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簡介就像驍龍 888 玩原神,一打怪功耗立馬爆炸,功耗高手機就燙,一發燙掉電賊快,螢幕跟著降亮度,一系列的連鎖讓體驗下限不斷升高,如果不借助外部散熱配件,體驗甚至不如目前價格只有 2000 塊的 iPhone SE 2,廠商動不了晶片只能降頻鎖

中國有國產手機晶片嗎

Hi,我是汐元。本期和大家探討一下我們的國產晶片,老規矩,先上影片版,影片版之後是圖文版:

3 月初至,春意尚淺,國產手機廠商卻早已扎堆釋出了一堆新品,可你有沒有覺得,面對今年這一票新機,竟無絲毫心動之意?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原因其實也簡單,麒麟缺席,高通發燒,天璣猶抱琵琶半遮面,好不容易有搭載的新機……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不僅如此,各家手機的主打賣點也就像是提前商量好一般的異口同聲……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羅老師的那句: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說來好笑,手機廠商拿原神宣傳,原神玩家卻愛著電腦。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用著冰麒麟的 Mate40 系列使用者暗自偷笑,拿著 2000 塊紅米 K40 的青年情緒良好。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1 年 4 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暴跌 11%,2022 年 1 月份中國大陸 iPhone 銷量遠超庫克預期。面對如此窘境,手機廠商自然不能坐以待斃,比如剛釋出不久的 OPPO Find X5 和紅魔 7,都搭載了自研晶片。

說到自研晶片,過去一年可是頻頻出鏡,比如 iQOO Neo5 的獨顯晶片,小米 MIX FOLD 的澎湃 C1 ISP 晶片、澎湃 P1 充電晶片,vivo 的 V1 專業影像晶片等等,大有雨後春筍的態勢。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突然之間,自研晶片就如一夜春風來,吹得梨花開了呢?當然是因為……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大家都搞自研晶片,到底有何意義?

近幾年來,美國針對中國的高科技領域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施壓和打擊,特別是晶片、通訊方面的限制、斷供和技術霸權,既是不爭的事實,又讓中國廠商十分擔心供應鏈安全問題。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華為的黯然離場,貢獻出不小的市場份額,但也只是飲鴆止渴,想要贏得發展自主權和核心競爭力,自主創新是唯一的出路,而卡脖子的晶片製造,成了美國痛擊我們的致命軟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晶片自研勢在必行。

自研晶片亦是搶佔高階市場份額的重要籌碼。眾所周知,低端市場拼價效比和渠道,高階市場拼技術和議價權。

小米、OV 在衝擊高階的路上沒少嘗試,但卻不得其要,關鍵問題就是供應鏈的技術和價格太透明瞭,大家用著差不多的 SoC、GPU、Baseband、螢幕甚至是模具,技術升級也都跟著走,結果必然造出一堆“兄弟”產品。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然後廠商竟然把首發獨佔當成優勢,把別人的技術稱作黑科技,多麼諷刺。

而且 SoC 晶片的整合度極高,廠商可以小加魔改,卻無法動其根本。晶片配套的技術,更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只有把握住它才能實現真正的軟硬體一體,放大產品的差異化賣點,讓技術最大化服務體驗。

舉個典型的例子,iPhone。

當安卓手機幾乎標配 12GB 甚至 16GB 運存的時候,存量市場的 iPhone 仍舊以 4GB 和 6GB 為主,但沒人敢說安卓流暢度吊打 iPhone,時至今日蘋果還在為六七年前的手機提供系統更新,安卓更是難以做到。

所以 iPhone 哪怕賣到萬元,消費者都心甘情願掏錢,安卓使用者一邊對三星屏趨之若鶩,一邊深受三星代工的驍龍芯之苦,一邊真香安卓的高刷和快充,一邊又抱怨應用適配比不上 iOS,就是因為廠商對晶片和軟體生態沒有掌控權。

反過來,技術掌握在別人手裡,他們一邊掙你的錢,一邊告訴你愛用不用。

對手機廠商來說,明明是自己掏錢買晶片,產品體驗的上限和下限,卻被別人拿捏的死死的。

就像驍龍 888 玩原神,一打怪功耗立馬爆炸,功耗高手機就燙,一發燙掉電賊快,螢幕跟著降亮度,一系列的連鎖讓體驗下限不斷升高,如果不借助外部散熱配件,體驗甚至不如目前價格只有 2000 塊的 iPhone SE 2,廠商動不了晶片只能降頻鎖幀、增加散熱堆料,或者乾脆換芯改用驍龍 870,體驗上限也丟了,哪怕驍龍 870 幀數更穩,溫度更低,也跑不出驍龍 888 的幀數,想要 60 幀得加錢買 5000 塊錢的 iPad mini 6。

這不是逼消費者捂緊錢包、倒戈相向嘛?

可以說,失去了創新能力,就失去了議價權,拼了命的漲價,卻怎麼也拼不過蘋果的毛利率。只有實現核心零部件和供應鏈全國產化,才能說中國智慧手機真正站了起來。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自研晶片才是戰未來的未雨綢繆。

未來是萬物互聯的時代,用晶片串聯起產品生態,是趨勢也是必然。

還是拿蘋果來舉例,B 站上有 N 多 UP 主用影片告訴我們生態互聯對使用者黏性的致命吸引力,從只有一臺蘋果手機,到被迫用上蘋果全家桶,無縫的裝置聯動和一致的體驗,讓人直呼離不開。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當大家都在調侃單熱管壓 i9,買來也是裝 Windows 的 MacBook 時,庫克用強到離譜的 Apple Silicon,給牙膏大廠狠狠上了一課。

試想一下,如果蘋果的手機、手錶、平板和電腦用的是別人的晶片,想達到一致的體驗和牢固的生態壁壘,不能說天方夜談,簡直是痴人說夢。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基於以上三點,自研晶片對手機廠商來說關乎生存。所以汐元認為,但凡有野心的手機廠商都會把持續發展晶片研發和製造技術,作為品牌戰略的重中之重。在立項時也一定都經過了深思熟慮,OPPO 的馬里亞納 X 晶片用 EUV 光刻的成本就在千萬美金級別,流片時一次試驗費就得 1 個億;華為海思半導體在自主研發晶片上足足花了十幾年,投入了上千億資金,才做出了媲美高通旗艦 SoC 的麒麟 9000。

國產手機商扎堆搞自研晶片,“中國芯”離我們還有多遠?

這些果實在研發初期誰也無法預測,但晶片研發需要實打實砸錢、砸時間、砸人才,培養人才要錢,研發裝置要錢,定製生產線、改良生產工藝也要錢,並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還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內耗隱患。

商人重利,付出當然是為回報,研發燒掉的鈔票,在灰燼中也要涅槃成搖錢樹。只是,有多少廠商願意為之付出,能走多遠,就是另一碼事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