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手機遊戲首頁手機遊戲

龔敏迪:暮春三月踏青

簡介孔門弟子曾皙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暮月是幾月

暮春三月踏青

文 / 龔敏迪

龔敏迪:暮春三月踏青

農曆三月有“禊月”之稱。孔門弟子曾皙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他們就是去沂水祓禊,舉行祓除不祥活動的。春服到了暮春才做好,是因冬裝還沒脫下。《文選》中就有謝惠連《西陵遇風獻康樂詩》說:“成裝候良辰,漾舟陶嘉月。”大概王羲之等人在蘭亭曲水流觴,穿的就是當時新做的“嘉月”春服。

脫去冬裝穿上春服掃完墓去踏青,一踏踏到了韓國濟州島。濟州島在高麗時代從屬於元朝,成吉思汗派了很多蒙古人來此養馬屯兵,稱之為“牧子”。於是不免聯想起這些“牧子”們在明朝時仍然以濟州島為據點,抵抗高麗政府的情形。他們後來又與倭寇一起加害於高麗。《高麗史》有記載:明萬曆初年,一個叫“阿只拔都”、才十六歲的倭寇首領,率領著奪來1600匹戰馬的倭寇,橫行於高麗,最後被李成桂戰敗。雖然不能肯定“阿只拔都”就是“牧子”後裔,但他多少應該有關係的。學者們認為“阿只”是朝鮮語“幼子”的意思,“拔都”則是蒙古語“勇敢戰士”。《高麗史》中的倭寇之名最早出現在公元1223年,而日本南北朝的戰亂和饑饉,又產生了大量的倭寇。現在騎馬登山,從濟州島東望,不遠處就是倭寇巢穴的日本對馬島。

暖風吹過,把思緒收回。杜甫說:“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宋人張詠也說:“春遊千萬家,美人顏如花。”想起這回的主題是古人藉機欣賞美人之時,來此賞金達萊花,以尋“所以遊目騁懷”之樂。濟州島的漢拿山是瀕危珍稀植物的樂園,不同的高度生長不同的植物,有濟州寒蘭、珠朋、漢拿松耳草、天然香草等只有濟州島才有的珍稀植物。走過茂密的樹林和石階,樹木園的金達萊也已經盛開,在朝、韓,金達萊是春季田野中開放的第一朵花,也是朝鮮的國花,經過抗美援朝時的宣傳,而被一代國人所熟知;韓國人則用它來象徵長久的繁榮、喜悅和幸福。山野中瀰漫著金達萊花的獨有香氣,而沐浴在春風裡的密密層層,疊錦堆秀,紅豔多姿的花朵,更讓人賞心悅目。金達萊其實就是杜鵑花,國人也叫它清明花。《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月三日又與九月九的重陽節相對,謂之“重三節”,杜鵑花開,正是一年中草木彌生,“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到處都是一片充滿生命活力的時節。

龔敏迪:暮春三月踏青

濟州島的主體是韓國三大名山之一的漢拿山,“可以拿到天上銀漢”的漢拿山又稱瀛洲山。傳說秦始皇時的徐福曾經來此尋找不死良藥。但無論是秦始皇的貪婪,成吉思汗的馳騁,倭寇的兇殘,都出自他們內心動物性的野蠻,與三月的惠風和暢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暮春三月有叫“蠶月”,布穀鳥的叫聲中,農家開始孵蠶、浸稻種、燒荒、嫁接果木,忙著種下一年的希望,所以又叫“夢月”。文人們則一邊“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一邊珍惜歲月的蹉跎,所以他們又說是“寎月”、“惜月”。最喜歡的是“花月”,張若虛在這個花月裡,寫下了有“孤篇蓋全唐”之譽的《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從漢拿山回到遊輪上,見窗外一輪皎皎明月孤懸在海天,格外的明豔。(來源:2014年4月20日中新社《外報動態》總第424期,選編自香港《文匯報》)

宣告: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平臺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絡處理。

Top