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動作武俠首頁動作武俠

怕鬼和享受鬼屋的恐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簡介你不知道的“恐懼治療法”從層出不窮的鬼故事,到以鬼為主角的恐怖電影,或者是現在流行的鬼怪電子遊戲主題和鬼屋娛樂場所,人們喜歡利用人類對鬼的恐懼,來尋求更多刺激感官體驗的娛樂專案

怎樣在鬼屋裡面不害怕

大部分人都怕鬼,關於鬼的各種言論可追溯到幾千年前,即便在今天科學越來越發達的時代,對於鬼,我們總能聽到各種不一的說法。

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俗語: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有錢能使鬼推磨”

“白天莫說人,晚上莫說鬼。”

怕鬼和享受鬼屋的恐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可想而知,“鬼”的形象是令多數人感到害怕的。

人們害怕鬼的心理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們的成長時期,會源源不斷地接收到外界關於鬼的訊息。

我們會從各類書籍和影視中感知到:鬼是一種擁有超能力、能神出鬼沒的事物,有時從窗簾後面、有時從你家床下、有時候甚至從你家電視機爬出來。

當你一個人在家,突然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聲音,你可能會根據以往的“經驗”,開始浮想聯翩。

怕鬼和享受鬼屋的恐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比如,天花板偶爾傳來一些聲音,你會以過往的經驗自動喚醒那些“習慣性”恐懼,其實那只是樓上的小狗在搗亂。

這種怕鬼的情結,用心理學知識——

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大概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我們的恐懼反應不經大腦思考,以意識形態的先入為主、對邏輯思辨的抗拒。

怕鬼和享受鬼屋的恐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巴甫洛夫條件反射:著名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每次給狗送食物以前開啟紅燈、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

除了這種心理暗示之外,我們對鬼的恐懼也來源於對未知的害怕。

當你在街上遇到一條惡狗,你知道它可能會撲過來襲擊你,於是你幾乎不需要思考,就會拿起身旁的棍棒進行防禦。而當我們遇到鬼,卻沒有任何已知的方法來對付它,束手無策的無助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恐懼。

當然,關於人為什麼會怕鬼這個問題,有著複雜的心理、生理因素,不是某一種理論就可以解釋的,但是關於有些人怕鬼,卻還忍不住去鬼屋體驗這種行為,有研究者專門做過相關研究。

怕鬼和享受鬼屋的恐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匹茲堡ScareHouse外景

恐懼背後的真相

著名的社會學家瑪姬·科爾(Margee Kerr)以研究恐懼心理著名,她常駐在鬼屋遊玩點,透過大量資料研究人類的恐懼。

實驗表明,在鬼屋的各種道具、聲效及人物NPC影響下,我們的心臟跳得更快、瞳孔擴張、肌肉緊張。

恐懼會使我們的大腦遇到強大的化學衝擊力,我們腦內分泌的內啡肽和多巴胺,

可以消除疼痛,激發情緒,讓我們產生興奮和快樂的感覺。

一種名為stath-min(亦稱癌蛋白18)的基因控制著大腦中一個與恐懼反應有關的區域的蛋白質分泌,它高度集中於產生恐懼和焦慮的區域杏仁核。(杏仁核是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的大腦中樞,也是控制情緒、學習和記憶的主要腦區)

怕鬼和享受鬼屋的恐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科學表明,

我們看到“眼睛”時會啟用杏仁核,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鬼屋總喜歡弄大眼睛的娃娃或睜大眼睛的電子動畫。

在鬼屋設定的各種“危險”道具下,我們受到了各方面的威脅,而我們對威脅情況的享受與多巴胺的產生量相關,更害怕被嚇到=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讓我們感到欣快。

怕鬼和享受鬼屋的恐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鬼屋不僅僅是體驗恐懼,更是一種自我測試。

大量的研究和臨床案例的結果中表明,決定我們如何體驗恐懼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情境。

如果我們真實地處在危險中,會產生諸如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嘴巴發乾之類的症狀,而當我們知道自己只是在體驗遊戲,

並非面臨真正的威脅時,便會從恐懼變成享受或興奮。

怕鬼和享受鬼屋的恐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並且當遊戲結束時,我們透過整個體驗測試了自己的意志,處理壓力的能力比自己想象中更強大,這種結束也會讓身體得到完全放鬆,那種感覺比跑完5公里還要爽。

所以那些喜歡遊玩鬼屋的人,並不是什麼追求刺激的受虐狂,

他們更享受自我抗壓提升後的愉悅感。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樣的方式,對某一個人來說充滿活力或激動人心的事情可能會讓另一個人感到虛弱,它並不適合所有人,並且頻繁讓自己的身心處在高壓的環境下並不是一種健康狀態。

你不知道的“恐懼治療法”

從層出不窮的鬼故事,到以鬼為主角的恐怖電影,或者是現在流行的鬼怪電子遊戲主題和鬼屋娛樂場所,人們喜歡利用人類對鬼的恐懼,來尋求更多刺激感官體驗的娛樂專案。

不過,你知道嗎,“恐懼”這一情緒,除了被廣泛用於各類刺激體驗專案外,也被用於一些疾病治療中。

牛津大學研製了一套“恐懼治療法”——讓病人在虛擬情境中面對自己害怕的情景,以此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怕鬼和享受鬼屋的恐懼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心理?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讓患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戴上VR頭盔後直接“面對”密密麻麻的人群;並且加入了搭乘火車等情景,在這種“遊戲”狀態下,使患者明白現實並沒有想象中可怕。

治療結果發現,在病人完成測試後,無論是走在馬路上或是到超市去購物,他們的恐懼症狀都會大大減輕。

所以,無論是鬼屋體驗,還是心理學家們的恐懼治療,人們在不斷嘗試著更好地利用恐懼,從而戰勝它。

如今,以情緒體驗為主的專案也越來越多,只要我們以健康積極並且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體驗,這些看似沒什麼“營養”的專案,其實有著另類的“療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