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簡介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和社會適應的關係討論社會適應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主要由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應對挫折能力等等組成,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養能夠使孩子形成最早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等

如何看透人心的書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建設工程。但是近年來發生的諸多大學生負面事件時刻在提醒我們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中華民族是重視教育的民族,從孟母三遷、斷機教子,我們可以窺見古人家庭教育的影子,隨著經濟發展、時代進步,家庭教育的作用愈發被大家所重視,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職責,每一個家長都應該親身參與進來。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父母對子女的教養對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影響不可小視,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各方面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對其給予高度的重視。

有關心理健康的定義眾說紛紜,但是社會適應能力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重要方面之一,也就是說不能良好的適應社會,心理健康就無從談起。

近年來,網路上爆出的許多有關大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人際關係處理不好、性格內向等等新聞為大家所詬病,許多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是當他們離開父母的照顧開始走向獨立時會出現各方面的不適。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階段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大家在這裡開始獨立的生活,自主的安排時間,主動的進行人際交往。如果個體可以較快的適應大學生活,自主的安排好生活和學習,和新的同學們建立起良好的友誼,他們會從學校生活中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

反之,如果個體不能很好的將自己融入進去,個體可能會感到壓力大、焦慮、苦悶等負面情緒,他們無法從校園生活中獲得支援,體驗快樂和價值感,這會大大的降低其主觀幸福感,最終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綜合現有的研究,發現對大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社會適應和自我和諧三者之間的關係涉及較少,對於大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社會適應和自我和諧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有利於完善相關研究,填補空缺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探討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自我和諧程度的策略,可以促進高校全面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自我和諧和社會適應的關係討論

大學生自我和諧和社會適應的關係討論

對大學生的自我和諧和社會適應進行統計分析可知,自我和諧的總分以及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維度和自我刻板維度得分都與社會適應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係。

由於自我和諧的計分是反向計分,所示實際表現為社會適應能力越高則自我和諧程度越高,故自我和諧與社會適應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自我靈活性與社會適應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則自我靈活性越強則社會適應能力越強。

良好的社會適應是人在社會系統內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健康的扮演自己的社會角色併發揮相應的功能的重要保障。大學生現在正在面臨進入社會的重要任務,一個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畢業進入社會必備的條件。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進入社會後會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如職員、公務員、教師等等,如果在大三、大四時期能夠透過學習然後習得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無疑為以後的社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和自我和諧的關係討論

對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和自我和諧進行相關研究,發現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中父母拒絕維度和過度保護維度與自我和諧呈顯著負相關關係,父母親情感溫暖維度與自我和諧呈顯著正相關關係。從迴歸分析來看,父母教養方式能夠有效的預測自我和諧。

良好的父母教養能夠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呵護與照料,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引導與教育是子女成長過程中最為持續的指導。

父母的情感溫暖能夠給予孩子安全感,使孩子能夠更加自信,內心更加健康。同樣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總是受到父母的拒絕和過度保護則容易使孩子形成逆反和軟弱的心理品質。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自我和諧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如果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能夠時刻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溫暖則會使他們的成長過程更加順利,自我人格自會表現出穩定性和永續性。

所以綜上所述,父母拒絕和過度保護與自我和諧呈顯著負相關,父母情感溫暖與自我和諧呈現顯著正相關關係。

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和社會適應的關係討論

社會適應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主要由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應對挫折能力等等組成,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養能夠使孩子形成最早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等。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良好的父母教養能夠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應對挫折能力等等。

父母在生活中的各種能力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及時的反饋,照顧孩子的內心感受,不過分保護孩子都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自我和諧和社會適應的中介關係討論

透過對大學生自我和諧在父母教養方式各個維度與社會適應之間的中介分析,發現大學生自我和諧是父母教養方式各個維度和社會適應的中介變數,並且在兩者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一方面,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父母教養方式的各個維度都對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造成顯著影響。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另一方面,大學生父母教養方式透過自我和諧來間接影響社會適應。也就是說,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自我和諧程度高的大學生,他的父母教養方式成度比較高,進而也會報告出更高的社會適應能力。

父母教養能力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各個方面的成長,良好的父母教養能夠使孩子產生優良的品質,如團結、友愛、自信等等,同時這些品質都是良好社會適應的必備條件,由此可見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有密切的聯絡。

自我和諧的影響因素也包括健康的人格,積極向上的信念等因素,具有高度自我和諧的人的內心一定是穩定的,健康的,積極的他們能夠保持機體本身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那麼這種狀態的出現就有助於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同樣,具有高度自我和諧的學生個體會擁有很多良好的心理品質,如樂觀,自信等等,他的內心會處在一種平衡穩定的狀態,那麼他可能就會更加理解父母的感受,減少對父母的逆反心理,促進父母教養的提高。

另一方面,如果是父母教養過程中總是存在較高的拒絕與過分保護的話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勢必會產生扭曲的心理,錯誤的認識世界,那麼必然會導致不適應社會行為的產生,嚴重的話會導致犯罪行為的產生。

在近年來屢次爆出未成年孩子犯罪的現象,在這種現象的背後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面有很多失職,或者對孩子非打即罵或者對孩子疏忽放任,最終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教育建議

學會悅納自我,促進心理和諧

根據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人在青春期所面臨的首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的衝突,自我的同一意味著個體可以接受自我及過去的經驗,可以扮演好社會角色,建立起健康健全的人格等等。

客觀認識自我。一個自我和諧的人是相信自己的,在做決定時可以更多的依賴、信任自己的判斷,不輕易動搖,一個內心充滿衝突的人很難有真正的主見,也很難將過去的自己和現在做良好的整合。要想實現自我和諧,大學生首先要客觀的認識自我。

首先對於自己的情緒、情感、行為方式、能力等要有清醒的自知,對於自己的長處和短項有客觀的認識,這樣才能確定自己以後發展的方向和在集體中扮演的角色,在努力的過程中才能更有方向有目標。

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係,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其次,大學生應當學會正確的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感受,大學生朝氣蓬勃,但閱歷較少,調節情緒的能力較差。大學生應該學會合理的宣洩負面的情緒,警惕負面的認知,學會自我對話,自我引導。

客觀評價自我。大學生應該學會用客觀的、開放性、帶有彈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一方面不誇大自身的能力,能夠揚長避短,樂觀的認識到

“邊界”,發揮所長。

另一方面,不要妄自菲薄,低估自己的潛力,不要因為個別的不成功經驗就對自己持否定態度,相信自己並接納不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