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什麼時候還房貸省錢?選等額本金10年內還完,選等額本息15年還完

簡介對於這個問題,專家表示,“等額本金”還款模式的利息是在房貸週期的前13時間內佔據最高份額,因此不晚於這個時間去做出提前還款是最划算

每月還房貸多少是本金

前言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房價也隨著上漲,儘管房價高昂,但買房依然成為人們在生活中努力去實現的重點目標。房價對於國內廣大有買房意向的人群都比較清晰,全國平均房價早已是超過萬元每平米,而經濟比較發達的一二線城市房價在三四萬每平米。

什麼時候還房貸省錢?選等額本金10年內還完,選等額本息15年還完

儘管房價已經經過多年的持續調控,房價漲幅也已經有所放緩,但即便是如此,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套房子的價值仍然是動輒幾十萬或上百萬。但我國目前的狀態是,貸款買房成為社會主流,除了幾十萬的首付之外,往後的20-30年都會因此過上每月還房貸的生活。

什麼時候還房貸省錢?選等額本金10年內還完,選等額本息15年還完

因此,有些人群在經濟條件稍微允許時,往往會考慮提早還款,以緩解以後的房貸壓力。需要注意的是,在LPR(貸款基礎利率)新規出臺之後,從今年開始,對於想要提前還房貸的人群要知道,究竟什麼時候還房貸是最省錢最划算。那麼什麼時候還房貸省錢?選等額本金10年內還完,選等額本息15年還完。

“等額本金”還款模式

“等額本金”還款模式是屬於每個月本金等額,而利息隨著本金的減少而每個月逐漸減少的還款方式。也就是說,在本金每月不變的情況之下,利息費用在越往後的還款當中越少,這種還款模式房貸是典型的“先高後低”,前期還款相對來說負擔比較重,因此對於經濟已經變得更加寬裕的人群來說,想要提前還款是值得考慮,到後面的還款會更加輕鬆,也可以避免後期因為經濟問題而導致斷供的問題。

什麼時候還房貸省錢?選等額本金10年內還完,選等額本息15年還完

但同時也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在什麼時候還款才是最省錢最划算。對於這個問題,專家表示,“等額本金”還款模式的利息是在房貸週期的前1/3時間內佔據最高份額,因此不晚於這個時間去做出提前還款是最划算。按照這種理論來推算,假如房貸的還款時間是30年,那麼在還款年限還未超過10年之前,也就是10年之內提前還款,無疑是比較划算,如果房貸時間已經超過10年,那麼提前還款的意義就不大。

什麼時候還房貸省錢?選等額本金10年內還完,選等額本息15年還完

“等額本息”還款模式

鑑於這種還款方式是每月等額的模式,因此成為大部分購房者的優先選項,因為每個月還款的金額相等,這樣更容易讓還款人群能夠做好長期還款準備,有利於每個家庭做每個月的支出計劃。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是等額模式,因此在還款的前期是利息佔據大頭,本金反而佔據小部分。簡單點來說,這種還款模式的前期更多的是在還利息,越是到還款後期本金才越來越高。

什麼時候還房貸省錢?選等額本金10年內還完,選等額本息15年還完

站在本金的角度來說,是屬於“先低後高”的模式,而這種模式的風險在於,如果後期由於經濟問題而出現斷供的話是比較不划算的,因為還有太高的本金未還清,因為斷供而被“收房”的風險更高。因此,這種還款模式在有能力提前還款的時候,也是不錯的選擇。

什麼時候還房貸省錢?選等額本金10年內還完,選等額本息15年還完

房貸以30年來計算,將近70%的利息是在前面15年的房貸還款中,而剩下的30%左右的利息是處於後面15年的還款當中。所以這種還款模式的話,提前還款也需要看準時間段,專家表示這種還款模式最好是在還款週期的1/2之內,也就是15年,提前太多還款的話,反而比較不划算。

打算還房貸的注意,提前還房貸有講究,等額本息和等額本金要看清,考慮好提前還款的最佳時間段,才能夠更划算更省錢。除此之外,還需要正確選擇提前還款的模式,提前還款模式分為“縮短還款週期”和“減少月還款額度”這兩大類,那麼究竟是選擇這其中的哪一種,還需要從客觀現實角度出發。

什麼時候還房貸省錢?選等額本金10年內還完,選等額本息15年還完

從銀行貸款的角度來看,以“縮短還款週期”的模式進行提前還款,被銀行納入“低利率”檔次的機率更高一些。因為能夠在更短時間內還完貸款的人群,也容易被判定為更有經濟收入能力的人,因此在銀行看來就是“潛在的大客戶”,可以作為長期且優質的服務物件,也更有資格被納入銀行的“低利率”檔次當中。

結語

最後,對於提前還款還有兩個重點需要注意。第一點是最好在房貸滿1年之後,因為銀行規定,房貸還款滿1年之後可以免除違約金,所以別白白錯過這個機會。第二點是提前還款之前先儲存利息回報,如果投資所得高於前提還款的利息,那麼就沒必要急著提前還款,而是可以先儲存投資。

免責宣告:本文由網際網路資訊整理而來,不代表任何機構或個人的觀點,所含資訊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亦不作為買賣、認購證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請或保證。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不對任何機構/個人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