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秋瑾捨身取義何等驚人心!縣令因她自縊知己為她忘死,還有更奇的

簡介還記得前述中提及的秋瑾那兩位閨中知己吳芝瑛、徐自華嗎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運用了什麼典故

秋瑾不是一般的女子,就像她本人說過的那樣,英雄也可是雌的。

在官宦之家長大的秋瑾,自小就顯露出一股英氣,好文史,能詩詞,15歲時便能騎馬擊劍,天生一派“鑑湖女俠”的氣象。

秋瑾捨身取義何等驚人心!縣令因她自縊知己為她忘死,還有更奇的

然而,在那個行將朽木的舊時代,一個女子想活出巾幗不讓鬚眉的精彩,必定是要經歷一番抗爭的。

1895年,19歲的秋瑾跟隨做官的父親秋壽南來到湖南湘潭。湘潭首富、曾國藩表弟王殿丞見秋瑾生得秀美端莊,聰慧有靈氣,便託媒人給兒子王廷鈞提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不從。

1896年4月20日,心中雖有不滿,但秋瑾最終還是坐進了嫁去王家的喜轎。

王廷鈞是個渾渾噩噩的富家公子,與這樣的人生活,雖然錦衣玉食不在話下,但俗公子終難匹配秋瑾的志趣高雅。

1900年,王家為王廷鈞在京城捐了個戶部主事,秋瑾隨王廷鈞赴京,看似是隨夫遠行,其實是遠走高飛的前奏。

秋瑾的遠走是從抗爭開始的。

1903年的中秋節,王廷鈞讓秋瑾準備待客的晚宴,誰知他自己卻在晚宴前被人拉走吃花酒去了。面對丈夫的肆意不尊,秋瑾隨後做出了一件轟動京城的張揚事。

她換上男裝,帶一僕人,駕一輛西式馬車,大搖大擺地闖進了京城一家著名的戲園子。

世人譁然。

王廷鈞得知秋瑾幹下此等犯忌的“醜事”後,羞怒不已,原本他是想拳腳相加的,但在秋瑾的橫眉冷對下,他卻失去了膽量。

無聲地呵退丈夫後,秋瑾沒有選擇苟安,她離家出走,投奔去了京城閨中知己吳芝瑛家中。

趁著中秋未過,憤懣難平,秋瑾在這一夜寫下了她那篇雄強的《滿江紅》——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熟。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溼。

秋瑾捨身取義何等驚人心!縣令因她自縊知己為她忘死,還有更奇的

再難回到那個暮氣沉沉的家中後,1904年,秋瑾不顧王廷鈞的強烈反對,衝破枷鎖,東渡日本,學新知,交同道。

在日本,秋瑾漸成“鑑湖女俠”,期間有一幕相當的豪邁震撼。

1905年,清廷與日本政府勾結,為限制留學生反清活動頒佈了“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

規則一公佈立刻在留學生中掀起軒然大波。

1905年12月8日,陳天華為抗爭蹈海自殺。第二天,留學生公推秋瑾為召集人,在留學生會館之錦輝館召開陳天華追悼會。會上,秋瑾宣佈判處反對集體回國的魯迅和許壽裳等人“死刑”,之後更拔出隨身攜帶的日本刀大聲喝道:“投降滿虜,賣友求榮,吃我一刀。”

瘋狂否?熱血否?

1906年,為抗議取締留學生規則,秋瑾憤然回國,

先在

紹興女學堂代課,後前往浙江湖州南潯鎮潯溪女校任教。在潯溪女校,秋瑾發展該校主持教務的徐自華加入同盟會,並與之結成了一生可共患難的知己關係。

在當時,辦報、在潯溪女校任教、主持大通學堂只是秋瑾反清的掩護身份,表面的風平浪靜下其實是暗流洶湧。

那時,秋瑾和徐錫麟正欲下一盤武裝反清的大棋。

按秋瑾的計劃,她將秘密編制一支光復軍,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誘清軍離杭州出攻,然後由紹興渡江襲擊杭州,如不克,則回紹興,再經金華、處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錫麟呼應。

起義時間原定1907年7月6日起義,後改為19日。

秋瑾捨身取義何等驚人心!縣令因她自縊知己為她忘死,還有更奇的

起義前,亦有震撼人心的兩幕印刻在了歷史中。

一幕。

為了摸清杭州城的出入徑道,繪製軍用地圖,起義前,秋瑾曾和徐自華秘密入城。密偵之餘,兩位志同道合的女子曾登臨鳳凰山憑弔南宋故國遺址,瞻仰岳飛舊墳。

據記載,在岳飛舊墳前,秋瑾徘徊瞻顧,始終不忍離去。

徐自華問秋瑾:是否希望死後也埋葬在西湖邊?

秋瑾答:如果死後能埋骨於此,那可是福分太大了。

徐自華又問:如你死在我前,我一定為你葬在這裡;但如果我先死,你也能為我葬在這裡嗎?

秋瑾答:這就得看我們誰先得到這個便宜了。

結果,幾個月後,一語成讖。

又或者這根本就是誓死的宣言和知己間的生死承諾。

另一幕就更悲涼了。

起義前的一個深秋,秋瑾在紹興泱猹湖送徐錫麟去安慶,臨行前她為徐錫麟寫了一首《金縷曲》——

悽唱陽關疊,最傷心愁城風雨,禹陵柳色。正喜齋中酬酌事,同憑闌干佇月,更訂了同心盟牒。笑從龍山聯袂處,問天涯共印幾多跡?幾時料,匆匆別。

青衫灑漬凝紅血,算者番離情恨緒,重重堆積。月滿西樓誰解我?只有蕭聲咽噎,恐夢裡山河猶隔,事到無聊頻轉念,悔當初何苦與君識,萬種情,一支筆!

這是何等深沉的情感。

徐錫麟起義失敗後,這首詞在他的行囊中被抄檢到,於是才有了1907年7月10日清軍對秋瑾的圍捕。

秋瑾捨身取義何等驚人心!縣令因她自縊知己為她忘死,還有更奇的

清軍到來前,身在大通學堂的秋瑾其實是有機會從後門乘船渡河,逃脫圍捕的,但秋瑾卻不走不避,著一襲白衫,靜坐樓上,決心殉難。

領命抓捕秋瑾的山陰縣令李鍾嶽是個良知未泯滅的漢人,在花廳審訊秋瑾時,他破例為心目中的巾幗英雄設了座。

那一天陰雨淋漓,雖是盛夏,卻似冷秋。

李鍾嶽沒有動刑,沒有逼供,只讓秋瑾自己寫供詞。

秋瑾無言,最終寫下七字絕筆——“秋風秋雨愁煞人”。

見只審出了這七個字,紹興知府滿人貴福懷疑李鍾嶽偏袒秋瑾,為了邀功請賞,他與浙江巡撫張曾揚沆瀣一氣,隨即給李鍾嶽下了一道“將秋瑾先行正法”的酷令。

李鍾嶽爭辯:“供、證兩無,安能殺人?”

貴福厲聲呵斥:“此係撫憲之命,孰敢不遵?今日之事,殺,在君;宥,亦在君。好自為之,毋令後世誚君為德不卒也。”

李鍾嶽知大局已定,枯坐案頭,愁困不已。

刑前子夜,李鍾嶽提審秋瑾,慚愧而言:“事已至此,餘位卑言輕,愧無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諒之也。”

說完,李鍾嶽淚隨聲墮,老淚縱橫青衫,旁邊衙役無不相顧惻然。

誓要殉難的秋瑾沒有怪罪,她只平靜地提了三件要求:准許寫家書訣別;不要梟首;不要剝去衣服。

老縣令頂住壓力,照辦了。

天明,行刑的時間到了。

有清兵欲推秋瑾快步,秋瑾怒目而斥:“吾固能行,何掖為?”

到了行刑地軒亭口,秋瑾立定,對劊子手淡然一笑:“且住,容我一望,有無親友來別我?”

心酸一望後,這位讓歷史泣淚的女子以一句“可矣“從容結束了自己波瀾悲壯的一生。

行刑時,監斬的李鍾嶽在不遠處,當刀起再落時,老縣令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肩輿中痛哭以歸,路人皆為之泣下。

秋瑾就義後,僅過了三日,李鍾嶽即遭撤職。

憂鬱歸家後,老縣令因“志在救人,立有不逮”,整日耿耿於懷,不久便自縊在了家宅中,算是成全了那個時代難得的為良知而死。

秋瑾捨身取義何等驚人心!縣令因她自縊知己為她忘死,還有更奇的

然而,除開這一抹良知的餘溫,秋瑾的身後事卻是蒼涼中帶著可歌可泣的。

秋瑾軒亭殉難而死時,親屬恐遭株連,早已逃避進了深山,因無人來收屍,秋瑾的屍體曾長時間被遺棄在紹興府城臥龍山西北麓。

親人屍骨不得入土為安,作為胞兄的秋譽章曾愧疚道:“聶政乃有姐,秋瑾獨無兄。”

所幸之後江浙一帶對秋瑾之死譁聲四起,清廷不敢彈壓。趁著這時機,秋譽章終於出來,秘密僱人將秋瑾的遺骨遷往紹興常禧門外嚴家潭丙舍暫放。

可悲的是,尚未安葬,殯舍主人得知棺木中人是女匪秋瑾,便強令秋譽章遷走了。

無奈,秋譽章只好將棺木移至附近荒地,以草扇蓋其上遮蔽日曬雨淋。

還記得前述中提及的秋瑾那兩位閨中知己吳芝瑛、徐自華嗎?她們沒有辜負秋瑾生前留下的知己情。

尤其是徐自華,她始終銘記著當年岳飛舊墳前的生死約定。

為了讓秋瑾葬在她生前嚮往的西湖旁,岳墳畔,兩位閨中知己不懼清廷株連的兇險,義無反顧地踏上了義葬知己的蒼茫之路。

那是白雪紛飛的季節。

也是葬地難尋的時刻。

秋瑾捨身取義何等驚人心!縣令因她自縊知己為她忘死,還有更奇的

然而就在兩位知己為此惆悵難為時,一位號稱大悲庵主、法號慧珠的世外高僧慕名投來了一封書信。

接到這封書信,兩位知己深為感慨,鑑湖女俠,捨身取義,不僅動了俗世人心,連世外高人亦不能無動於衷了。

慧珠在慕名書信中自報家門說:他本貫涼州,世家武藝。自幼隨父闖蕩江湖,入燕趙間,走鏢販馬。後被一王侯將相相中,遂入府邸,改習書史,故中年始識之無。1900年庚子變亂,王侯客死草地,他無家可歸,藩發染衣,皈依三寶,遁入空門。

現大悲庵旁有餘地三畝,願獻給鑑湖女俠作長眠之地,且願終其一生,躬身祭掃。

如此,兩位知己的心終於落地了。

可依照慧珠所指,吳芝瑛一路尋去後,這才發現,餘地三畝在,而旁邊卻根本無大悲庵,再一打聽,世人皆不知慧珠是誰?

西泠橋頭的這一塊淨土,難道是神示所得?

有人說,那是鑑湖女俠捨身取義,感動了上蒼。

雖說後來秋瑾的遺骨仍經歷了幾葬幾遷的悲涼,但塵埃落定後,英魂最終還是安眠在了西子湖畔——

正所謂,滄桑亦有難得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