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簡介清初出科聯,字乾甫,號淑渠,洪坑人,地在邑北四十里萬山之中,外麈不染,肆志力學,戊午鄉闈第一,已未捷南宮,選翰林院庶吉士改檢討,制議純熟,氣味湛深,人謂其闈墨得楊會元傳缽也,著有《淑渠集》,至清中葉嶺頭陳金城會試留京有才之稱,官刑部

日升什麼字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惠安精神之發揚

作者:陳家添

考吾邑惠安,舊屬福建晉江,至宋太平興國六年,在東鄉十六里,始置為縣。縣治在螺山之陽,稱為

螺陽

,明嘉靖間,因倭寇之患,乃築城焉,亦名

螺城

。殆抗戰軍興,因戰略所關,城垣盡而拆除。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氣候溫暖,春多颶風,夏秋之間,陰風湧起,大帽山高聳,前後鬱結迴環,久而不散,氣象萬千。南接洛陽江,萬安橋跨海互三里,通晉江。宋時泉太守蔡襄(字君謨仙遊人天聖進士)所建,為一最大工程及著名古蹟。東北十里臨輞川海,潮汐漲落,水抱山環,漁舟出沒,呈現如畫。西北則峙以錦崗峻嶺,蔚然清秀。東南則環以汪洋巨浸,波濤萬頃。負山面海,形勢天成,其興雲出雨,潤槁滋產,不但關係群生之利賴,至其鍾靈孕毓秀之氣,則為魁人傑士之所自來。是故古有“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之語,涵育而為海濱鄒魯之風。歷代以來,人文薈蔚,莫不為國鼎彝之重,為民柱石之寄,昭然昔日,史不勝書。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餘曾任立法院機要科長兼中菲文化經濟協會秘書長任內,有吾惠旅菲僑胞,告餘曰:吾邑旅菲人士,先後組有「惠僑旅菲同鄉會」及「菲僑惠安會館」兩團體,有失大體乃力勸合組為「菲僑惠安公會總會」,餘念吾惠旅菲僑胞,居其地者有至數代,各族皆甚蕃衍。尤多經營手工商業,辛勤累積頗為發達。又能團結一致,誼聯桑梓,抱持民族正義,親愛精誠之旨。加強組織發揮惠安精神,實難能可貴。追源溯本,繼起前人,飛揚海外愛鄉愛國,發思古人之幽情,爭華僑之榮譽。茲僅就餘所知略述吾惠前代諸賢,彰彰可考者,匯列如次:

在昔文學之蔚興唐有陳嘏,黃田鋪人(居報劬山下),以詞賦擅時名,尤工隸篆,宣宗奇其才,官刑部郎中,將大用之以疾卒,今僅傳有霓裳羽衣曲、履春冰二賦。

宋有黃宗旦,黃田後邊人,鹹平元年榜眼,官刑部郎中,知襄州,初與李慶孫齊名,太宗時同殿試有“國家才子黃宗旦,天下文章李慶孫”之稱,其文名一時可知也,著《襄州集》十卷。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元有盧琦,字希韓,號圭峰,峰尾人。元至正二年進士,初授將作郎台州錄事未任丁外難改延平知事,十一年為永春縣尹,盜襲永春,琦戰大小三十餘次大破之。後調寧德以年勞擢貳鹽課司分司海口,大臣薦授溫州路平陽州知州命未至卒。精律詩,如汀州道中偶句「嵐氣淌林睛亦雨,溪聲近驛夜如秋」。題金安莊「疏鍾幾杵江山暮,落雁一聲天地秋」之句,雖盛唐猶少見也,著作有《圭峰詩集》十二卷,《圭峰文集》十卷。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明有張嶽,字維喬,號淨峰,張坑人,丁丑成進士,官至右都御史總督湖廣川貴雲南,贈太子少保,諡“襄惠”,生平著述甚富,著有《三禮經傳》十六卷、《聖學正傳》三十二卷、《載道集》四十卷、《歷代兵鑑》二十四卷、《恭教大訓》一百卷、《泉州府志》二十四卷、《惠安縣誌》十六卷、《及徵苗錄》等與共三百一十卷。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康朗,字用晦,號盤峰,松洋山人,登嘉靖乙未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升都御史,撫貴州,拒權貴,平徊族,功績卓著,接軫先民,著有《中巫詩文集》、《溫陵文獻》等。

李愷,字克詣,號抑齋,嘉靖戊子鄉薦第二名,壬辰進士,授番禺知縣,入為吏部郎中,出為湖廣副使,其治番禺也,廉幹有才,苗酋奉千金為壽卻之,其罷官歸家也,值倭煽亂,惠城危急,愷同張宇登陴誓眾,立矢口間,御賊七晝夜,城得解圍,惠人德之為立碑頌功焉,著有《介山詩文集》。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朱一龍,字於田,後林人,嘉靖庚午進士,初登第時,首揆嚴嵩,獨手障天,勢燻灼甚,同榜循例趨謁,一龍毅然不往。為廣東參政時,柘林(在江蘇華亭縣東南七十二里,明在為倭寇所據)叛兵突臨城下,藩臬監司分門守禦,諸避賊者概不納,一龍守小南曰:賊近啟局以待示強,民急而開門以納示仁,奈何閉之,使難民無所投命乎?傳令大開諸門,日納人數千,芻米雜豚自村來者,悉入無禁,活人數萬。又平右江(東廣西)諸賊,厥功尤偉,所著《一統輿圖廣略》,《遊海夢譚》等為世所重。

張宇,字仲矩,號鳳崗,嘉靖末應貢,萬曆初知英德縣(屬廣東)勵節民,革除例金積弊,撲滅堯山流賊,捕殺生黎兇酋,厥功甚大,損衣貶食,薪茶自煎,足稱清白吏也。去後士民思念,與祖慎同祀南山祠,著有《鳳崗存蒿》、《秦漢摘言》、《淮南摘抄》。

王忠孝,字又孺,沙格人,後官拜兵部尚書,隨魯王入金門依鄭成功再由金門遷入臺灣,卒於臺南。其臨死有遺言「頭不見清天,足不踏清地」臺灣歸清朝後,其子孫將其棺運回沙格,作一墓壙,將棺懸吊不著地不見天,至今尚如此。其忠可欽可敬,現在臺王子彬是其後裔,可詢問。崇正戊辰進士,戶部主事時,督薊儲,廉正忠誠,內外鹹欽,官拜兵部郎中,尤工詩,趕紹興舟中句:「行路有懷驚短鬢,匡時無策傍孤舟」。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黃克晦,崇武人,少時於沙岸上畫沙作山水景物,長從顏左史廷渠學詩三年,盡窺唐人之輿,遊燕市與黃鐘梅尚書為布衣之交,詩與王伯谷沈嘉則齊名。盡入神品,自謂天下無山人,凡作山水,惟畫一人,當曰:林泉野趣,第吾領略,因自號吾野山人,詩、書、畫時稱三絕,著《楚遊集》、《北遊草》、《五羊草》、《吾野山人詩集》等四十四卷。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駱日升,字啟新,號臺晉,埕邊人,萬曆乙未會魁,提攀江西,後授四川副使,抵南溪,捐修島道,悉成坦途,宇拜作亂,日升監軍,時魯崇明(熹宗時募川兵援遼崇明等遂反)久蓄異志,激樊龍樊虎變,升罵賊遇害,賜祭葬,世襲百戶一人。公墓華表匾以「

兩藩式士,萬里提師

」八字,著有《光祿文集》六卷。

清初出科聯,字乾甫,號淑渠,洪坑人,地在邑北四十里萬山之中,外麈不染,肆志力學,戊午鄉闈第一,已未捷南宮,選翰林院庶吉士改檢討,制議純熟,氣味湛深,人謂其闈墨得楊會元傳缽也,著有《淑渠集》,至清中葉嶺頭陳金城會試留京有才之稱,官刑部。

即如孝義之事,宋時鄭褒事母至孝當舉進士,至京會試罷,謁王元之,元之稱其文淵深秘邃,辭理精切。元之留褒涉秋歸,褒因恐母憂不得,元之為之泣下賦詩曰:幹名逢詔罷,歸計解親憂。鹹平元年登第未命卒,著有文集十卷。

吳德彰,大吳人,父出江湖,久而不歸,傳言已卒,彰匍匐數年尋之無骸,歸刻木以葬,其葬山異香經月不散,

因名為香山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元陳元吉,年十二,隨父尋失牛,山中有虎跳出銜父頭,賴吉所戴箬笠以障,並用尖挑刺之數十,虎未之舍也,併力一刺,適中虎目,虎驚而走,父子始得相安持杖歸。

明張頎,天性孝義,敦睦宗族。晚好書,暇輒往塾師聽解說,有辯論,每出人意表,師曰使公襄從受舉子業,一第豈足道哉,頎曰,科第則吾豈敢,使吾生西京,當從孝第力田,重訓宇宙耳。

又若武續之彰者,張悃生五代時,天下割據,兵燹壘告,鄉閶不保,悃訓練民兵,旗鼓嚴肅,刁斗時巡,青山一帶盜不敢犯,民賴以安,歿後每顯靈異海寇登岸見旌旗散空,金鼓時鳴,輒自引去。

事聞於朝封靈安王

讀懂惠安|惠安精神之發揚—陳家添

張性佑,張坑人。少通孫吳兵法,元末天下兵起,性佑聚訓鄉壯,步伐整齊,號令嚴明,海濱諸堡悉觸以保障,授招信校尉。沒後海寇至香山下,此張百戶人家,奈何掠之,遂相率而退。

陳有禮,西坑人,元末邵城為回寇所據,有禮與柳伯順聚眾保鄉里,因邑人陳同謀起兵,劫鄉人從,有禮責之曰:今為洪武之年,天下已定,豈可叛亂?被殺攜其首去,其子號泣至西湖沙中乃投還。是年官軍誅同。

駱儼字溫如,康熙季試武闈魁鄉薦(武舉人),丙辰成進士(武進士),戊午隨提師萬正色攻金夏,功加都督,歷升雲南總兵,開鎮楚雄府,統轄四郡,儼親書生入仕,皆以詩書為幹櫓,立社學,建義倉,日延文士講學戟門之內,綸巾羽扇雍如也。至御賊尤能以賊擒賊,故所問輒有功,卒於官,軍民皆為慟哭。

我國自唐以後,皆以科舉取士,為宦途進身之階。溯厥明朝,吾惠文風最為鼎盛。名公巨卿,先聖大賢,振耀當時,無與倫媲,遺風餘韻,傳播千古。民國以來,文化革新,專業人才,應運而生。倡良知良能之義理,發為知難行易之立說。

凡我海外同鄉應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發揮前人未竟之志,務使惠安精神立於不拔不墜之地。

餘不敏,未能紹述古人,實深感愧。策勵來茲。

惠安文獻館一直專注於大惠安地方文獻徵集、整理、開發、研究工作,已形成和建立較為完整的本地區地方文獻收藏體系,儲存並記錄下惠安完整的發展歷史程序。

關注本土文化,保護地方文獻;

在時光流逝中,一起留住鄉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