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簡介按照《儀禮士冠禮》的記載,周人舉行冠禮的儀程大致可以分為行禮前期,三加、賓字冠者,正禮後諸儀節等三個主要儀程,每個儀程又含若干小的儀節

祭火禮冠給誰用

人類在生命過程的重要轉折點都要精心安排一些儀式,其中就有成人禮儀。

冠禮就是中國古人為慶祝成年而舉行的相關禮儀,

冠禮以後,冠者才被賦予相應的社會地位,才能參與國家政治活動,因此被稱為“諸禮之始”。《儀禮士冠禮》就記載了古代士一級男子舉行冠禮時的儀節,《禮記》中也有《冠義》與《儀禮士冠禮》對應,從理論上說明冠禮中各種儀節的含義。

一、先秦時期的冠禮

古人認為男子到二十歲時在身心方面己經成熟,達到了成人的標準,因此要舉行相關的禮儀以示男子成年。

冠禮即是時人舉行加冠時所要遵守的各種禮節。

透過加冠表示冠者己經成年,透過冠禮,男子獲得了社會性成人以及家族合法的繼承人的身份,並象徵著脫離家庭。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既然已經成年,那麼也就意味著冠者應該獨立承擔家庭、社會的各種責任包括政治權、祭祀權、繼承權、婚娶與生育權,

也負有保衛貴族國家的義務等。

因此冠禮在古代被認為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禮節。

在原始社會初期,古人還是“穴居而野處,衣毛而毛皮,未有制度”。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中國古人便“見鳥獸有冠角髯鬍之制,遂作冠冕纓蕤,以為首飾”。冠禮究竟產生於什麼時期,尚無明確的記載。

周絢隆先生推測認為產生於氏族社會末期

。奴隸社會初期,尤其在商代和西周己經普遍流行。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冠禮的起源還與原始社會的“成丁禮”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原始社會後期,由於社會勞動分工、食物分配的需要以及人類種族自身繁衍的要求,同一氏族內部就要對達到一定年齡,

具有婚配能力的人和未達到這一年齡的人加以分別。

於是人們就發明了“成丁禮”,並透過舉行“成丁禮”來確認氏族成員是否成年。

冠禮很可能就是早期“成丁禮”的一種形式

,後來才為部分上層貴族所接受,並進而加以推廣普及形成冠禮。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夏代已經產生了國家,有公侯這一類的人物也是可能的,

因此夏代有冠禮也是可信的。

但是由於文獻記載的缺乏,周代以前人們舉行冠禮的情形,目前還不十分明確,因此這一時期冠禮的具體儀程也不清楚。

至周代的冠禮,《儀禮》、《禮記》、《左傳》等文獻都有或多或少的記載,

因而我們得以能夠窺見周代冠禮的具體儀程

。按照《儀禮士冠禮》的記載,周人舉行冠禮的儀程大致可以分為行禮前期,三加、賓字冠者,正禮後諸儀節等三個主要儀程,每個儀程又含若干小的儀節。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第一,行禮前期的準備。首先是筮日、戒賓。

筮日即確定舉行冠禮的具體時間。

加冠的具體時間定來下以後,主人即通知僚友到時來指教,請的過程要有請有辭,並有言辭,是為戒賓。

其次是筮賓、宿賓。在舉行冠禮前三日,主人透過占卜的方式從賓客中選擇一人作為加冠執禮之賓,就是筮賓。確定人選後,

主人前去邀請對方的儀節就是宿賓。

再次是為期。為期就是在正式舉行冠禮的前一天晚上,宣佈冠禮即將幵始,號召大家努力做好準備工作,並再次通知賓客及時到場行禮。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第二,三加、賓字冠者。首先是陳設器服,即將行冠禮時需要的盥洗器具、穿著的衣物、束髮的用品、需要加的緇布冠、皮弁、爵弁及其他相關物品準備就緒,

放置到相應的位置,以備使用

其次是主人等就位,即主人穿著朝服站立於阼階下。擯者穿玄端立於門之東塾。

冠者服釆衣,以錦帶束髮立於房中,南面

。再次是迎賓及贊者,主人自門左出迎接賓客,西面再拜,賓客回拜。主人先入,賓及贊者隨後而入,入廟門,三揖三讓,升階。主人立於東序之端,賓立於西序之端,贊者盥洗,立於房中,做好行冠的準備。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複次是三加之禮,即

第一次加緇布冠的禮。二加加皮弁,三加爵弁服。

賓字冠者即加冠者告知冠者之字,並送上祝福的儀節。然後賓暫於廟門外之次休息。至此冠禮之正禮完畢。

第三,正禮後諸儀節。首先是冠者見兄弟、贊者、姑姊;其次是冠者見國君、鄉大夫、鄉先;再次是禮賓、歸賓俎。禮畢後,賓出,主人送於大門外,再拜。

並派執事將禮賓時所設賓節上的牲肉,送至賓家中,至此全部禮畢。

上面做述冠禮儀程主要為士冠禮的儀程。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二、先秦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1.用作禮冠的質料

簡言之,冠就是帽子,古代稱之為首服,又叫頭衣。先秦時期的冠主要有冠、冕、弁等三種形制。按照周代禮制的要求,從天子到士都允許佩戴冠與弁,

但是大夫以上階層的人才允許佩戴冕

。因此舉行冠禮時士三加冠分別為緇布冠、皮弁和爵弁。諸侯則在緇布冠、皮弁和爵弁三加之外再加玄冕,天子則在諸侯四加之外還要五加袞冕。

首先來看玄冕的形制。

冕是周代冠中最為尊貴的一種

,冕之形制,古人多有談及,具體說來,冕的外面是黑色,裡面是硃紅色。冕得頂端有延,即一塊後高前低、長一尺六寸寬八寸地板。延的前端垂有組纓,其上以五彩絲繩穿有玉珠,叫做旒,也稱繁露。天子之冕冠都是十二旒,十二玉;諸侯的冕冠為九旒九玉,以數量的多寡來區分冠者的身份。關於衰黃,目前對它的形制特點則不得而知。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其次來看爵弁。爵弁的形狀大致與冕相當

,不同之處在於冕頂前低後高,爵弁則前後平,冕前有旒,弁則無旒

。爵弁的衣料也是以絲綢為之,其顏色為紅色略帶黑,形狀像雀頭,廣八寸,長一尺二寸,前小後大,也叫緅。有學者認為冕冠其實就是由爵弁演變而來。

爵弁最初為祭祀專用的一種並無等級區別的弁,其後隨著儀禮等級制度的逐步完善,

為顯示使用者身份等級之不同

,古人便在爵弁上增加一些裝飾,以區別於沒有等級區分的爵弁,併名其以“冕”之名。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最後來看玄冠。玄冠是由緇布冠發展而來,其形制於緇布冠大致相同,但用料由緇布改為黑繒。陝西扶風出土的白玉圓雕人像戴有冠,該冠作龍形,前高後微低,冠頂有小孔,其高度大約人頭的兩倍。學界認為該扶風白玉圓雕玉人像所戴的冠就近似於周代玄冠。從前面的論述

可以看出在周代,玄冠、爵弁的主要製作材料都是絲綢。

古人戴冠,首先要把頭髮束起來在頭頂盤成髻,用一種叫“儷”的東西把髮髻包住,然後再在上面加冠。用以包裹頭髮的儷就是一塊寬二尺二寸、長六尺的黑繒。冠的兩旁有絲繩,透過在頜下打結把冠固定在頭頂上,這種用來系冠的絲繩就叫纓。

有的人為了美觀,把纓留得很長,

如果是一根繩兜住頜下,兩頭系在冠頂上,這根繩就叫紘,多用於冕、弁等冠。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2.用作禮服

古人舉行冠禮時,也有服飾上的要求。先秦時,人們上身所穿的衣物稱為“衣”,下身的衣物稱為“裳”。朝服的衣為十五升的麻布織造而成,顏色為黑色。

周代冠禮中朝服的下裳為白色的素絹織造而成

,因此顏色也為白色,與主人一樣穿有朝服的還有協助主人的相關下屬以及來參加儀式的賓客。

古人在穿著衣服時還要使用大帶將衣服束緊,所以《儀禮士冠禮》記載主人有“緇帶”。鄭玄解釋“緇帶”為“黑繒帶”,就是黑色的繒製作而成的大帶。大帶是古代腰帶中的一種,裁製成條狀,使用時系束在衣外,

其作用主要在於裝飾及表示身份

。天子至士的大帶均用蠶絲織造而成,並且還有其他的顏色進行裝飾,等級身份不同,裝飾的色彩也不相同。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士在舉行冠禮時,要加三次冠,每一種冠都要穿與之相搭配的服裝。初加緇布冠時,冠者要穿與之相搭配的“玄端,玄裳、黃裳、雜裳可也”。加皮弁時,則服皮弁服,加爵弁時則服爵弁服。其中,

皮弁服的裳以絲為之,爵弁服衣和裳皆由絲織造而成。

3.用作酬謝賓客的禮物

從《大戴禮記》的記載可以知道周代天子和諸侯在舉行冠禮的時候是以錦和四匹馬作為酬謝賓客的禮物的。而士階層舉行冠禮時酬謝賓客的是“束帛儷皮”,

因此從酬謝賓客禮物的貴重性上也可以看出天子諸侯的冠禮要比士冠禮的規格高出許多

,這是由他們的身份地位所決定的。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三、總結

總之,在先秦的冠禮儀式中,

絲織品主要用於作為冠衣的材料、禮儀服飾以及酬謝賓客的禮物。

此外,從先秦冠禮中冠的材質由麻而絲的使用變化情況,我們還可以知道先秦蠶絲業的發展狀況。

在周代以前,

古人的冠多由麻布為之,至周時才多以絲為之

。新石器時代晚期,古人已經開始以蠶絲織造服飾,至殷商時期更有殷人服用冕服的記載,但何以至周代古人才以香絲取代麻作為制冠的衣料。在黃宗羲看來,上古時期蠶少而麻多,因此冠的質料用麻,並且以麻縷的精細為貴。

淺論先秦冠禮流程,以及冠禮中絲織品的運用

因此,衣以十五升細的麻做成,而冕要以三十升的麻做成。後來蠶業逐漸興盛,三十升的細麻布難得,而三十升的絲易得,因此人們便以三十升的蠶絲來做冕冠,

反而成為了簡樸的象徵。

故而,從冕冠的用料從麻而變為絲的過程也可以看出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以及先秦時期蠶絲業的進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