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貫穿唐朝始末的“禁銅令”,到底怎麼和瓷器的“出名”扯上關係的?

簡介而在禁銅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唐政府對於私賣銅料者制定了一些懲罰規定,讓很多普通百姓都放棄了銅器皿的使用,瓷器已經取代了部分銅器皿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什麼叫禁銅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自古以來,唐代一直被公認為封建社會的鼎盛時代,文化政治經濟飛速發展,真正實現了內百姓安居,外四夷臣服的局面。

鼎盛的國力推動著唐朝各方面的發展,其中瓷器製造技術也在這一時期逐步達到成熟。

貫穿唐朝始末的“禁銅令”,到底怎麼和瓷器的“出名”扯上關係的?

縱觀唐代的發展,大致可以將其分為前中後三個時期即建立初期、發展中期和走向衰落的後期。在唐朝發展的不同時期中,唐政府推行禁止使用銅器的政策雖然時緊時鬆,但是“禁銅令”仍然貫穿唐朝發展的始終。那麼唐政府採用“禁銅令”和瓷器流行之間有什麼關聯性呢?

唐朝建立初期——各行業百廢待興,唐政府提出禁銅主張

銅器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最早出現的銅器是青銅器。《左傳》中有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即國家的大事是祭祀和征戰,而青銅器與這兩件大事都密不可分。由於青銅器獨特的意義和絕對的地位,所以銅器也被賦予了別具一格的藝術形式。

而青銅器的輝煌時代到漢朝就截止了,之後隨著鍊銅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銅料的實用性被逐漸加強,其用途也被不斷擴大,不再單純的拘泥於禮器的製造。

一方面銅料在統治階層中主要被用於鑄造貨幣,武器和大件佛器;另一方面銅料也進入了底層百姓的生活中,比如製造日常用具銅鏡和生活裝飾品等。

因此人類社會發展至今,銅料在所有的使用材料中,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是最顯著的。

貫穿唐朝始末的“禁銅令”,到底怎麼和瓷器的“出名”扯上關係的?

在唐朝的建立初期,銅料最主要的用途已經變成鑄造錢幣,因此唐政府的禁銅主張多與當時的貨幣政策有關。唐代作為我國古代貨幣發展史中最繁華的時期,錢幣的作用舉足輕重,銅料作為主要的鑄幣材料,其地位也變得十分重要。

在唐高祖繼位之後,仍沿用隋朝的“五銖錢”。但隋朝末期的錢幣極其混亂,民間私鑄錢幣的問題十分嚴重,為了規範鑄造錢幣的行為,唐政府重新制定了相關的貨幣政策。

比如

“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

,唐政府先是廢止了“五銖錢”的使用,創立並推行使用開元通寶,建立了以後貨幣的基本正規化。

由於銅料的用途轉變為鑄造錢幣,為了輔助貨幣政策的推行,唐政府提出了禁銅的主張即禁止私人買賣銅料和製造銅器,如

“禁賣銅錫及造銅器者”

但唐高宗時期的禁銅力度不大,銅料的私人佔有問題十分嚴重,私人擁有的銅料並不要求強行賣給政府,而是允許私下自由買賣,因此也進一步惡化了錢幣私鑄的問題,使得當時的貨幣政策收效甚微。

在這一時期,國內戰亂仍未徹底平息,百業待舉

。手工業的發展多延續了隋朝時的格局,由於隋朝時期的陶瓷工藝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造型豐富的瓷器早已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貫穿唐朝始末的“禁銅令”,到底怎麼和瓷器的“出名”扯上關係的?

但銅器的使用仍在日常生活中佔據著主要的地位,此時唐政府提出的禁銅主張則是給以後瓷器的流行局面奠定了基礎。

唐朝發展中期——唐政府推行禁銅政策,形成瓷器流行局面

在唐朝中期時,唐政府推行禁銅政策,加大了禁銅的力度。一方面,唐代富饒的物資吸引許多外國人的目光,與外國人頻繁的交易行為形成了其對外貿易十分發達的局面。

發達的貿易增加了貨幣的流通量,隨著金屬貨幣的地位逐漸提高,私鑄錢幣也變得更加有利可圖。唐政府為了扭轉私鑄錢幣盛行的局面,採取了

“奏請一切禁斷惡錢”“切斷天下惡錢”

等措施。

由於錢幣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唐政府不得不降低鑄幣的成本,而唐代採礦業的狀況不利於鑄幣成本的降低,因此廢黜了大量銅冶產業,冶銅技術停滯不前,這也導致銅料的產量大幅下降。

由於銅料的數量減少,唐政府為了保證銅料的供給量,因此加大了禁銅的力度,並規定銅料一律由官府收購。

另一方面,開放包容的唐代文明也吸收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信仰,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佛教文化。

貫穿唐朝始末的“禁銅令”,到底怎麼和瓷器的“出名”扯上關係的?

“人生極苦,涅槃最樂”

的佛教文化深受統治者的喜愛和推崇,因此唐代時期建造了許多佛門聖地,而禮佛所用的部分佛像和大件器皿等均為銅料所制。滿足佛教造像的材料需求,也是唐政府禁止了銅料在日常生活中大面積使用的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唐政府為手工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為了推動當時陶瓷、漆器和染織等技術的發展,唐政府設定了專門的機構來規範和管制手工業,比如“將作監”、“少府監”等,確保其為統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這些舉措也為制瓷技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逐步擴大了瓷器的產區範圍,增加了瓷器的生產數量並且提高了瓷器的質量,使得唐代各地出現了許多風格各異的瓷窯體系,比如南方盛產青瓷的越窯和北方盛產白瓷的邢窯。

在唐政府不斷加大“禁銅令”力度的背景之下,官府將回收的大部分銅料都用於鑄造錢幣和造像。由於銅料使用的管制加強,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許多不便,此時急需新的替代品來填補空缺。

而此時制瓷技術的發展將品種眾多的瓷器帶入人們的生活,造型輕巧的瓷器解決了現存的問題,很快受到百姓和貴族們的追捧,漸漸代替銅器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

貫穿唐朝始末的“禁銅令”,到底怎麼和瓷器的“出名”扯上關係的?

這種瓷器對銅器的功能性替代,使得瓷器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從而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進一步推動了瓷器的大面積盛行。

此外與銅器相比,瓷器具有價格便宜、重量輕、攜帶方便等特點,這些優點也鞏固了瓷器的使用地位

唐朝衰落後期——唐政府加大禁銅力度,瓷器使用日常化

任何一個王朝的發展都不可能永遠朝氣蓬勃,“安史之亂”則是唐代走向衰弱的轉折點。

在唐代後期,唐政府的統治出現了許多問題,“安史之亂”給政治經濟帶來嚴重的摧殘,比如中央集權被削弱,宦官專權等。貫穿唐朝始終的貨幣私鑄問題,也加重了對唐朝經濟的巨大打擊,物價一再上漲,幣值不斷降低。

銅料作為人們重要的生活原料,禁銅政策的推行反而抬高了銅料的價格,許多店鋪出現公然出賣銅器的現象。唐政府一方面想要遏制銅器私人佔有和大肆售賣的現象,另一方面為了解決貨幣的供求矛盾和保證貨幣的正常流通,不得不加大禁銅的力度,藉此來保證銅料的供給量。

此時隨著手工業經濟的不斷髮展,手工業的佈局發生變化即重心不斷南移,但其經濟形態依然十分強大。

唐朝的制瓷技術水平已經達到成熟,瓷器的品種變得更加豐富,

瓷窯體系和瓷器售賣市場也變得更加發達,唐代也成為了瓷器真正意義上的發展時期。

貫穿唐朝始末的“禁銅令”,到底怎麼和瓷器的“出名”扯上關係的?

豐富的茶文化此時也推動了瓷器的流行,製作精良的瓷杯成為了人們品茶時的必備之品。

而在禁銅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唐政府對於私賣銅料者制定了一些懲罰規定,讓很多普通百姓都放棄了銅器皿的使用,瓷器已經取代了部分銅器皿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而日常經濟的波動和物價的變化,人們也更傾向於價格較為便宜的瓷器。諸如此類的政策和經濟背景,鞏固了瓷器的地位,加快了瓷器的流行速度。

結語

綜上所述,在唐朝的不同發展時期,禁銅政策的主張和力度各不相同。

由於銅料從禮器到鑄造錢幣的用途轉變,唐政府採用的“禁銅令”旨在控制銅料的數量和禁止銅料私賣。

同時為了輔助各時期的貨幣政策讓大部分的銅料用於鑄造貨幣,減少私鑄貨幣的現象,禁銅的力度也不斷增加。在銅料需求量大於供給量的局面下,藉此來保證貨幣的鑄造和正常的流通,從而保證經濟的發展以及穩定不同時期的政局。

這些舉措的不斷推行,給瓷器的流行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空間。

同時隨著手工業經濟的完善和進步,瓷器逐步取代銅器成為了日常生活用品,滿足了人們的基本需求,也增強了瓷器的實用性,穩定了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此外,“禁銅令”的推行導致日常生活中銅器的數量大幅減少,因此人們對瓷器的需求數量不斷增加,形成了瓷器流行的局面。這樣的局面也推動了唐代制瓷技術的發展,使得當時的制瓷技術大大超越前人並且逐步趨於成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