而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三國故事大部分恰恰就在這個時期。作為拉開這段精彩紛呈的歷史大幕之人,黃巾軍領袖、太平道教主、自稱“天公將軍”的張角是繞不開的重要人物。

張角(?—184),冀州鉅鹿人,他還有兩個弟弟,張梁、張寶。由於張角起兵造反,出於維護王朝統治秩序的需要,史書對這類“逆賊”通常持蔑視及否定態度,不會專門蒐集相關史料為其作傳。所以張角留存確鑿史料不多,對其出身也無記載,甚至沒有留下字號。

史書對張角並無單獨列傳,《後漢書》將其主要事蹟集中載於皇甫嵩傳,其他傳記中零星提及,《資治通鑑》也有相關記載。不論哪本史書,都將張角作為對立面去記載,且多為側面描述,對其本人的直接敘述極少,加上他的道教背景,更平添幾分神秘色彩。

拉開東漢末年亂世大幕之人,張角與黃巾軍興起過程探究

“大賢良師”張角

張角重大事件之一——創立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

漢靈帝建寧初年(168),張角開始傳道。他所創的太平道以《太平經》為主要經典,尊奉黃老思想,廣收門徒弟子傳教佈道。

所謂黃老,即黃帝、老子並稱,是道家一大流派,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發展。漢朝初期的休養生息政策,包括“文景之治”的盛世就與這種哲學思想的運用密不可分。雖然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道家尤其是黃老思想在民間仍然影響廣泛,州郡官府雖不鼓勵,也並不打壓。這與後來宋代開始儒家思想佔絕對統治地位的狀態有很大不同。

《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相傳為東漢另一位著名道士于吉所著,據《後漢書·襄楷傳》記載,早在漢順帝(125—144年在位)年間即已成書,于吉應當是對已有的道家學說進行彙集整理,加以適當擴充套件,最終編纂成型。《三國志·孫策傳》注引《江表傳》、《志林》又載於吉被孫策所殺。事件經過有多種不同版本,甚至摻雜神話成分,但于吉被孫策所殺並非演義虛構,而是確有其事。從順帝到獻帝足有五六十年,算來於吉已活有百歲上下,無怪乎當時人們將其視為活神仙。

說回張角,拿到這本《太平經》創立太平道,根據書中所載“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自稱“大賢良師”,張梁、張寶則稱“大醫”,兄弟三人開始傳教。

張角三兄弟傳教的主要手段就是行醫治病,透過讓病人向神靈跪拜懺悔,飲用符水等方式治療疾病。張角確實掌握一定醫術,很快信徒越來越多。有人會問,若治不好還會有人信麼?很簡單,只要說心誠則靈即可。病未見好蓋因自己不夠虔誠,非神明不靈。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張角的醫術加上太平道宣揚的宗教儀式、思想,社會底層的勞苦百姓很容易將太平道視為自己的精神寄託,於是張角的傳教事業非常順利。

現在有種觀點認為張角出身豪族,是頗具知識水平的人,理由是他能夠長遠佈局,建立有效的組織,並且家財萬貫。還有人還臆想黃巾之亂乃道家豪族對儒家豪族的反抗鬥爭。這實在是無稽之談,像筆者說的,史料的解讀要有根源,切忌過分發揮想象力。

首先說他眼光長遠,這倒不假,從靈帝初期以十幾年時間發展教眾,不可謂不處心積慮。但也可以說之前實力不足,無法行動。再說他的組織。太平道信眾遍佈全國大部分地區,按地區設立三十六方渠帥。但戰爭打響後大家能觀察到黃巾軍受張角的有效指揮嗎,顯然沒有。除河北黃巾一部外,其他黃巾軍各自為戰,既無統一戰略也無協作行動,除統一的口號外看不出各路黃巾軍有配合,這恐怕不能稱之為有效的組織。張角只是這場動亂的導火索,只管點燃,卻無力掌控火燒到哪裡。至於張角的財富,顯然是創教之後從信徒處斂得,這是信徒眾多的必然結果。

所謂道家豪族純屬無中生有。百姓信太平道者眾多,原因主要為,當時社會主流思想為儒家思想,所謂士人階層指的就是儒士,雖然其他學說並不禁止,但想要進入社會上層,一定要學習儒家典籍,認同儒家禮法。當時並沒有科舉制,實行的是察舉制。也就是透過郡縣推薦才可能走入仕途,察舉制的評判標準“孝廉”正是儒家道德標準。如此一來地方上世家大族比比皆是,社會階層固化,底層百姓毫無可能改變自己的階層。長此以往社會底層必然不滿,若政治清明,沒有戰亂還好,百姓還能夠過活;若是政治腐敗,加上內外戰爭頻繁,百姓賦稅徭役增多,趕上天災,百姓生存都將難以為繼。這時出現一個非儒家的,反傳統的張角,宣傳信仰太平道可以過上好生活,這就像攪動一潭死水的泥鰍,很容易吸引眼球,百姓自然願意抓住這根精神稻草。

拉開東漢末年亂世大幕之人,張角與黃巾軍興起過程探究

張角三兄弟

張角重大事件之二——發展教眾,積蓄力量

太平道不是一夜之間突然崛起的,張角在發動叛亂前的十幾年都在努力發展傳教事業,擴充實力。也許有人會好奇,對於太平道這種規模龐大的宗教力量,官府不可能毫不知情,為何沒有采取鎮壓措施,眼睜睜看張角越做越大?且往下看。

談到官府態度,首先必須觀察當朝皇帝如何看待太平道。在封建大一統王朝,皇帝的喜好往往能左右當時社會的思想界潮流。

早在延熹八年(165)正月,追溯到漢桓帝時代,據《後漢書》桓帝紀所載:“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縣,祠老子。”漢桓帝劉志派人祭祀老子,代表官方層面對於黃老之道的尊崇。放到更大的時代背景下,漢桓帝時代與外族進行過幾次大規模戰爭,主要是針對西部羌人,其中就在165年,“涼州三明”之一的名將段潁大破羌人,斬首兩萬多,俘虜數萬。漢桓帝祭祀老子正是發出希望休養生息的政策訊號,根據時局適當採用黃老之道治國。

提到桓帝,總是將“桓靈二帝”並稱為導致東漢衰敗的昏君,諸葛亮《出師表》就如此表述,深入人心。靈帝確實無可辯駁,但桓帝的惡名更多來自於他對宦官的寵信與黨錮之禍。黨錮之禍得罪廣大士人階層,自然招來後世惡評。但“桓”字並非惡諡,它的含義為“闢疆服遠、克敬勤民”,春秋五霸之首就是齊桓公,江東孫氏政權實際開創者孫策諡號“長沙桓王”,很能說明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多瞭解一下漢桓帝,筆者認為他屬於功過都很突出,爭議較大的人物,並非簡單昏君二字能夠概括。

拉開東漢末年亂世大幕之人,張角與黃巾軍興起過程探究

東漢著名昏君,漢靈帝

說回張角。皇帝公開尊奉黃老學說的行為自然引起地方上積極響應,地方官員不會禁止道家的傳播,百姓也逐漸產生對黃老思想的學習熱情。165年距張角傳道時代已經不遠,所謂上行下效,張角的太平道傳播就恰逢當時社會上的黃老學說熱潮。

桓帝雖然不是昏君,但在他治下東漢王朝也危機四伏。先有大將軍梁冀專權,後有黨錮之禍;內有宦官欺下媚上,外有邊境戰事不斷。等到桓帝有休養生息的年頭,不久卻與世長辭。年幼的靈帝登基,又重複上演宦官與外戚的爭鬥,偏偏他資質還不如桓帝,親政後朝廷更加腐敗成風。這直接導致百姓生活艱難,社會不穩定因素越發增多。另據有關史料分析,桓帝時代漢朝人口已高達六千萬左右,這是清朝之前封建王朝的人口極限,所謂盛唐也不過如此。人口規模達到土地承載極限,只要稍有天災人禍,風吹草動將像滾雪球一樣引發大規模動盪。稍有頭腦的人都能看出,東漢王朝正坐在火山口上,處在危機的邊緣。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治病救人、勸導向善的張角帶著太平道粉墨登場。他宣傳的教義與社會上業已流行的黃老思潮非常符合,所以官府不僅未予禁止,不少官員還認為太平道的傳播有助於社會穩定,樂觀其成。

張角派出得力弟子到各州傳教,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太平道勢力遍佈冀、兗、青、徐、豫、幽、荊、揚八州,信徒達到數十萬人。據《資治通鑑》載“或棄賣財產、流移奔赴,填塞道路,未至病死者亦以萬數。”虔誠的信徒們變賣財產追隨張角,道路都堵滿要見張角的人,有路途遙遠者死在半路上的都達到數萬人。

張角在全國設立三十六個“方”,大方有一萬多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每方設立渠帥,類似將領,以準軍事組織的形式管理信徒。

到這種程度,多數東漢官員仍然沒有危機感,沒有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危險。除社會思潮對道家思想的推崇外,張角在十幾年傳教過程中也巧妙地隱藏真實意圖,沒有急於求成。與後世農民起義最大的不同就是,張角在行動之前經過長期的準備,以完整的思想體系太平道作為凝聚人心的手段。後世也只有太平天國能與其對比。

拉開東漢末年亂世大幕之人,張角與黃巾軍興起過程探究

張角得力干將,馬元義

張角重大事件之三——東窗事發,倉促起兵

並非所有東漢官員都是傻瓜,有人已對太平道的發展勢頭感覺不安。

光和四年(181),司徒楊賜就曾試圖上書靈帝,認為張角以太平道煽動百姓歸附,勢頭蔓延得很嚴重,已達到處理不慎將造成恐慌,刺激他們叛亂的地步。楊賜建議靈帝令地方官員將當地流民挑出來,派人護送回本地,以孤立張角及其黨羽,再將各地渠帥誅殺,以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應當說楊賜的分析極為精準,可惜這本奏章因楊賜不久被罷免而束之高閣,靈帝沒有及時看到。過幾年黃巾之亂爆發後,靈帝偶然翻閱到這本奏章,大為感慨,下詔封楊賜臨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這位楊賜您可能不熟悉,他的祖父楊震官至太尉,父親楊秉也官至太尉,楊賜本人擔任過司徒、太尉,兒子楊彪亦官至太尉。他的孫子名叫楊修。在漢末提到四世三公就想到袁家,楊家也不遑多讓,是天下知名的世家豪族,這也是楊修恃才傲物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且說楊賜奏章沒送成即被罷免,使張角又得到一段壯大時間。

光和六年(183),司徒掾劉陶與奉車都尉樂松、議郎袁貢三人聯名上疏,建議靈帝趕緊逮捕張角,剷除太平道。這次奏章倒是送到皇帝手中,但漢靈帝不以為然,不覺得張角對自己有威脅,反而下詔讓劉陶去修訂《春秋條例》。

楊賜當時還能提出遷移流民回鄉,孤立張角親信的策略。兩年後劉陶提出的策略已有所不同,他建議靈帝公開下詔懸賞捉拿張角,不惜以土地為獎賞。能看出張角的勢力已經大到何種程度。

根據《資治通鑑》載,此時有關張角陰謀造反的流言已經廣泛傳播,甚至傳聞張角在京城安插間諜,探聽朝政。張角勢力在許多地方影響極大,州郡對太平道的活動非常擔憂,卻害怕引發騷亂而不敢抓捕,地方官員只敢在交談中互相提醒防範太平道,又怕引火上身不敢寫公文告知朝廷。史書原文“州郡忌諱,不欲聞之,但更相告語,莫肯公文。”

至此,張角對各地百姓的傳教活動已經達到臨界點,有關他要造反的輿論已甚囂塵上,漢靈帝居然視而不見,坐失剷除張角的時機。張角與太平道此時已進入發動叛亂的倒計時。

光和六年(183)年底,“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句話開始在社會上廣為流傳。這當然出自張角及其信徒,注意這句非常著名的黃巾軍口號並非發動叛亂時才提出,而是在起兵之前就已流傳開來,張角不愧為太平道創始人,對宣傳造勢工作深諳其道。

據《後漢書》皇甫嵩傳載,張角派教徒在京城各部門官署及州郡官府的大門用石灰粉末塗上“甲子”兩個大字,製造大漢將被取代的輿論。

拉開東漢末年亂世大幕之人,張角與黃巾軍興起過程探究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中平元年(184)年初,張角任命的三十六方渠帥中的骨幹馬元義帶領荊州、揚州數萬人,北上鄴城與張角會合。然後馬元義又數次前往京師洛陽,暗中勾結中常侍封諝、徐奉為內應。張角向各地教眾傳達號令,約定三月五日一同舉事。然而有名叫唐周的信徒心中害怕,上書揭發張角的計劃。漢靈帝大為震怒,下令搜捕太平道信徒,馬元義當時恰好在洛陽未能脫身,被處以車裂極刑。洛陽城中被捕人數眾多,千餘人被牽連誅殺。漢靈帝命令冀州方面搜捕張角等人,張角得知計劃敗露,連夜派人趕赴各方,號令立即起兵。由於他們以“黃天當立”為口號,所以太平道士卒都用一塊黃布包在頭上,因此得名“黃巾賊”。

中常侍封諝、徐奉二人勾結張角證據確鑿,無可辯駁,被漢靈帝處死,但宦官與張角暗中來往者遠不止二人。《後漢書》宦者列傳載,黃巾之亂爆發後,當年五月漢靈帝曾嚴厲斥責曾被其視為父母的張讓、趙忠,直指多名宦官勾結張角意圖謀反。張讓等人將罪行全部推到已故中常侍王甫、侯覽頭上,漢靈帝居然沒有進一步懲罰張讓他們,可見昏庸到什麼程度。後來十常侍之亂,張讓還劫持少帝企圖逃往河北,都是靈帝遺留的禍患。值得一提的是,負責此案偵辦者正是大將軍何進,所以何進與宦官們的矛盾此時就已初露端倪。奈何皇帝袒護宦官,大臣們毫無辦法。

張角提前起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口號,掀起這場意圖推翻東漢王朝的戰爭。自此,漢末亂世拉開帷幕。

下一期,將繼續為您講述張角及黃巾軍的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