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劉禪如何透過重整禁衛軍,來重塑大漢皇權

簡介劉禪親政以後,一心要加強皇權實際上,蔣琬、諸葛瞻所任都護,較之李嚴則越來越具有禁衛武官色彩,當與陳祗於成都領中護軍分掌禁衛之權的內在邏輯是一致的

禁衛統領幾品官

中都護向真正的禁衛武官轉化

蜀漢設立中都護,最早是在劉備託孤之際,任命尚書令李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為丞相諸葛亮副。

在《諸葛亮北伐是為了搶奪李嚴在蜀漢的最高兵權?李嚴到底有多大權?》一文中,我們盤點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方的都護。曹魏的都護將軍既可以是禁衛部隊長官,也可以是地方軍區司令;孫吳的則類似於高階都督,蜀漢的中都護性質就比較模糊了。

在《這個手握重兵的職位,司馬懿父子、姜維、李嚴、諸葛恪都擔任過》一文中,我們又盤點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方的統內外軍事、都督中外諸軍事。

在《作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為何被諸葛亮摘掉了“中都護”的軍職》一文中,我們又發現永安託孤之時,諸葛亮與李嚴的地位與權力本來不相同;而李嚴自受託孤以來的權力不但沒有折損,反而在一直擴大。

李嚴所任中都護並非蜀漢全國最高軍事統帥。李嚴之後,蜀漢任都護者還有蔣琬、諸葛瞻。我們先來簡單看看二人擔任都護的情況。

據《三國志》卷44《蜀書·蔣琬傳》載:

亮卒,以琬為尚書令,俄而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又卷33《蜀書·後主傳》雲:

十二年,……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

十三年,……夏四月,進蔣琬位為大將軍。

《華陽國志》卷7《劉後主志》雲:

十三年,拜尚書令蔣琬為大將軍,領益州刺史。

劉禪如何透過重整禁衛軍,來重塑大漢皇權

蔣琬是蜀漢唯一一個任都護的執政大臣

建興十二年(234)八月諸葛亮去世,在平息了楊儀、魏延之爭後,蔣琬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出任尚書令,總統國事。次年四月又進位大將軍領益州刺史,其錄尚書事亦當在此時。

也就是說,蔣琬是以秩千石的尚書令行都護的,假節、封侯是否在同時則不得而知。這與李嚴的情況很相似。李嚴也是以尚書令加中都護,當年即假節、封侯。

所不同者,李嚴任中都護後留鎮永安,統內外軍事;蔣琬則身居成都,總統國事。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任都護則相當晚。據《三國志》卷35《蜀書·諸葛亮傳附子瞻傳》:

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

景耀四年(261),諸葛瞻此前任尚書僕射、軍師將軍,仍是以尚書檯長官的身份而加都護之職。

所不同者,李嚴、蔣琬加都護後仍短暫任尚書令,而諸葛瞻則直接升至衛將軍,其班次已與驃騎、車騎將軍相當;且平尚書事雖低於錄尚書事,但也進入蜀漢中樞;只是諸葛瞻始終未得假節。

那麼蔣琬和諸葛瞻的行都護是李嚴擔任的中都護嗎?是。《華陽國志·劉後主志》景耀四年就徑直稱:

拜丞相亮子武鄉侯瞻中都護、衛將軍。

劉禪如何透過重整禁衛軍,來重塑大漢皇權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擔任蜀漢第三任都護

事實上,李嚴兩次擔任中都護時,時人均省稱其為都護,史書也往往稱其為都護。

時人所稱者,如《三國志》卷40《蜀書·李嚴傳》裴注引諸葛亮寫給李嚴之子李豐的教書:

表都護典漢中,委君於東關者,不與人議也。……原寬慰都護,勤追前闕。……若都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推心從事者,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

史書所書者,如卷33《蜀書·後主傳》:

四年春,都護李嚴自永安還住江州,築大城。

……

九年,……秋八月,都護李平廢徙梓潼郡。

卷39《蜀書·陳震傳》:

九年,都護李平坐誣罔廢。

卷43《蜀書·呂凱傳》:

都護李嚴與闓書六紙,解喻利害。

與李嚴任中都護於永安、漢中一樣,蔣琬、諸葛瞻任都護於成都,看來在蜀漢,都護仍然與政治中心息息相關,準禁衛武官的色彩依然濃厚。

可以說,隨著中都護在成都就任,這一官職逐漸擺脫了李嚴時期的尷尬地位,逐步向真正的禁衛武官轉化。

不過,要想控制蜀漢軍政,僅僅擔任中都護依然尚顯不足。蔣琬的權力首先來自“總統國事”,其後則有大將軍錄尚書事、領益州刺史;而諸葛瞻的權力顯然也來自於平尚書事,以其中都護的職權,對遠在漢中主持北伐的姜維是鞭長莫及的。《元和郡縣圖志》載:

初,瞻在涪而艾已入江油。瞻曰:“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進屯綿竹,埋人腳而戰,父子死焉。

此言或有演繹成分,但姜維北伐,絕非諸葛瞻所能制衡。實際上諸葛瞻的軍事職權更多在保衛成都。鄧艾偷渡陰平後,督軍擊鄧艾的正是諸葛瞻。《諸葛瞻傳》雲:

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亭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

劉禪如何透過重整禁衛軍,來重塑大漢皇權

諸葛瞻對付不了姜維,也同樣對付不了黃晧

這當不是巧合,那正是諸葛瞻職責所在。只不過我們無法得知,蔣琬、諸葛瞻所任都護,是掌管整個京師的中央軍,還是僅掌管一部分禁衛軍。

都護既然來源於護軍,而蜀漢原有禁衛武官中領軍,那麼後者即都護只掌管部分禁衛軍的可能性更大。

與此同時,與都護淵源甚深的中護軍也開始向禁衛武官轉化。

督中外軍事、中護軍向禁衛武官轉化

在中都護的禁衛武官色彩日益濃厚的同時,中護軍的職能也發生了變化。

前文提到過,蜀漢前期,趙雲與費禕所任中護軍都屬於將軍之護軍性質,並非禁衛武官。

蜀漢成都的禁衛武官,主要是中領軍及其所統領的虎賁中郎將、虎賁中郎督、羽林督、中部督、殿中督等職,以及東漢傳統禁衛武官五校尉。

劉禪如何透過重整禁衛軍,來重塑大漢皇權

趙雲的中護軍可不是一個“保鏢”能概括的

這一格局到蜀漢後期有了變化。一是中護軍疑似成為了禁衛武官,另一是設立了督中外軍事。

據《華陽國志》卷7《劉後主志》載:

(景耀二年)秋八月丙子,領中護軍陳祗卒,諡曰忠侯。

陳祗任中護軍,為《三國志》所不載。前文已經討論過,此中護軍未必是《三國志》中鎮軍將軍的誤寫。陳祗去世於景耀二年(259,從《華陽國志》)或元年(258,從《三國志》),其起任中護軍的時間,有可能早於此。

陳祗是費禕執政時推薦給後主劉禪的。費禕執政期間,姜維早以衛將軍錄尚書事,名義上與費禕共為宰相。不過姜維的心思全在北伐上,因此雖有宰相之名,卻對政事較少參與。

延熙十六年(253)費禕去世後,後主親政。朝中實際主持政務的並不是駐軍漢中的宰相姜維,而是身在成都的尚書令、鎮軍將軍陳祗。蜀漢政治中心已經迴歸成都。但在此時卻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任命。《三國志》卷44《蜀書·姜維傳》載:

十六年春,禕卒。明年,加督中外軍事。

姜維在費禕去世後的第二年加督中外軍事。但姜維此時正在主持北伐,人在漢中,不在成都。漢中沒有行宮,如果此處的“中外”仍指宮城內外,顯然解釋不通。而相關的史料又很稀缺。因此,考察過曹魏“都督中外諸軍事”的祝總斌先生也不得不感慨:

其“中外軍”,因無其他材料,無法肯定何所指。

我想,祝老一定也發現了這個矛盾,但在沒有史料的情況下並沒有強作解釋。那麼我不妨“強作解釋”一番。

劉禪如何透過重整禁衛軍,來重塑大漢皇權

姜維人在漢中,卻擔任著成都中央軍的名義統帥

關於陳祗,最重要的有兩點。其一,陳祗深得後主劉禪信任,雖然僅任尚書令,但實際政治權力重於錄尚書事的姜維。《三國志》卷39《蜀書·董允傳附陳祗傳》載:

大將軍姜維雖班在祗上,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祗上承主指,接閹豎,深見信愛,權重於維。

其二,是陳祗支援姜維北伐。《三國志》卷43《蜀書·譙周傳》雲:

於時軍旅數出,百姓雕瘁,周與尚書令陳祗論其利害,退而書之,謂之《仇國論》。

陳祗為什麼會支援姜維北伐呢?從好的方面看,陳祗可能繼承了“興復漢室”的理想;而從壞的方面看,姜維越關注北伐,也就越“希親朝政”,陳祗就越能“權重於維”。

陳祗的真實動機已經不得而知,但無論動機是什麼,陳祗在朝中以尚書令主政,需要錄尚書事的姜維支援;姜維在外全力北伐,同樣需要朝中執政的陳祗支援。因此,兩人互相結好,互相支援,就成為必需。

陳祗既然能“上承主指,接閹豎”,當然能夠“深見信愛”。因此,劉禪將一部分禁衛之權交予陳祗也絕非不可能。既然政治中心已經重回成都,那麼劉禪仿照魏制而設中護軍,與中領軍共同主持成都禁衛事務,從而完善禁衛武官制度,以此來加強皇權,也是順理成章的。

劉禪如何透過重整禁衛軍,來重塑大漢皇權

劉禪親政以後,一心要加強皇權

實際上,蔣琬、諸葛瞻所任都護,較之李嚴則越來越具有禁衛武官色彩,當與陳祗於成都領中護軍分掌禁衛之權的內在邏輯是一致的。

陳祗既領中護軍,則職權又有所加重;出於結好和安撫姜維的需要,陳祗便鼓動劉禪為姜維加督中外軍事。

這樣,

陳祗以中護軍實際擔任成都朝廷的禁衛武官,但名義上京師中央軍的最高權力掌握在督中外軍事的姜維手中

;這與

陳祗以尚書令在成都代行相權執政,但名義上的宰相卻是錄尚書事的姜維

如出一轍。而作為京師禁衛武官的中護軍和京師中央軍統帥的督中外軍事,無疑都具有模仿魏制的痕跡。

如此,也就解釋了蜀漢、曹魏、孫吳三個政權中,唯一一個坐鎮京師或行宮之外的“督中外軍事”的設定問題。當然,由於史料有限,這一解釋也純屬推測,不過是所謂“強行解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