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對話博時基金汪洋:被動投資在中國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簡介汪洋:我從2013年參與到中國最早的交易所ETF和指數投資投教工作,最早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他們發現ETF的戶數非常少,股票可能有上億戶,但ETF只有幾十萬戶,所以希望藉著交易所平臺做大量投教

博時基金是央企嗎

對話博時基金汪洋:被動投資在中國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2019年6月1日,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汪洋正在珠海出差。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酒店,他在朋友圈寫下兩個字:十年。

短短兩個字,勾起汪洋無數的回憶和故事。從2009年正式開始從事指數投研工作到他發朋友圈的2019年,他正好在中國數量化投資,特別是指數投資領域耕耘了整整10年。“我可以說是完整的見證了中國ETF從2。0到5。0的時代”。他說。

80後的汪洋從小就不太走尋常路。大學畢業後,他去美國留學讀書,畢業後不少同學都選擇去東西海岸發展,他卻留在了中西部的一家銀行當利率衍生品交易員,他想體驗下沒有華人超市,沒有夜生活的“真正的美國”。那段經歷很特別,他發現發了工資也沒地方用。“週末開車,Downtown的街上經常一個人都看不到”。

在俄亥俄州寂寞的經歷讓汪洋有充分的時間去閱讀、學習和獨處。也是在那時,汪洋開始關注到美國ETF被動化投資的崛起。

ETF是一種跟蹤市場指數、可以在證券交易所買賣的開放式基金。最近20年,美國被動型管理基金強勢崛起,ETF規模不斷創新高。被動基金規模佔到美國開放式基金的比重從1997年的4%,到了2019年已經正式超過了主動基金規模。

2008年汪洋從美國回到國內時,中國的ETF基金才剛剛起步。“2009年之前,市場只有個位數產品,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幹嘛的。”

而汪洋的指數投資之路,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最近交易門有幸對話汪洋,回顧了這十年來他在ETF投資及市場推廣中一些具有開創性的經歷。

汪洋總將於

6月30日

為交易門讀者分享線上分享

“2020ETF年中回顧”

對話汪洋

汪洋

簡介: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管理規模近百億人民幣。

Q:

汪洋總您好,聽說早在2012年和2013年,您曾參與了中國第一隻跨市場ETF和中國第一套跨市場行業ETF的發行,能否就當時的情況給我們做一些介紹?

汪洋:

2012年,就有傳言證監會要批出中國第一隻跨市場ETF,滬深300ETF。很快,滬深兩個交易所,上海和深圳各批了一個標的。上海的給了華泰柏瑞基金,深圳給了嘉實基金。當時我正好加入華泰柏瑞基金,於是就完整的經歷了這個產品的發行、市場推介和投資。事實上,這隻ETF還創造了整個中國ETF的發行記錄,當時,華泰柏瑞發了320多億,嘉實190多億。截止到目前,華泰這隻仍然保持了國內最大ETF IPO的記錄。(滬深300指數是具有中國市場代表性的寬基指數,有A股“晴雨表”之稱,以其為標的的滬深300ETF是投資者投資中國最為有效、方便的選擇之一)

2013年,又非常有幸的參與到了深交所第一套跨市場行業ETF的發行、上市及投資工作中,包括醫藥、消費、能源和金融,見證了行業ETF在中國的落地和開花。幾年過去了,消費ETF現在也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消費類ETF產品之一。

Q:

您2015年就加入了博時基金,剛到博時基金時,就參與淘金大資料100指數的發行。據瞭解,這是全球第一個電商大資料ETF。能否給我們做些詳細的介紹?

汪洋:

淘金大資料100指數是依據淘寶消費資料做為大資料來源,鑲嵌到傳統數量化多因子體系中,形成了一類新的超額收益來源。螞蟻金服對這件事情非常上心,我剛來博時不久就去北京開了一場盛大的全球釋出會,請了300多家媒體,其中不乏一些境外的媒體,隆重的釋出這條指數。當時我們對外宣稱是全球第一隻電商大資料指數,也是第一次將大眾消費者自己貢獻的消費資料有效地轉化為投資收益再反饋給大眾投資者。

Q:

在博時基金還做了非常火爆的黃金ETF,能否分享一些當時的故事?

汪洋:

傳統來講,普通老百姓買黃金,要麼去銀行,要麼去實體金店買現貨。我們當時是第一批拿到黃金ETF的批文。一共批了4家,上海2家,深圳2家,我們拿到深圳的其中一個。

博時和螞蟻金服很早就開始了合作,有一次在閒聊的時候,他們提到說中國人對黃金情有獨鍾,希望在頻道上做一個專門的黃金理財欄目,類似餘額寶、基金頻道這樣的。後來大家頭腦風暴出來一個創意,我們把黃金ETF包裝起來,起一個網際網路的名字:存金寶,文字直譯大概就是,把金子存起來的寶貝。於是,圍繞這個名字,我們一起做了大量的改造,甚至專門定製了一類份額,叫做I(INTERNET)類。這樣的份額實現了不少改造,如申贖效率,費用及投資門檻等。

沒想到,上線後效果非常好,很快,基金戶數就從幾千戶達到100多萬戶。後來,在運營層面,我們一起想出了很多好玩的招數,比如送黃金紅包,像在淘寶買衣服,到達一定金額就可以參與,獎勵就是存金寶份額。

後來我們還想到了O2O,簡單講,就是線上買夠一定份額的存金寶,線下就可以去實體店換小金塊、小金飾。總而言之,想了很多和消費和投資場景相結合的活動,成功的把看似高深難懂的ETF投資轉化成了大家一目瞭然的日常生活。很快我們從100萬戶到上千萬戶。即使存金寶現在下線了(監管要求),存量客戶依然還有2000多萬,足以證明這個創意是非常成功的。

Q:

您在博時還參與發行了非常火爆的標普500ETF。這給您的啟發是什麼呢?

汪洋:

標普500ETF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在客觀條件,如QDII額度極其有限及緊張的情況下,自己茁壯成長為一顆大樹的成功案例。

可以看到,現在我們每天場內的成交金額,有90%都是真實市場成交,做市商貢獻的佔比極低。對於渠道來說,產品的稀缺性和真實需求更為突出。這隻標普500初期就是一些海外回來的私募在玩,做為一個標的配合期權、期貨、衍生品來做。後面很多私行主動找上門,問能不能多留下一些額度。私行代表著高淨值客戶,代表著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

現在這個產品,做投顧的網際網路平臺問得最多。標普500作為全天候組合或者出海組合,都能起到很好的分散風險作用。

Q:

2019您參與了博時發行的兩個央企類ETF專案,這個ETF的發行有什麼故事嗎?

汪洋:

國資委對央企有一些要求,比如要做市值管理。市值管理說白了,就是股價低的時候買一些,股價高的時候賣一些。結合這些需求,能不能透過一個金融工具便捷的實現?後來我們發現ETF可以。

ETF有實物認購的功能,可以用股票來認購。一般基金都是拿錢買,但ETF可以用股票來買。舉個例子,成分股裡有中國建築,正好我手裡有中國建築,我就可以用中國建築來參與認購,這是非常獨特的進入方式。最關鍵,ETF能起到流動性增強的效果,比普通股票流動性強,對二級市場衝擊更小。

如果讓央企用自己的股份來認購ETF份額,透過ETF來做市值管理,就非常完美解決了這個難題。後來在交易所的協調下,我們在2019年初發行成功了央企結構調整ETF,當時發了260億,加上其他兩家,一共500億左右。同年底,又發行了一隻央企科技創新ETF,這一次幾家合計發了400億左右,我們佔了160多億。

這兩個產品在去年引起了不小的市場反響。這個本質上解決的是實體企業和基金之間的渠道,原來有壁壘,但我們打穿了,所以大家發現這兩者之間是相通的。

Q:

聽說您是國內最早參與ETF投教的講師,在這個過程中您也做了上百場的分享,有什麼感受?

汪洋:

我從2013年參與到中國最早的交易所ETF和指數投資投教工作,最早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他們發現ETF的戶數非常少,股票可能有上億戶,但ETF只有幾十萬戶,所以希望藉著交易所平臺做大量投教。投教受眾很明確,針對證券公司的一線投資顧問和營業部經理。最早我作為匯添富的代表講師,從第一期上海開始,圍繞中國轉了好幾圈。後來深交所也開始做,加一起講了差不多有上百場。

這幾年投教成為了我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後來領導給我加了個標籤,“投資大使”,意思是投資裡最懂銷售的,或者說銷售裡最懂投資的。

Q:

在您看來,中國ETF發展有哪些主要的方向和趨勢?

汪洋:

這兩年渠道請我講課,我一般都會講中國ETF的5。0時代,可以說,除了最早的一代沒有經歷過,從2。0開始,我完全經歷了整個過程。

5。0更多代表的是產品層面,我認為,5。0有3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企業類,就像剛才提到的央企ETF,它打通了實體和傳統公募基金。我們相信,除了央企之外,還有大量的國企、民企都有類似需求,這一塊反映的是巨大的實體與金融相結合的方向。

還有一個方向是債券類。由於中國債券市場結構的特殊性銀行間及交易所間的互聯互通,以及在互聯互通背景下的指數類產品將得到蓬勃發展,比如近兩年密集發行的政策性銀行類指數,還包括待上市的證金類ETF都是在這一框架下的產物。

第三個方向是SMART-BETA。我們看到,海外近幾年ETF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SMART-BETA,但中國的SMART-BETA是不是美國的SMART-BETA,這需要打一個問號。美國的SMART-BETA比較標準化,標準的單因子,標準的複合因子。但對於中國來講,這些標準是否適合中國市場,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除了產品的5。0,市場和渠道的變化也很多。第一網際網路渠道對傳統渠道的衝擊,第二券商全面轉型做財富管理,第三基金投顧牌照加速發放背景下的被動投資機遇。凡此種種,都是被動投資在中國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