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簡介其實冷戰前期,由於核大戰一直為各國所顧慮,研製能短距垂直起降而不過分依賴機場跑道的飛機成為關注重點,我們同樣緊跟世界潮流進行了預研剛好在航母方案上得到應用

航母核心戰術是誰最先提出

航母作為現代戰場主力軍,同樣也是大國標誌之一,擁有航母也就意味著遠洋海軍初步形成。我國目前已擁有兩艘6萬噸級航母,規模和效能綜合起來至少排名前三,如果再加上快要現身的彈射型航母可以直接晉級前二。當然航母這個海上超級巨無霸考驗的是國力,科研能力加經濟實力都是重要指標,為了實現百年航母夢軍工們走過了一條艱辛之路,記得80年代我們第一次登臨美國航母時除了羨慕更多是焦慮——什麼時候才能造出自己的航母?

1980年,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將軍隨隊訪美時,兩次登上美國“小鷹”號(CV-63)和“突擊者”號(CV-61)航母。參觀美航母時劉老將軍凝重的表情一再出現,現實中的落後註定了趕超的困難,更何況他經歷了所有我國航母方案制定。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參觀航母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參觀航母

時間回到上世紀70年代,由於此前國力及軍事工業的薄弱,海軍建設以“空潛快”為指導方針。大型戰艦成為奢望,小型魚雷艇、獵潛艇以及作為不對稱殺手鐧的潛艇構成主力,在近岸防衛策略下可能勉強夠用。但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不論是經濟發展、還是資源獲取,都需要遠洋海軍的支援以確保安全。這種情況下想要邁開腳步走向大洋,就必須配套大型水面艦艇,當然能夠攜帶艦載機的移動機場——航母也就成為首選方案。

雖然海軍缺少大型水面艦艇,但對國外相關資料動態的發展一直在關注中,特別是60年代服役的蘇聯1123型“莫斯科”號輕型直升機航母對我們觸動更大。1962年建造1967年正式服役,“莫斯科”號航母滿載排水量1。5萬噸,可以攜帶14架艦載直升機,可以執行遠洋護航反潛作戰任務。而且它的目標還包括為三號艦配套固定翼艦載機,也就是1963年已經實現首飛的雅克-36垂直起降戰機,輕型護航航母價效比高正好是我們參考物件。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莫斯科”號輕型直升機航母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雅克-36垂直起降戰機

1970年,時任艦艇研究院院長的劉老將軍,組織提交了《關於建造航母問題的初步意見》報告。在得到上級肯定後,在召開的航空母艦論證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國航母發展的首個具體方案——707工程。設定目標是發展一款3萬噸級輕型護航航母,計劃於1972年開工1973年正式服役,從時間週期來看進展比較趕畢竟當年沒有大型艦艇製造經驗。

定位護航航母,可以攜帶艦載機和驅護艦艇執行遠洋作務,特別注重區域制空權,以及反潛、反艦制海權。原計劃採用彈射起飛,但考慮到實力不允許以及降低難度,後來改為採用垂直起降戰鬥機,以避開彈射器和攔阻裝置的研製。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707工程流體模型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據說是707工程方案

航母構造明確之後就必須有配套艦載機,早在1968年空軍《三五期間我國飛機發展問題的幾點意見》,其中就明確提出解決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問題。到了1969年初,601所就將短距起落噴氣襟翼可變機翼飛機列入專題科研(預研),同年9月就開始正式研製代號“四號任務”。其實冷戰前期,由於核大戰一直為各國所顧慮,研製能短距/垂直起降而不過分依賴機場跑道的飛機成為關注重點,我們同樣緊跟世界潮流進行了預研剛好在航母方案上得到應用。

“四號任務”不是從頭開始研製艦載機,而是在現有戰機基礎上進行改進,當時可選物件包括殲-6、強-5、殲-7以及殲-12戰鬥機。其中最為穩妥成熟的當屬殲-6,因此殲-6改垂直起降艦載機當仁不讓,整個四號任務就是為它量身定製。以殲-6為基礎加裝升力發動機,從現在模型看就是在機身下方安裝了四大升力風扇,改裝比較簡單就是為了快速列裝。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四號任務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四號任務

不過戰術需求是能實現能垂直起降,以及實現超音速飛行,這兩者一結合加裝大風扇的佈局就顯得有點不靠譜了。四臺大風扇只在起降時使用,這就相當於飛行過程四臺發動機成為死重,對於整體氣動的影響是巨大的,原來殲-6靈活的高機動效能將直線下降變得更加雞肋。

我們可以拿一款風格接近的戰機進行類比,1964年美國曾推出一款X-22傾轉翼飛機,佈局類似但區別是傾轉翼。除垂直起降外還能實現空中傾轉產生推力,同樣能成為艦載機但這種氣動的缺點是阻力大,X-22基本效能如下。空重4。7噸,最大起飛重量8。02噸,螺旋槳直徑2。13米,最大飛行速度41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712千米,實用升限8475米。和空重5。4噸、最大起飛重量7。5噸,最大飛行速度1490千米/小時的殲-6相比,估計改裝後效能也大同小異,如果成為艦載機聊勝於無。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四號任務”模型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貝爾X-22傾轉翼飛機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貝爾X-22傾轉翼飛機

“四號任務”明顯不盡如人意,基於殲-6改裝的強-5、注意高空高速的殲-7也很難上艦,當時還能成為後備的只有殲-12。陸孝彭總師打造的這款空中李向陽,在當時來說是一款超輕型戰鬥機,1970年首飛空重只有3。1噸,採用一臺渦噴6乙發動機推重比高達0。91。最理想的是它的短距起降能力,起飛滑跑距離500米,著陸滑跑距離510米,如果改改還是有希望上艦以滑躍方式起飛,最大飛行速度達1。2馬赫基本滿足要求。

70年代航母工程方案,第一代艦載機包括四號任務以及殲-12改

殲-12戰鬥機

受限於當時的科研能力,再加上有點低估航母製造難度,實際上僅過一年707工程方案即告中止。國產第一代航母艦載機無果而終,當然接下來的891工程方案還能再見到殲-12身影,至於四號方案隨著殲-6老去已成歷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