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匠心|演繹成都漆藝的“漆”彩斑斕 漆器匠人尹利萍:從“一見傾心”到48載相伴

簡介而這些漆器,大多數誕生於國家級非遺成都漆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尹利萍手中

成都在以前叫什麼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劉可欣

穿梭在成都樹木蔥鬱的小巷之中,漫步在通惠門安靜又古樸的街道里,隨著蜿蜒的小道來到蜀華街72號,在狹窄的林蔭路上,就能看到一塊寫著“成都市漆器工藝廠”的牌匾,在初冬的陽光的照耀下,能夠看到牌匾上開裂的紋理。推開左右兩扇略顯陳舊的鐵柵門走進廠中,會發現井字型建築四面環繞,而尹利萍一生中大部分的歲月,就在這裡度過。

老舊的廠房中,似乎凝結了數十年的光陰,陳舊門窗彷彿訴說著這裡歷經過漫長的歲月。而推開其中一間房屋的大門,卻像是打開了珍奇寶盒一般:牡丹寶相瑞葉花瓶、雕銀絲光暈彩虞美人花瓶、雕銀絲光暈彩蟠龍旋轉攢盒……各種不同形狀的精美漆器陳列其中,在燈光下泛著溫潤而通透的色澤。而這些漆器,大多數誕生於國家級非遺成都漆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尹利萍手中。

《史記》中曾寫到:“木器髹者千枚”“漆千鬥”。揚雄《蜀都賦》中亦稱:“雕鐫扣器,鏤器,百伎千工。”成都漆藝作為我國最早的漆藝之一,發軔於商周時期,金沙遺址出土的漆器殘片現在依然文飾斑斕、色彩亮麗。而在這項技藝能夠傳承數千年而不衰,正因歷史流轉中,有無數如尹利萍一般的手工藝人,口授心傳將“大漆之美”交到年輕人手中。而在與成都漆藝相識相伴的近50年歲月中,她也一路見證了自己的“匠人”之心。

匠心|演繹成都漆藝的“漆”彩斑斕 漆器匠人尹利萍:從“一見傾心”到48載相伴

尹利萍

初遇 “它的美值得讓我做一輩子”

“漆從西蜀來”,短短的五個字中,就能看到成都漆藝紮根西南一隅的先天性條件。自古以來,四川盛產生漆和朱丹,是製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成都成為了中國漆器的主要產地之一。那樣說來,作為四川姑娘的尹利萍,冥冥之中與漆藝也有著天生的緣分。

“做漆藝的話真的還是一個機緣,我還是現在回想起來的話,還是覺得是一種緣分。”回想起與成都漆藝結緣的起點,恐怕要將時間倒回到48年前,彼時完全不知道啥是“漆器”的尹利萍,就這樣懵懵懂懂的,推開了成都漆器廠的大門。

“我進漆器廠以前,在學習畫畫,有一個當畫家的夢想。”回憶起往昔,尹利萍笑著說到,本來以為能實現自己的畫家夢,沒想到陰差陽錯間,開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當時漆器廠屬於成都市工藝美術公司,這個公司當時正面向社會,招收一批有繪畫水平的年輕人。我透過考試被公司錄取。被公司錄取後,我開始以為會圓我的畫家夢,我可能會分到畫苑,結果被分到了漆器廠。”

初見漆器,除了感到好奇和驚豔之外,尹利萍更對其感到陌生。這種陌生感,來源於當時成都漆藝的小眾和不廣為人知。“當時,漆器的確是太高冷了、太小眾了。我完全不知道什麼叫漆器,到了漆器廠以後,才看見了以後要從事的工作。”而這一做,就是48年的光陰。

精美華麗、富貴典雅、光澤細潤、圖彩絢麗……在漆器物件上,能夠看到天然生漆所煥發出來的不同風格的美感。同時,成都漆器胎體不拘,做工講究,更是集藝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手工製品。它既可高懸於廟堂之上以彰顯華貴,又可充當精緻耐用的日常用品。所以,到那個這些精美的漆器,在成都漆器廠中與尹利萍相見時,她也算是“一見傾心”。

匠心|演繹成都漆藝的“漆”彩斑斕 漆器匠人尹利萍:從“一見傾心”到48載相伴

尹利萍

“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很美。這漆器吧,眼睛看來美,拿在手上又覺得很溫潤舒服,和人的肌膚好像有一種很自然的融合。再仔細瞭解下來,知道它包括了很多用途,可以在生活上用,也可以做得非常漂亮的陳設品。”尹利萍說到,在用途之外,漆器本身也可展示豐富多樣的風格,不管是寫實的、抽象的,還是復古的、當代的。“各種藝術風格,都可以融合在漆器上面。我覺得,漆器真的是很神奇的一種藝術,它完全值得讓我為它去做一輩子。”

成長 “把漆器的長處和魅力都挖掘出來”

成都漆藝,浩蕩數千年而愈久彌新。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中,人們得以窺見成都漆器絕佳的工藝和當時的輝煌。成都漆藝工序繁多、製作細緻、耗時久長,尤以雕花填彩、雕漆隱花、雕錫絲光、拉刀針刻俗稱三雕一刻及隱花變塗等極富地域特色的髹飾技藝聞名於世。而在成都漆藝的工藝發展演變過程中,經歷過多次技術革新,在不同的歷史朝代中,也不斷誕生著新興的技法。

時間輾轉來到上世紀70年代,當尹利萍進入成都漆藝這門手藝之中時,其已經在上千年的歷史積澱中,承載了許多獨特的工藝。而尹利萍的青蔥歲月,就一頭扎進了這門傳統非遺中,徜徉在浩瀚的手藝海洋裡。要學習的知識技術,更是數不勝數。

“才開始跟著師傅學習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師傅教什麼學什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剛入門,當時的漆器訂單以外貿訂貨為主,基本上是按單生產,外貿訂的是什麼樣的,我們就照著這個東西去給它複製出來。所以那個時候,基本上是模仿為主。”而尹利萍的學徒歲月,就在忙忙碌碌之中,飛快地度過了。

但慢慢的,當尹利萍能夠獨立設計、製作漆器時,她也需面臨著成長。“漆器手工藝,要體現我們精湛的技藝和對材料的駕馭,體現材料美、材料美、工藝美、藝術美。所以,我在後來設計當中,就會有一些從美學方面、藝術方面考慮的作品。”尹利萍說到,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烙印,對於手藝人而言,從事這個行業,自然要為之賦予自己的理解。“要做出跟老祖宗一樣的東西,是不可能的。應該要加上我們當下漆藝的素材,對其的藝術理解和我們本身藝術的水平,來設計出符合時代審美的作品。”

幸運的是,當尹利萍能夠在漆器技藝中獨當一面時,恰逢國家飛速發展,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中國傳統生活美學也開始成為熱議的話題。於是,尹利萍開始沉下心來,用成都漆藝這一中國傳統技藝,將東方美學展示得淋漓盡致。

匠心|演繹成都漆藝的“漆”彩斑斕 漆器匠人尹利萍:從“一見傾心”到48載相伴

尹利萍作品

“我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設計了一件雕銀絲光暈彩虞美人花瓶。我把花瓶設計得非常優美,花瓶的高矮,還有線條的流線,就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這件花瓶做出來了以後,它曾經獲得了咱們中國漆器行業評比的4項滿分,最後被收藏在中國工業美術館珍寶館。還有之前做的一件旋轉式年年有‘魚’攢盒,也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到了21世紀,尹利萍更是創作了數不勝數的漆器工藝品,每一件都折射著她在漆器工藝上的不斷前進,譬如:作品《生命》融合了美的姿態和不屈的精神,展現了尹利萍對生命情感的思考;《春去春又來》則寄託著她對時光流逝的感受;而炫目的“牡丹寶相瑞葉花瓶”,在色調上就表達出了喜悅心情……

“我覺得,我在30多歲、40多歲、50多歲、60多歲等時候,在每一個時代做出的作品都不一樣。很慶幸的是,我認為自己在學習、在成長,在不斷地超越自己。在創作中,我把漆器的長處和魅力都儘量地挖掘起來,然後去和成都漆藝的工藝結合。”

傳承 “清貧的行業也在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

一路走來,尹利萍在漆藝技藝道路上不斷修煉,與此同時,她也見證著成都漆藝的發展與傳承。2006年,成都漆藝成為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專案;2007年,尹利萍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成都漆藝代表性傳承人。時至今日,當中國傳統工藝被越來越多的社會大眾認知,“匠人匠心”更被年輕人追捧熱愛,“國潮”成為新的流行趨勢,漆器的認知度也在不斷提高。

匠心|演繹成都漆藝的“漆”彩斑斕 漆器匠人尹利萍:從“一見傾心”到48載相伴

牡丹寶相瑞葉花瓶

“成都漆藝,在中國的漆藝史上是佔有非常大的位置,也在中國漆器界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的工藝更只有成都才有。所以有的時候,一些場合就算我們人不去,只要漆器作品往那兒一放,別人都知道這件作品是四川成都的。它有非常鮮明的個性,辨識度非常高。”

但哪怕是在漆器歷史上佔有無比重要地位的成都漆藝,在尹利萍的眼中,也面臨著傳承的困境。曾在數千年歲月中熠熠生輝的“大漆之美”,也要面對後繼無人的窘迫,這一度讓尹利萍感到十分頭疼。可隨著“國潮”的興起,傳統文化在年輕人中的復興,也逐漸讓她看到了曙光。

“以前,我覺得難度最大的覺得,是沒有年輕人知道大漆,認為這項技藝有點‘後繼無人’。可現在說到漆器的傳承,我想年輕人他們只要知道了成都漆藝,很多人都會喜歡。雖然說在人才培養上,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人進來,但相比之前,如今很多年輕人都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知道中國的漆藝了。”

尹利萍說到,從事成都漆藝這個行業,實在是個“清貧”的職業,其不僅學習技術的時間成本,更要求從業者要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要把這項技術學好,很難。其中的每一個工序,沒有時間的積累是出不來的。要學好一道工藝,沒有三五年是達不到入門的。然後你要能夠駕馭,完全讀懂技藝,甚至隨心所欲地讓它為你服務,真的是沒有十年八年的積累,就更別談了。此外,沒有對傳統文化的瞭解,沒有對歷史、詩詞等領域的涉足,更是達不到一個高度。”

令尹利萍感到欣慰的是,現在的成都漆藝廠,80後、90後的年輕人佔了大多數,更有00後的新興力量參與其中,她的隊伍幾乎是年輕化的。就在採訪的間隙中,尹利萍辦公室的房門被不斷敲響,找她討論漆器圖樣的徒弟,還有將漆器胎體塑造完成請她“參謀”的同事。當他們在窗邊仔細摩挲著漆器的紋路時,初冬暖煦的陽光透過窗戶照耀在他們身上,就像漆器所散發出的光芒,溫潤又綿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