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簡介十二時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大自然的規律和日常生活,總結歸納出來的,獨特的時間規律,十二時辰制從西周就已使用,漢代時,根據每個時辰的特點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未日未時是什麼時候

大家好,這裡是【樸品】【中國傳統文化】。萬年前,中國步入農耕時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寒來暑往,季節更替中,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時間觀念,比如時(時辰)。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表示時間的漢字中,“時”出現最早。許慎《說文解字》曾註釋道:“四時也。從日寺聲。”四時,又為四季,春種,夏耕,秋收,冬藏,萬物生生不息,迴圈往復時,也作時辰,古代十二時辰=現在24小時,相當於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十二時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大自然的規律和日常生活,總結歸納出來的,獨特的時間規律,十二時辰制從西周就已使用,漢代時,根據每個時辰的特點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後又用十二地支命名。十二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後又根據動物的特點,將十二生肖加入時辰中,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時辰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燦爛瑰寶。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子時,又名夜半(23:00-次日1:00)

《新唐書·歷表》中指出:“古歷分日,起於子半”,意思是,子時的中點,也就是0:00為新的一天。

這段時間,是天由暗轉亮的過程,也是老鼠最為活躍的時間,因此又叫“子鼠”。人們把“夜半”作為時間名詞使用,最早見於《左傳·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後來,“夜半”也常在詩詞中出現,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丑時,又名雞鳴(1:00-3:00)

“雞鳴”一詞,源於《春秋左傳正義》中“雞鳴而食,唯命是聽”。雞,被古人讚譽為“知時畜也”《韓詩外傳》中讚頌雞雲:“守夜不失時,信也。”雞在古代是最為守時的動物,每到丑時,按時打鳴,人們聽到雞叫聲,就會起床喂牛,牛常夜間吃草,反覆咀嚼,因此將這一時間段稱之為丑牛。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寅時,又名平旦(3:00-5:00)

所謂平旦,也就是黎明,太陽剛剛露出地平線,天空微微亮起來,天已經明瞭,但未全明,此時夜日交替,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故稱“寅虎”。

而“平旦”一詞最早見於,《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氣”,這句裡的“氣”,係指“天空的雲氣”。後來的《史記·李將軍傳》一文也提到:“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詩句中,“平旦”更是作為時間詞,被廣泛應用,例如:雞鳴洛城裡,禁門平旦開。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卯時,又名日出(5:00-7:00)

日出東昇,光耀大地,這個時間段,太陽昇起,大地一片繁榮,勃勃生機。此時草上帶有晶瑩剔透的露珠,兔子愛吃帶有晨露的草,因此這個時辰又被成為卯兔。

而“日出”一詞,最初見於《詩經·檜風·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此時天已經全明,人們都已經出門勞作了。因此先民也用“日出”一詞,來描述農耕生活,正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辰時,又名食時(7:00-9:00)

顧名思義,食時也就是吃飯的時間,也是古人一天的第一頓飯,就是古人所稱的朝食,關於這一記載,《管子·弟子職》裡也雲:“至於食時,先生將食。”至於古人為什麼選擇這一時間吃早飯呢?相傳此時容易起霧,是龍騰雲駕霧出來活動的時候,因此古人在家吃飯,避其鋒芒,同時能夠讓龍為田地澆灌,莊家茁壯成長。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巳時,又名隅中(9:00-11:00)

隅,是斜角的意思,據說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蘇非等人,以長安為觀測點,當巳時時,太陽運轉在衡陽上方,長安與太陽的連線,當午時時,太陽運轉在昆吾上方,長安與昆吾的連線,兩條連線會形成一個夾角,因此這個夾角就是,巳時的一整個時間段。而此時,大霧散去,蛇從洞中出沒,此時間段又被稱為巳蛇。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午時,又名日中(11:00-13:00)

古代常有野馬,未被人馴服的時候,常常在正午時分嘶鳴,因此午時又被稱為午馬,在一天中的這個時辰,也是古人到集市,進行商品交易的時間。《易·繫辭下》也曾描述,古代的交易場景:“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未時,又名日昳,(13:00-15:00)

《說文解字》中曾言:“昃,日在西方時,側也。”“昃”也為“昳”,意思是太陽偏西,開始日落。此時也是“羊出坡”的時候,在此時放羊,人可以乘涼,羊兒盡情吃草,故稱“未羊”。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申時,又名晡時(15:00-17:00)

晡時,意為第二次吃飯,我們知道,在宋代以前,人們一天是隻吃兩頓飯的,古時“晡”與“餺”相通。《說文》言:“餺,申時食也。此時太陽偏西,猴子喜歡這時啼叫,故稱“申猴”。古代中國人民還常常,以“晡”這個字來代替“晡時”,寫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晡。”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酉時,又名日入(17:00-19:00)

“日入”即為太陽落山,雞歸巢,因此,又稱“酉雞”。“日入”始見於《春秋左傳正義》:“日入而說,許偃御右廣。養由基為右,彭名御左廣。”古時,人們又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元史·日曆志》雲:“日出為晝,日入為夜。”在沒有明確時間界定的時候,人們就是用日出日落作為,簡易時間表的。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戌時,又名黃昏(19:00-21:00)

指太陽落去,天色慾黑而未黑之時,人們為什麼要用“黃昏”,來表示這一時辰呢?

《說文》曰:“黃,地之色也。”又說:“昏,日冥也。”夕陽沉沒,萬物朦朧,天地昏黃,“黃昏”一詞形象地反映出了,這一時段典型的自然特色。此時,人們已經歸家,狗趴在門前守衛,等待著即將進入的夜色,因此此時又稱“戌狗”。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亥時,又名人定(21:00-23:00)

人定,意思是,夜已深,人們安定,進入睡眠生活,“人定”最早見於《後漢書·來歙傳》:“臣夜人定後,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此時深夜,萬籟俱寂,偶爾還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此時又稱為“亥豬”。深夜時分,是心神修養的時刻,等候著即將到來的黎明。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正所謂,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美好的一天已經結束,新的迴圈又將開始,踏著黎明黑夜,歷史滾滾而來,走入後世,走近人前。

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很高興各位的閱讀,歡迎轉發+關注,期待我們的下次遇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