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西醫診斷為後迴圈缺血性眩暈 中醫:筋脈失養,一方可調節

  • 由 耳鼻喉科郝大夫 發表于 動作武俠
  • 2022-08-10
簡介四診合參,該患者精神差,眩暈,頭部動作遲緩,後頸項部強硬不適,出虛汗,眩暈加重時出汗更多,無頭痛,無寒熱,無噁心嘔吐,口渴,無口苦、咽乾,納差,多寐,大便可,小便黃

氣回不過來感覺暈一下是什麼原因

眩暈是門診上常見的病症之一,每週都會收入幾例眩暈症患者,眩暈的中西醫治療方法有所不同。

眩暈是目眩與頭暈的總稱,目眩即眼花或眼前發黑,視物模糊;頭暈即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站立不穩,二者常同時並見,統稱眩暈。其輕者閉目可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噁心、嘔吐、汗出、面色蒼白等症狀,甚者可突然仆倒。

西醫診斷為後迴圈缺血性眩暈 中醫:筋脈失養,一方可調節

眩暈屬於虛者居多,但多為虛中夾實之證,而這個實則以痰飲為多見。

有這麼一位患者,60多歲,女性,半月前患者因感冒誘發頭暈目眩,時輕時重,低頭或仰頭,以及轉頸過快時,眩暈就會加重,曾去當地某醫院診為後迴圈缺血性眩暈,經輸液治療1周,並服用不少活血化瘀等藥,無明顯效果。後來找到我,希望我用中醫的方法幫她調理一下。

四診合參,該患者精神差,眩暈,頭部動作遲緩,後頸項部強硬不適,出虛汗,眩暈加重時出汗更多,無頭痛,無寒熱,無噁心嘔吐,口渴,無口苦、咽乾,納差,多寐,大便可,小便黃。舌質暗,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水滑,脈寸浮弱關尺沉微弦。

西醫診斷為後迴圈缺血性眩暈 中醫:筋脈失養,一方可調節

怎麼解釋這種症狀呢?

“精神差,眩暈,納差,舌暗,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水滑,脈沉弦”,為太陰病,水飲上逆所致。

“頸項部僵硬不適,虛汗,多寐,脈寸浮弱”,為少陰中風證。

“口渴,小便黃”,為陽明微熱。

最後診斷為太陰少陰陽明合病。

病機是什麼呢?虛寒水飲夾水熱上逆,營衛不和,筋脈失養。

如何開方?

苓桂術甘湯、澤瀉湯、桂枝加葛根湯合方。

組方:茯苓,桂枝,白朮,炙甘草,澤瀉,白芍,葛根,生薑,紅棗。

水煎服。

西醫診斷為後迴圈缺血性眩暈 中醫:筋脈失養,一方可調節

按照此方服完三劑之後,患者說效果很好,眩暈及頸部僵硬的症狀明顯好多了。於是效不更方,繼續服用,直至痊癒。

一代醫聖張仲景早在千年前就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對眩暈症有了記載,張仲景認為眩暈分為“頭眩”“目眩”或“冒眩”,或與其他證候並稱之為“癲眩”“眩悸”等,認為痰飲是眩暈的重要發病原因之一。張仲景的看法也為後世痰致眩暈的論述提供了理論基礎。

《傷寒論》第67條中有這樣的記載,說:“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

這一條頭眩的病機就是中氣損傷,水飲上衝,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為治療方劑。

如果你也有眩暈症狀可與我一起交流,或者關注@耳鼻喉科郝大夫瞭解更多中醫耳鼻喉知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