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汨羅江詩話|唐詩最後的絕唱竟然落在汨羅江裡

簡介這是晚唐詩人鄭谷的成名之作,詩題為《鷓鴣》

落在最後的落怎麼寫

汨羅江詩話|唐詩最後的絕唱竟然落在汨羅江裡

汨羅江詩話之八

唐詩最後的絕唱啼落在屈原的土地

作者 彭仁滿

近幾年天鵝迴歸屈原區的東古湖,標識著這片楚歌楚韻、唐詩宋詞的香草美人之地,有了詩意綠色生態的迴歸。

這片“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的青草湖湖泊沙洲,遠古就是候鳥棲息過冬的天堂,杜甫走進這片土地就看到“湖雁雙雙起,人來故北征”的景象,看著空中飛翔的群鳥,自然而有“護江盤古木,迎棹舞神鴉”的詩句流淌筆端;顧況秋日達到此處,在此長歌一曲:“青草湖邊日色低,黃茅嶂裡鷓鴣啼。丈夫飄蕩今如此,一曲長歌楚水西。”張志和來到此地,如入仙境,寫下洞庭湖第一詞《漁父》:“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而無名氏到此觀看候鳥,卻發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氣勢:“看白鳥,下長川,點破瀟湘萬里煙。”……

其實這個候鳥的天堂,讓我自豪滿滿的還是黃陵的那群鷓鴣,因為它們和晚唐詩人鄭谷共同完成了頂峰的詩歌時代—晚唐的最後絕唱。

汨羅江詩話|唐詩最後的絕唱竟然落在汨羅江裡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

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這是晚唐詩人鄭谷的成名之作,詩題為《鷓鴣》。寫作地點在青草湖也就是洞庭南湖的黃陵山,位於當時汨羅江南,今天屈原區營田邊山。有黃陵二妃廟、墓在黃陵山南坡,舊屬營田,今屬湘陰三塘。

戲,指嬉戲。煙蕪,言煙霧瀰漫的荒地。煙,喻水氣如煙。錦翼齊,言彩色的羽毛整齊。品流,說的等級,類別。黃陵廟,先秦立,黃陵山又名湘山,秦始皇阻風,赭湘山於此。祭祀娥皇、女英的廟。傳說帝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從徵,溺於湘江,後人遂立祠於水側,是為黃陵廟。乍聞,剛聽到。徵袖,指遊子的衣袖。翠眉,言古時女子用螺黛(一種青黑色礦物顏料)畫的眉。苦竹,竹的一種,筍味苦。此詩指代湘妃竹。日向,一作“春日”。

青草湖是湘妃追夫沉溺、屈原沉江的地方。瀟瀟暮雨,落紅片片。荒江、古廟伴著“雨昏”、“花落”,悽迷幽思、魂銷腸斷的思緒自然就落在鄭谷的筆端。

暖和的下午(5點前後),水氣瀰漫的青草湖畔,如山雞形態的鷓鴣,正扇動美麗的彩色翅膀。一陣雨落昏暗天空,青草湖驚飛過來躲雨的鷓鴣,錦雞如花一樣紛紛落在黃陵廟裡啼叫,行不得也哥哥之聲,讓剛剛聽到的遊子禁不住淚溼衣袖,想起家中的佳人彷彿才唱過相思情意的《山鷓鴣》,青黑色的眉毛也才黯然低垂的情景,更是引發了詩人的相思情意。寬闊的湘江上鷓鴣叫聲此起彼伏,相互相應,更讓詩人引發旅途的愁苦。鷓鴣棲息在“斑竹一枝千滴淚”的苦竹深處,太陽已經偏西,就要落下了。詩人的思緒也就進入湘妃的故事之中了。

汨羅江詩話|唐詩最後的絕唱竟然落在汨羅江裡

鄭谷身處生活在風雨飄搖的晚唐,出生於公元851年,他死後(910年)相隔50年唐朝滅亡。這位晚唐著名詩人,完成了唐詩的最後絕唱。

鄭谷是典型的“官二代”,出生於刺史家中,其父鄭史,其兄鄭啟,均為唐代詩人。所以鄭谷自小受父兄薰陶,七歲便能成詩,“自騎竹之年則有賦詠”。司空圖“見而奇之,拊其背曰:當為一代風騷主。”

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鄭谷考中進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鄭谷寫的一首《鷓鴣》詩聲名遠播,因而又有“鄭鷓鴣”之稱。鄭谷與許棠、張喬、任濤等九位同輩人經常唱和往還,詩名頗盛,被譽為“芳林十哲”。

唐乾寧年間,鄭谷“獨守義命之戒,而不牽於名利之域”,毅然歸隱故鄉的仰山,過著“好句未停無暇日,舊山歸老有東林”的隱居生活。

而他的這首《鷓鴣》詩,是他公元872年遊歷汨羅江黃陵山黃陵二妃廟寫下的詩作。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

汨羅江詩話|唐詩最後的絕唱竟然落在汨羅江裡

此詩一出,因其膾炙人口,即風靡晚唐詩壇。

湖南詩人齊己曾攜詩來拜訪,鄭谷讀至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句,便說:“數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齊己深感點評精妙,當即跪下拜師說:“我一字師也”。從此,鄭谷這個“一字師”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廣為傳揚,有關史籍也先後載入,一直流傳至今。

鷓鴣是一種羽色斑斕美麗的鳥,形如雌雉,體大似鳩,分佈於南方。其“鳴雲‘鉤輈格磔’是也”,俗稱極象“行不得也哥哥”。古人常借鷓鴣的啼鳴來抒寫遷客孤寂愁苦之狀,遊子思鄉懷親之情。

《鷓鴣》一詩得到後人廣泛好評。許渾《韶州夜宴》詩云:“鸛鵒未知狂客醉、鷓鴣先聽美人歌。”《聽歌鷓鴣辭》雲:“南國多情多豔詞,鷓鴣清怨繞樑飛。”又有《聽吹鷓鴣》一絕,知其為當時新聲,而未知其所以。及觀……鄭谷亦有“佳人才唱翠眉低”之句,而繼之以“相呼相應湘江闊”,則知《鷓鴣曲》效鷓鴣之聲,故能使鳥相呼矣。

古羅地因為有了屈原沉江的“汨羅”,有了二妃沉江的“黃陵”,從而吸引了歷代頂尖文人墨客前來朝拜。黃陵廟詩文在唐宋期間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根據鄭谷留存的詩痕,我們可以找到他達到洞庭、汨羅、湘江的身影。

公元866年,他到達岳陽樓、汨羅江、湘潭各留詩一首。

汨羅江詩話|唐詩最後的絕唱竟然落在汨羅江裡

他在岳陽樓寫下的詩是《贈別》:“南遊曾共遊,相別倍相留。行色回燈曉,離聲滿竹(一作笛)秋。穩眠彭蠡浪,好醉岳陽樓。明日逢佳景,為君成白頭。”

他在汨羅江寫下的詩是《南遊》:“淒涼懷古意,湘浦吊靈均。故國經新歲,扁舟寄病身。山城多曉瘴,澤國少晴春。漸遠無相識,青梅獨向(一作問)人。”湘浦說的就是汨羅江。

他遊歷汨羅江後,在好幾首詩作中,都運用了屈原在汨羅江的典故來抒寫自己的悲思之情。如《蜀江有吊》(884年)雲:“ 折檻未為切,沈湘何足悲。蒼蒼無問處,煙雨遍江蘺。”《郊墅(904年)》雲:“ 滿野紅塵誰得路,連天紫閣獨關情。渼陂水色澄於鏡,何必滄浪始濯纓。”《長安夜坐寄懷湖外嵇處士(904年)》雲:“ 遙思(一作知)洞庭上,葦露滴(一作滿)漁舟。”可見屈原《楚辭》對他的影響。

他866年達到湘潭,留下《望湘亭》一首:“湘水似伊水,湘人非故人。登臨獨無語,風柳自搖春。”

其實公元872年他在青草洞庭留下一詩也是寫鳥的,寫的是《燕》,其雲:“年去年來來去忙,春寒煙暝渡瀟湘。低飛綠岸和梅雨,亂入紅樓揀杏梁。閒幾硯中窺水淺,落花徑裡得泥香。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牆。”

這首詩《瀛奎律髓》評:“《鷓鴣》、《海棠》、《燕》三首題詩亦不可廢也。”說明此詩也是他寫得最好的一詩,雖然沒有成就燕子詩流,但洞庭湖的鳥類,給了鄭谷出名的平臺。《詩格》雲:“賈島詩:秋江待明月,夜語恨無憎:此‘僧’字有得也。鄭谷詩詠《燕》:閒幾硯中窺水淺,落花徑裡得泥香。此‘香’字有得也。”

汨羅江詩話|唐詩最後的絕唱竟然落在汨羅江裡

鄭谷《海棠》雲:“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穠麗最宜新著雨,嬌饒全在欲開時。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此詩也為詠物詩。詩從藝術角度突出花美與其魅力,用的是一種推開一層、由對面寫來的旁襯手法。這種手法從虛處見實,虛實相生,空靈傳神,既歌頌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現出詩人對美的事物的熱愛與追求。情與物相融一體,大有天人合一之味。前人謂“谷詩清婉明白,不俚而切。”

公元893年,鄭谷再次達到湘陰,留詩《作尉鄠郊送進士潘為下第南歸》:“歸去宜春春水深,麥秋梅雨過湘陰。鄉園幾度經狂寇,桑柘誰家有舊林。結綬位卑甘晚達,登龍心在且高吟。灞陵橋上楊花裡,酒滿芳樽淚滿襟。”

由此而言,鄭谷給汨羅江也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鄭谷家鄉宜春對這位晚唐著名詩人一向非常尊崇,曾將鄭谷與袁京、韓愈等排在一起,稱作“袁州六先生”。宋韓文公(愈)祠中,曾將鄭谷的象畫在東牆上,以供後人觀瞻。舊時,宜春城南曾有一條街道名曰“鷓鴣路”。在2004年建成的袁山公園內,又以“鄭鷓鴣”之名建起了一個“鷓鴣亭”。遊客至此,“一卷雲臺剛讀罷”,“耳邊疑聽鷓鴣聲”。

其實營田黃陵山上也應該建一座鷓鴣亭來回想鄭谷的《鷓鴣》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