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天鏈”新星“入列”天地“鏈曲”譜新章

簡介在“天鏈”中繼衛星投入使用前,中國一直依託陸基測控站和遠望系列遠洋測量船,支撐航天器的發射測控與在軌通訊任務

新星之章第三層怎麼過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馬帥莎 張銀)7月13日,天鏈二號03星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定點後,該星將與之前發射的天鏈二號01、02星三星組網,組成中國第二代中繼衛星系統,提升中國天基測控與資料中繼的能力。

“天鏈”新星“入列”天地“鏈曲”譜新章

北京時間7月13日0時30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二號03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新社發 邱立軍 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自2003年起開展中國中繼衛星研製工作,於2012年實現天鏈一號三星組網,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擁有可覆蓋全球的中繼衛星系統的國家。如今,中國再次實現從天鏈一號系統到天鏈二號系統的跨越,譜寫中國資料中繼衛星系統建設新篇章。

從無到有:測控覆蓋率從18%提升至近100%

中繼衛星被稱為“衛星的衛星”,可以發揮軌道高度優勢,“居高臨下”跟蹤在中低軌執行的航天器,並將獲得的資料實時回傳到地面,提高各類衛星的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

在“天鏈”中繼衛星投入使用前,中國一直依託陸基測控站和遠望系列遠洋測量船,支撐航天器的發射測控與在軌通訊任務。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將楊利偉送上太空,在軌期間,楊利偉與地面進行了數次“天地通話”,當時必須在地面測控站收到飛船訊號後,利用短暫的時間視窗,抓緊通訊。其餘時間,航天員需在艙內等待下一個通訊週期的到來。

從過去的間斷通訊到現在的連續傳輸,天鏈一號中繼衛星實現了中國在資料中繼衛星領域的“從無到有”,建立起天地間資訊“天網”。2008年,中國首顆資料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成功發射,這意味著中國的中低軌航天器開始擁有天上的資料“中轉站”。神舟七號飛船的測控覆蓋率由此從18%提高到50%,科研人員一個半小時內有將近50分鐘可以觀察到航天員的在軌情況。

2008年至2012年期間,天鏈一號01、02、03星先後發射成功,完成中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組網,實現對低軌使用者近100%的覆蓋。2013年神舟十號任務中,中國首次“太空授課”長達近1個小時,整個過程訊號連續、畫面清晰。隨著2021年天鏈一號05星成功發射,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研製圓滿收官。

從有到強:傳輸速率成倍提升

為了進一步增強資料中繼通訊能力,中國在完善天鏈一號系統的同時,開展了天鏈二號衛星系統的研究攻關。2019年,天鏈二號01星成功發射,拉開中國中繼衛星系統更新換代的序幕。與天鏈一號採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公用平臺相比,天鏈二號基於東方紅四號衛星公用平臺研製,載重更大、效能更優,傳輸速率增加1倍。

天鏈二號衛星發射在軌以來,與天鏈一號系統合作,主要用於為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等載人航天器提供資料中繼和測控服務,也能服務於中低軌道遙感、測繪、氣象等衛星,為航天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援。

在高軌通訊衛星的發射過程中,部分軌道弧段處於境內地面測控站的盲區,以往通常採用測量船等手段保障發射段測控鏈路的安全性。今年4月發射的中星6D衛星升空後,由中繼衛星直接將測控資訊回傳至地面站,充分驗證了透過中繼衛星系統為高軌通訊衛星提供測控服務的可行性,降低衛星發射階段對海外測控站點和測量船的依賴。

此次天鏈二號三星組網後,兩套全球中繼衛星系統的使用將大大緩解中繼衛星系統資源的統籌問題。在空間站任務中,兩代天鏈衛星系統將全天候為空間站和地面站建起一條條可靠的資訊“天路”,為航天員生活和工作保駕護航。(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